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兄妹访朝,金日成连破两例相迎,才知已故父亲是其救命恩人
时间会改变很多东西,有的时候血脉亲情都会被时间消磨淡漠,“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更是生活里很常见的情况。
当两个人朋友的身份地位以及生活环境都有了明显的差距的时候,能够想到对方已经算是很难得的事情了,还能跟以前一样亲如蜜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但是有这样一段感情,不仅串联起了不同国籍下的两个老朋友之间的关系,还串联起了他们后代与对方的联系。
这段感情从来不是简单的年少相知的友情,更是以命相抵的恩情。他们说的就是革命烈士张蔚华与前北朝鲜领导人金日成。
他们两个人是怎么认识的呢?他们之间又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呢?
他们两个的渊源,在他们还只是小学生的年龄的时候就有了牵连。
张蔚华和金日成是同岁的朋友,朝韩说法为同岁的“亲故”,这也是他们能够成为同窗的前提。
而他们相遇的契机,则是因为金日成自己来到了中国,而他来中国的原因则是为了寻找和未来的他们有着共同追求和事业的父亲。
金日成的父亲金亨稷乃是朝鲜地区非常出名的抗日救国革命战士,自从1910年朝鲜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之后,金亨稷就奔走于抗日图存的道路上。
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金亨稷流亡到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吉林抚松,这一待就待了3个月。
身为他的儿子的金日成一方面担心自己父亲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没有办法自己留在危机四伏的朝鲜国内,所以他在纠结多时之后选择了步行逃到了吉林抚松,追随了自己的父亲。
和父亲汇合之后,金亨稷决定留在中朝边境附近,并且为了让孩子未来可以有更好的生活,他帮金日成还办理了当地的学校,送他去上学了。
而也是在这个抚松第一小学之中金日成和张蔚华成为了同班同学相识了。
张蔚华的家庭在当地也算是比较殷实的家庭了,所以在前期的生活之中,张蔚华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去帮助金日成,也是这样的两个人就成了亲密无间的好伙伴。
同样能让他们成为如此情同手足的好兄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两人有着共同的理想,对于日本人对于自己国家的侵略,两个人都是深恶痛绝。
无论是甲午中日战争还是朝日侵略战争,都是他们一辈子的伤和痛,所以这个时候两个有着相同理想的小青年就一起投身在了抗日运动之中,后来也一直投身到了共产党的事业之中。
张蔚华能够投身到共产党之中,还要感谢于金日成的牵线,所以在这个阶段两个人走在同一条路上也是无话不谈。
两个人对于共产党这条路都是深信不疑,不仅友谊在升华,工作方面的配合也是天衣无缝。
金日成与他的亲人多次有了危难,张蔚华都会非常及时地救助他们,并且对于钱财物资上的援助,张家也都是仗义疏财从不拖延懈怠。
因为抗日工作的积极以及对于党内工作的支持,张蔚华也成为了当地非常有名气和威慑力的党内成员,后来还成为了抚松县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人。
1931年之后“九一八事变”发生了,中共地下党在抚松的工作举步维艰,但是即便如此张蔚华还是竭尽全力帮助金日成和中共方面。
张蔚华不仅帮助金日成努力促成朝鲜抗日,并且他也时不时地支持东北抗联第二军和第五军的工作,还给他们输送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布匹粮食等重要物资。
然而这样不遗余力的行动,同时也被敌人盯上了,敌人找到了一个组织内的“墙头草”,只用了几句威吓,就让他和盘托出了张蔚华的全部行动。
张蔚华直接就被日寇抓进了监狱,张家家大业大想要把他保释出来并不困难,但是张蔚华此时却变得非常的忧郁。
因为他很清楚如今自己的存在成为了“达摩克利斯之剑”,如果张蔚华还要有所行动的话,日本人只需紧盯着他就很有可能会让组织的行动曝光在青天白日之间。
敌人在暗我们在明,这样地下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无论为了家人、为了组织,还是为了朋友,张蔚华都不能成为日本人的棋子。
当时正值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的阶段,日本人在国内的势力越来越大,以张蔚华的实力逃跑的概率也很小。
而且如果逃跑,张蔚华觉得自己就失去了作为一个人的骨气,被现实架在当场的张蔚华,不得不选择抛弃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两个刚刚出生没有多久的孩子,用毒药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他身殒的时候,其实只有25岁,还是非常年轻,意气风发的时候,是日本人毁掉了他的一生。
得知了这个消息的金日成痛心疾首,他知道张蔚华是为了他和他们身后的抗日游击队才选择了这条不归路。
这个时间段本来就是紧张的时候,再加上朋友身故的事情压在金日成的心头,此时的他根本夜不能寐,一闭眼朋友的音容笑貌就好像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他不敢回忆,更是不敢合眼。他只能没日没夜地去战斗,去传递情报,才好像不会辜负朋友的这条无辜的性命。
东北军在抗日之中做出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最终他们还是被日本打退了,不得不撤离东北来到了苏联远东地区。
然而不久之后一切危机都逆转,“小男孩”和“胖子”降临了日本广岛,日本人彻底失势,不仅退出了中国东北,并且还退出了朝鲜地区。
金日成终于有机会在这么多年之后再次踏入了自己的故土,再后来金日成又开始在朝鲜地区重建起了当时在1928年被共产国际叫停了的朝鲜共产党。
就这样金日成成为了朝鲜地区的“话事人”,地位与日俱增,所有人都以为他也不会再去提起曾经在中国境内发生的这一切了。
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从他在中国的时候他就积极和张蔚华的遗属们进行了书信沟通,给她们提供一定的支持。
这一切不只是为了报答当初张蔚华对他的照顾,更是为了让张蔚华在天之灵可以看到自己的家人安宁在九泉之下安心。
从1946年开始金日成就一直在中国东北地区寻找张蔚华的家人,然而因为当时的动乱与流窜,金日成始终没有真的见到张蔚华家人。
一直到1959年在中国政府额帮助下,朝鲜抗日武装斗争战迹考察团才终于找到了他们的下落。
此时的张家已经没有了过去的殷实,但是两个孩子张金泉、张金禄兄妹也都还算健康。
为了证实他们和金日成的关系,考察团还找两兄妹要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金日成的胞弟金哲柱和他们的父亲张蔚华的一张合影。
看到了这张照片金日成热泪盈眶,这么多年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兄弟的家人,他非常急切地就想邀请他们来到朝鲜和他见一面。
不过中间很多事情耽搁了这个计划,两家人也只能保持着书信上的往来,没法真正地面对面交流。
金日成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见上他们一面,但是执着了这么久的他始终也没有打算放弃这个决定。
一直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的脚步打开了中国的市场,同时也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才有了新的进展。
对于张蔚华烈士一家的故事,是一件非常有利于中朝关系友好的大好事,所以政府也乐于促成他们的相见。
1984年4月26日,在吉林日报记者王方之的协助之下,张金泉写信给了即将前往朝鲜访问的胡耀邦,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和父亲与金日成的关系。
张金泉不想打扰金日成的生活,只是希望可以代已故的父亲向金日成问候一下,胡耀邦知道了这些事情之后,也是给张金泉回信,让他专门写一封给金日成的信,他将会帮助张金泉转交给金日成。
198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出访朝鲜,还正式向金日成递交了张金泉兄妹给他的信,也积极表达了让双方见面的态度。
也是1984年这一次会面打开了这个计划前进的脚步,1985年4月,张蔚华烈士的儿子张金泉、女儿张金禄还有孙子张琪接受了金日成的要求首次来到了朝鲜进行了访问。
金日成不仅破例亲自接见了他们,并且还破例给了他们北朝鲜最高的接待礼遇。
“我父亲牺牲的时候我才 4 岁,因此对他没有什么印象。后来老人告诉我,我父亲的人格行为经常受到周围群众的夸奖。”
张金泉作为长子,其实对于父亲的印象也并不是很深了,只记得一个模糊的脸庞以及无处不在的父亲的事迹。
他还和金日成聊起了当年的事情,在张金泉的爷爷告诉他的故事中,父亲一直都在为东北抗联奉献自己的所有。
为了掩护地下工作者们的行动,张蔚华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兄弟照相馆”,也是在这里张蔚华被叛徒出卖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据点。
“前程无量的青年要自杀,更是需要非凡的果断与狠心的。自古以来,主动舍弃生命者,大
有人在,然而,他们绝大部分是为自己而自杀的。而像张蔚华那样为别人而自杀的先例,是前所未有的。”
金日成在自己的回忆录之中专门提到了自己曾经的这位兄弟,他一直铭记着他的信念与牺牲。
他是为了他们而死的,据张金泉所说,自从他的父亲被保释之后,他们一家人就发现自己家周边多了好多身穿便衣鬼鬼祟祟的人物。
这些人都是日本人的便衣特务,也是这些人的存在逼迫张蔚华不得不做出自尽的决定。
张金泉和金日成回忆道这些也都是满眼悲切,不过现在都好了,中国和朝鲜也都成功解放,走向了共产主义。
金日成还跟张金泉说,他的父亲是写进了朝鲜中、小学必读的课本的英雄人物,包括朝鲜各方的官方媒体也都在广泛报道着张蔚华烈士的英勇无畏。
张金泉表示很欣慰,其实他刚刚落地朝鲜的时候就感受到了父亲在这里的重要性。
“张蔚华烈士在朝鲜家喻户晓,从领袖到平民,从老人到孩子,甚至幼儿园的小孩,朝鲜是真的欢迎我们。”
朝鲜到底有多欢迎他们呢?据张金泉回忆,他到了朝鲜的一个地方,那里是土路,朝鲜人民为了张金泉一行人可以不沾染尘污,民众自发组织在他们出发之前就在路上洒水除尘。
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即可看出朝鲜民众对于烈士遗属的尊重与爱护。
而张蔚华家人为了朝鲜人民和金日成对他们的照顾,也为了真正体现出中朝关系的友善与持续,在回到了国内之后,张金泉一家人也将张蔚华和金日成留下的一些东西展览了出来,组建了一个小型的“金日成纪念馆”。
也是在张金泉他们见到金日成的那年,其实金日成也有机会来到抚松,可惜他当时身在图们,作为一国领导人的他没有办法自己抉择出行目的地。
所以他只能呆呆地站在站台上往远处望,望着那个长白山脚下的小县城,望着自己的朋友与过去怅然若失。
人这一生,朋友好得,知己难求。
尤其是那些年轻时候为了共同的理想披荆斩棘的知己,更是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伯牙子期”。
金日成和张蔚华就是这样的关系,他们不仅是知己,更是共患难的战友,现在他们也是中朝友好的纽带与典范。
也是他们的存在,激励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友好交流和世界人民的和谐大同,希望这个世界可以多一点“金日成和张蔚华”这样的友情,让这个世界可以焕发更加友好的光彩。
来自:金日成与张蔚华跨越国界的生死情谊-王树恩
金日成与中国烈士张蔚华的战友情——吉林省地方志委员会认定张蔚华身份经过-寇旭华
从金日成与张蔚华的世纪友情看中朝文化交流的特点-刘彦臣
金日成情牵中国战友遗属-吕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