160分贝降到100分贝,美媒:美对华技术优势因中国新核潜艇而结束
中国核潜艇曾长期面临美国方面的不公平对待。
中国首艘核潜艇长征一号(091型首舰)下水后,最大噪音达160分贝。美军因此戏称其为“拖拉机”,表示该核潜艇出港噪音在夏威夷都能听见。
【曾经确实很落后】
在潜艇领域中,核潜艇的噪音水平维持在100至120分贝范围内,被视为正常标准。
依据水文条件差异,海洋背景噪声强度介于80至110分贝,多数情况下则处于100至110分贝的范围内。
核潜艇噪音若降至100至110分贝,方能实现海洋中的隐秘潜航。
我国091型核潜艇噪音水平为160分贝,在军用声呐探测下极为突出。
相比之下,美国1976年服役的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最大噪音约为120分贝,而我国091核潜艇则于1974年服役。
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在美国服役后,成功将噪音水平控制在90至100分贝范围内。
苏联服役的台风级核潜艇,其噪音水平约为115分贝。
对比而言,中国核潜艇的静音技术曾与世界顶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这一状况对中国的国防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为解决中国核潜艇噪音问题,我国大量投入资源研发静音技术,涵盖潜艇结构优化及消声瓦等关键领域。
潜艇结构上,机械结构增多会导致其间碰撞频繁,进而增大潜艇噪音。
为降低潜艇噪音,需减少其上机械结构,优化潜艇设计,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噪音控制。
核潜艇动力结构示例:其通过核反应堆产生高温高压蒸汽,蒸汽驱动汽轮机运转,汽轮机再将机械能传递给螺旋桨,从而推动核潜艇前进。
汽轮机转速远高于螺旋桨,需配备减速齿轮箱。该齿轮箱内齿轮相互撞击,成为显著的噪音来源。
后续各国推进核潜艇技术时,致力于优化齿轮箱结构,通过精简零部件数量来提升性能。
关于消声瓦技术,明确的是,本世纪前,中国在此领域的技术至少显著落后于俄罗斯及美国。
冷战结束后,中国曾向俄罗斯采购基洛级常规潜艇。
中国购入基洛级潜艇后,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运输难题,尤其是难以确保潜艇消声瓦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
当时中国无同类替换基洛级潜艇消声瓦的产品,一旦其消声瓦受损,中国无法进行维护。
上世纪,中国核潜艇静音技术相对落后,所产核潜艇在静音能力上难以媲美美俄同期水平。
【中国核潜艇技术在迅猛发展】
技术进步持续发生,尤以中国为甚,其发展速度尤为迅猛。
进入新世纪,中国研制出093型攻击核潜艇,其静音性能实现了显著提升。
093型核潜艇在结构上采用自然循环堆,通过反应堆结构的优化,显著降低了噪音,展示了我国在潜艇技术领域的进步。
关于消声瓦技术,中国历经多年研究已有显著进展,现各型潜艇均装备了先进的消声瓦。
当前推测我国093A型核潜艇噪音约为115~120分贝,已达到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的噪音水平。
中国核潜艇技术持续进步,093A之后推出093B型,静音能力再次提升,实现“小步快跑”式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下一代核潜艇将采用多项美俄尚未应用的静音技术,如无轴泵推技术,该技术通过减少传动轴来降低潜艇机械结构噪音。
中国下一代核潜艇届时噪音将降至100分贝或更低水平。
届时,中国核潜艇的静音能力将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至少与美国和俄罗斯的核潜艇技术并驾齐驱。
【中国核潜艇技术进步意味着什么?】
美国视中国核潜艇技术进步为不小冲击,如《华尔街日报》曾发文分析中国核潜艇,指出“美国在中国周边海域的主导地位正逐渐消逝”。
这标志着中国新型核潜艇的亮相,将终结美国对中国的技术优势。
当前中国核潜艇静音能力非顶尖,美国在亚太区域反潜能力仍能压制中国。
例如,美国在琉球群岛与菲律宾构建反潜体系,导致中国核潜艇穿越“第一岛链”时易被侦测。
若中国核潜艇能将噪音降至约100分贝,将近乎实现无噪音状态。
我们之前提及,海洋背景噪音通常维持在100至110分贝的范围内。
美国洛杉矶级与苏联台风级核潜艇,噪音虽低至115分贝,但仍可捕捉到细微声响。
美海狼级核潜艇与中国下一代核潜艇,均可将噪音降至100分贝以下,从而被海洋背景噪音掩盖,实现“完全隐身”效果。
届时,中国核潜艇将能自如穿越“第一岛链”岛礁,无惧美国陆基反潜体系的威胁。
若中国核潜艇突破“第一岛链”,美国关岛将面临安全威胁。
关岛位于中国大陆以东约3000公里处,作为美国除日韩外的重要军事据点,对压制中国具有关键作用。
若美国意图攻击中国本土,其战机和航母编队可从关岛启程。此策略保持了直接路径与力量投送的逻辑清晰性。
现今,“第一岛链”已无法阻挡中国核潜艇,意味着其能突破该链,进而接近美国关岛地区。
中国鹰击-18型导弹射程达600公里,且具备潜射能力,这将大幅削弱关岛的防御能力。
网友评论
-
2025-04-17 22:38:51
这东西太机密,除了以前的或者已经解密的,否则都不可信,按技术发展看,中国的潜艇减噪肯定已经超过美国,或者说美国宣扬的数据不一定准确。核潜艇出行肯定都是人为的加装增加噪音或者模拟噪音的方式掩盖本身的噪音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