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影星高英69岁病逝,回顾她从《她俩和他俩》到《人民的名义》的演艺生涯
1956年,高英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的家庭。
她的父亲是位军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为高英的语言天赋奠定了基础。
学生时代,高英的朗诵才能就已崭露头角,她经常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并屡次获奖。
谁也不曾想到,这份才能会成为她日后走上演艺之路的关键。
高中毕业后,高英先是在南京港务管理处当了一名车工。
这段看似平凡的经历,却磨练了她的意志,也让她更加渴望不一样的人生。
1977年,江苏省话剧团招收学员的消息为高英开启了新的可能。
尽管没有表演经验,但她凭借出色的声音条件和流利的普通话,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成功踏上了演艺之路。
进入话剧团后,高英深知自己基础薄弱,她刻苦学习,努力提升表演技巧。
197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降临,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桑弧相中了她,让她在电影《她俩和他俩》中一人分饰两角。
这部电影在全国公映后反响热烈,高英也因此一举成名。
八十年代,是高英演艺事业的黄金时期。
她接连主演了《燕归来》《等到满山红叶时》《多情的帽子》等多部广受欢迎的电影,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当时,许多电影制片厂都向她抛出橄榄枝,但她始终感念江苏省话剧团的培养之恩,选择留下,为剧团发展贡献力量。
高英的演艺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这背后离不开她丈夫的默默支持。
她的丈夫曾是南京鼓楼医院的副院长,虽然两人从事不同领域的工作,却因为电影而产生了共同话题。
丈夫不仅是高英的忠实影迷,更是她生活和事业上的良师益友。
他会陪她一起分析角色,查找资料,甚至帮助她撰写角色小传。
在高英外出拍戏的日子里,丈夫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成为她坚实的后盾。
在事业的巅峰时期,高英并没有被名利冲昏头脑。
她为人谦和,没有丝毫明星架子。
邻居经常看到她与丈夫一起散步、购物,就像一对普通的夫妻。
高英的丈夫也十分热心,经常帮助高英的同事和朋友联系医院和病房。
九十年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行政工作的增加,高英逐渐减少了拍戏的频率。
她开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话剧院的管理工作中。
为了提高话剧的上座率,她甚至亲自爬楼梯,一家一家地送票。
2000年,高英担任江苏省话剧院院长。
尽管还有很多表演机会,但她主动选择将舞台留给年轻演员,并积极推荐他们参演影视剧。
在她的悉心指导下,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迅速成长起来。
退休后的高英依然活跃在文艺舞台上,她偶尔参演影视剧,也继续着她热爱的朗诵事业。
2017年,她在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中饰演的退休政法干部吴心仪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年,她参演的谍战剧《摧毁》也获得了广泛好评。
即使在晚年,高英依然保持着对艺术的热情,她积极参与各种文艺活动,用自己的方式继续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表演。
常年的工作劳累也让她的身体亮起了红灯,她患上了心脑血管疾病。
尽管丈夫是医生,尽力为她调理,但病情并未好转。
2025年3月22日,高英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69岁。
她的离世,不仅给家人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也让无数影迷为之惋惜。
高英的一生,从工厂车间到话剧舞台再到银幕,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演绎了精彩的人生。
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演员,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艺术家。
她的作品和精神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高英的离去,是否也让我们开始思考,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珍惜健康,拥有更加完整而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