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发“非核氢弹”?一场不怀好意的乌龙!

推荐 04-23 阅读:17922 评论:86

本文作者:星海舰长

4月20日,相信很多人都被这样一个新闻给刷屏了: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中国爆炸了一颗“非核氢弹”!威力是TNT的15倍!堪比氢弹!

氢弹?这在中国停止核试验已经29年的当下,带来的影响显然是地震级的。

然后,各路自媒体玄而又玄的解读纷至沓来:

——这种“非核氢弹”,可以完美规避核武器使用限制和国际影响,堪称可以随意使用的大杀器!

——“非核氢弹”完美解决了核爆炸后的污染问题,简直是“留X不留X”的神器啊!

——中国试验“非核氢弹”,就是在用高科技武器威慑美国,作为关税战的筹码!

以上每一条,听起来都那么激动人心,好像中国真的掌握了什么改变世界格局的神器一样。

但是吧,作为一个物理化学知识还没有忘光的中年人,总是觉得这个新闻有哪里不对,很多表述都不符合常识。

那么,这个新闻,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为了还原事情原貌,让我们看看信息源头《南华早报》是咋说的。

《南华早报》的英文标题是:

科学论文显示,中国测试non-nuclear hydrogen bomb(非核氢弹)。副标题是:这种武器产生一个白热火球,持续时间比TNT长15倍。

文章内容其实也很简单,说是上个月发表于中文期刊《弹箭与制导学报》的一份论文显示,中国船舶集团第705研究所搞了一个2公斤的炸弹,在爆炸时产生了超过1000摄氏度的火球并持续了两秒多——比同等TNT爆炸的火球持续时间长15倍,而且全程未使用任何核材料。

听起来似乎挺牛的,但问题在于,在很多关键的技术细节方面,这个新闻却说的含糊不清。

第一,这玩意是不是氢弹?

我们需要首先弄清一个概念,啥叫氢弹?

官方定义,氢弹是利用核裂变装置爆炸能量引发氘、氚等轻核的自持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称聚变弹或热核弹。

也就是说,“氢弹”这个词特指核武器,不能乱用。只要是氢弹,就必然是有核反应的,那么“非核”一说又从何而来?如果是非核,那就肯定不是氢弹啊!

把“非核”和“氢弹”两个词组在一起,恐怕爱因斯坦都不敢这么想,也就学新闻的能干得出来。

那么这次爆炸的到底是个啥东西呢?很简单,就是氢气。

为了得到原原本本的真相,我借了前女友的账号,在知网下载到了《南华早报》的信源:

《爆炸强冲击对镁基固态储氢材料的能量激活反应试验研究》论文(公开论文),2025年3月份发表于《弹箭与制导学报》。

但是当我读完这篇论文发现,这个论文和“氢弹”没有半毛钱关系!

705所研究团队的试验其实很简单,就是用常规炸药对2kg的氢化镁进行了爆破,氢化镁被热解后释放出氢气,然后氢气遇到高温就二次爆炸了。

氢气爆炸,就是彻头彻尾的化学反应啊!怎么能和核反应扯上关系?

如果说这种氢气爆炸算氢弹的话,那我们初中化学做的氢气爆炸试验算不算氢弹?

街上小贩卖的氢气球爆炸了算不算氢弹?

乌克兰把氢能源汽车的氢气罐拆下来扔到了俄军头上,算不算首先使用了氢弹?

估计看完《南华早报》的新闻,705所的论文作者都懵了,我实验个大炮仗,你咋给我扯上氢弹了?饭不能乱吃,话也不能乱讲啊!将来报道出了偏差,你们是要负责的!

第二,威力到底如何?

在很多人的解读中,纷纷传言这种“氢弹”的威力是TNT的15倍,温度达到了1000度,看起来好厉害好厉害,中国拥有了一种堪比核武器的高能炸药!而且还没核辐射,想炸谁炸谁!

可是我看遍了整个论文,都没有发现15倍的字样。

最后好不容易,在爆炸时间上发现了端倪。

论文指出,爆炸强冲击激活2kg氢化镁反应模式下,1000℃以上高温持续时间可达2秒,而2kg的TNT炸药爆炸1000℃以上高温持续时间为0.12秒。

2除以0.12,是16倍(也就是多15倍),这就是《南华早报》中氢化镁比同等TNT爆炸的火球持续时间长15倍的出处。

可是经过各路自媒体一解读,“持续时间长15倍”,就被解读成了“威力是TNT的15倍”。

拜托,时长和威力完全是两个概念好么?怎么能混为一谈?

最搞笑的是,很多营销号把爆炸温度超过1000度也作为威力指标了,可能在他们眼中,1000度算是很高的温度了。

但请让我说个冷知识:咱们老祖宗千年前发明的黑火药,其实爆炸温度就能超过1000度了。

现代炸药TNT,爆炸产生的高温范围在‌2000℃–4000℃‌之间,1000度的爆温,在现代炸药面前根本不够看的。

第三,氢化镁有没有炸药价值?

这一点倒是有,但适用范围很小。

我们都知道,在炸药爆炸时,如果气体膨胀速度比音速快,就会产生强大的冲击波,用这种巨大的能量打击人或建筑。冲击波越强,威力越大。

但是氢化镁呢?

论文中有一句:2m位置的冲击波超压峰值可达到2kg TNT在自由场爆炸的39.7%。

我们可以简单将其理解为,氢化镁的爆压,只有同等重量TNT的40%,这种威力,放在炸药领域中是绝对不合格的。

道理很简单,炸药作为一种消耗品,要满足威力、成本和安全的平衡。

比如目前很多人认为的威力最大的炸药——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最大爆速、爆压、密度等几个参数都优于“炸药之王”奥克托今,能量输出比奥克托今高10-15%,但为啥就是不普及?

太贵了。

一公斤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美国生产成本在1000美元左右(中国便宜一些,但也不到可以随便用的地步),一枚155炮弹装药8公斤左右,光炸药就要8000美元。

可是装TNT的155炮弹采购价才多少钱?5000美元左右(俄乌战争后价格有上涨)。

就算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比TNT的威力要大一些,但从成本上来说,也是不划算的。

同样的道理,氢化镁这玩意每公斤要人民币500-2000元不等,现在主要是作为储氢燃料用,拿来当一次性的炸药,但爆炸威力只有TNT的40%,可就太奢侈了。

一边是几百一公斤威力不佳的氢化镁,一边是10元一公斤的普通炸药,你会怎么选?

所以,氢化镁能爆炸是能爆炸,但和它能做炸药,是两码事。毕竟实验室中,能爆炸的东西多了,也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当炸药。

那么,这次氢化镁的爆炸实验完全没意义吗?

其实也有,我们可以把这次实验看成把氢化镁作为云爆弹装药的一次尝试。

我们都听过云爆弹,其主要装药是云爆剂,云爆剂其实不算炸药,而是燃料。

它的主要原理是第一次起爆先向巨大面积内抛洒云爆剂,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云雾,然后第二次起爆用于引爆云雾,形成轰爆效果并发生剧烈爆炸,它的爆炸持续时间会比炸药直接爆炸要长的多。

如果把液体云爆剂换成固体氢化镁,氢化镁被炸药激发热解释放氢气,因为氢气在空气中的扩散速度极快(20 厘米/秒,是乙烷的3-4倍左右),所以一旦爆炸,有可能覆盖更大范围、持续更长时间,也可能有利于缝隙消灭躲藏在掩体和建筑内的有生目标。

不过,虽然氢化镁具备作为云爆剂的潜质,但也仅仅是潜质而已。氢化钙,四氢铝锂,氢化钠理论上都可以这么玩,到底氢化镁适不适合作为云爆弹装药,还有待对材料安全性、经济性、耐储性等性能进行完整的测试,不是一次试验就万事大吉了。

看到现在,大家也许就明白整个事的前因后果了:

首先,705所针对氯化镁的爆炸特性做了一个实验,发了个论文,目的其实就是纯学术研究。

试验就是这么个小玩意

然后,论文被《南华早报》记者看到了,可能是出于“搞个大新闻”的考虑,反正这位香港记者就是脑洞大开,生生造了一个“非核氢弹”的名词,于是一篇震惊世界的文章就出炉了。

偏偏在中国网络上,有一大批毫无底线的营销号,想要流量但自身又没什么鉴别能力,一看香港媒体都说了,那还有假?于是开始大炒特炒。就这么简单。

虽然“非核氢弹”就是个大乌龙,但这样一个大乌龙竟然成了全民热点,其实也挺可悲的。

始作俑者是谁?

当然是《南华早报》。

有人说这个乌龙是因为记者对理工专业的“不明觉厉”造成的,属于新闻学又一次“魅力时刻”。

但事实上,内幕远不止此。

说个冷知识,《南华早报》虽然听起来是个中文报纸,但它其实并不面向中国人,而是面向以西方人为主的英语读者。

1903年,英国人克宁汉(Alfred Cunningham)在香港创办了《南清早报》,主要是向西方世界的读者介绍中国以及远东的新闻和风土人情。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清早报》更名,《南华早报》就此诞生。

此后,《南华早报》屹立百年,一直到现在,仍然是香港地区影响力比较大的报纸,而且现在只有英文版,没有中文版。

但是呢?

作为一个本身在西方价值观影响很大的地方经营的、以西方读者为主要客户的媒体,你就不要指望《南华早报》在立场上有多倾向中国,也不要指望它能真实报道中国。

虽然《南华早报》总是标榜自己中立客观,但事实上,这份报纸完全就是个西方报纸,在报道中国的时候,也完全是采用西方的思维模式、西方人长期固有的认知去报道中国新闻的。

比如,关于其他国家对中国领土领海的非法侵占,《南华早报》说是“领土争端”。

比如,在报道台湾问题时,用词也都是大陆“入侵台湾”,甚至在地图上,也把台湾和大陆标成两种颜色。

还有在香港反修例风波时,《南华早报》也立场暧昧。

对于这样一个立场的报纸,它主动去报道中国科技特别是军事科技的进步,你以为它真的是为了夸赞中国成就吗?

显然不是,而是另有目的。

如果我们关注一下国内军事类新闻就会发现,信源出自《南华早报》的新闻非常常见。而《南华早报》最擅长的,就是能从一个普通新闻、论文中,脑补出“不得了”的大事情。

比如,国内一个关于探测战机发动机排气羽流的温度的论文,到了《南华早报》的嘴里,就变成了:中国可以在2000公里外发现F35!

比如,中国随便搞个雷达的论文,《南华早报》就会绘声绘色介绍中国能把F22的雷达信号提高6万倍。

还有,《南华早报》称,中国研制成功“金丝罩”诱饵技术,可让导弹在飞行时,在雷达上变成一架民航客机。

你看,《南华早报》一贯如此。

而这次的“非核氢弹”,无非就是又一次常规操作罢了,基操勿6。

按道理来说,对这种故意放大解读、制造中国威胁论的做法,我们完全没必要理会。可是呢?一些国内的营销号,似乎特别喜欢这种“爱国谣”。

说实话,20年来,中国军备水平突飞猛进,很多人都为航母、六代机、076、055的问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随之而来的,就是全民对军事新闻关注。这就为这一类垂直领域带来了巨大流量潜力。

我们这些年看到的“中美南海电子战,美国完败!菲律宾断网!”、“美国核潜艇被困渤海,咱们一起去捞黑鱼!”、“解放军1个小时团灭缅北三个营”之类的谣言,基本都是这么来的。

有网友甚至总结了这些营销号常用的一些标题:

北京震怒!北京发飙!绝世良机!全球沉默!大惊失色!难得机遇!绝不再忍!胆战心惊!国人哽咽!西方胆寒!美国慌了!西方崩溃!彻底闭嘴!惨被打脸!直冒冷汗!世界哗然!果断出手!现场惨烈!突然翻脸!最后警告!噩梦来临!国人哄笑!日本哀嚎!世界沸腾!中国不忍了!

不信我们去翻翻我们父母的微信群和朋友圈,一定会有这样的内容。

而且近两年,随着AI工具的成熟,一些用AI编造的谣言更是有事例、有数据、有证言,不是内行人很难分辨。

说实话,这种谣言泛滥,挺让人心疼。

西方媒体靠“恶意解读”制造假新闻,国内营销号激情文案炮制“爽文”,他们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可是受害的是谁?中国民众。

影响的是谁?国内的资讯环境。

恶化的是什么?中国国际形象。

公众爱国热情是好的,非常宝贵。也正因为它太宝贵,才不该被流量所裹挟、被虚假所嫁接。

谣言是坏的,无论它是不是披着“爱国”的外衣,都是坏的。世上也从没有所谓的“正能量谣言”和“爱国谣言”。

中国超越也好,中国复兴也罢,都是实打实一步步干出来的,而不是被盲目乐观的谣言给捧起来的。

无论什么时代,理智、客观永远是一个国家社会舆论应当坚持的准则,也是信奉科学、坚持唯物主义的中国人,区别于西方国家民众的最大不同。

如果我们不顾事实,听风就是雨,动不动就“赢赢赢”,那和特朗普手下那群连数学都不会的MAGA,有什么区别?

网友评论

精彩评论
  • 2025-04-24 00:31:46

    [点赞][点赞][点赞]

  • 2025-04-24 08:53:10

    管它什么弹,如果比炮弹、导弹、燃烧弹、集束弹等,总之比其他国的常规炸弹强就行了。

  • 2025-04-24 17:05:42

    含氢化合物的炸弹就不能叫氢弹? 谁规定的?

  • 2025-04-24 08:42:08

    文中分析很对啊,就是实验了一种材料发了个论文,离做成实用的弹还远了,一帮人就在这自嗨

  • 2025-04-24 12:00:13

    小编真有耐心!啥氢弹,就是高性能炸药而已!自媒体喜欢无脑自嗨,强与核牵连。按这种说法,俺自己曾经就有过无核氢弹,坏了的鸡蛋释放硫化氢,难道不是氢蛋?打个引号就是“氢弹”[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5-04-24 15:21:28

    早就有人说了这是另类的温压弹,从没人说这是核武器,好像是你非要往核聚变上扯

  • 2025-04-24 16:31:34

    我就想问一下你为啥用你前女友的账号?

  • 2025-04-24 09:03:51

    只是这个新武器的名字,其威力如何美国武器专家比你更懂!我们忽悠得了人家,真实性能军事专家已解释了,不用你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 2025-04-24 08:26:47

    1000度,连日本人都炸不死,显摆啥,人家四五千度话都不说[doge]

  • 2025-04-24 09:52:48

    本想开怼,一看你说了,好像你说对了[笑着哭]。

  • 2025-04-24 00:39:48

    让子弹飞一会。不论如何,两公斤试验弹的效果对于无人机和机器狗使用来说非常好

  • 2025-04-23 20:52:17

    想钓鱼吧

  • 2025-04-24 14:24:09

    你自己看不懂“非核”是啥概念?这么简单的内容用小编辟什么谣?压根就没人说这是核弹。再说了,核弹有啥稀奇的,都出来多少年了,这玩意儿才是新科技[静静吃瓜]

  • 2025-04-24 09:31:23

    可笑的是部分脑残,跟着起哄,以为自己天下无敌

  • 2025-04-23 20:18:49

    最大的变化就是10吨级的什么炸弹之父之母变成了一吨级以下的,威力还不变,然后一般点的重型战斗机都可以带着它做视界外投放!

  • 2025-04-24 05:04:33

    非核氢弹只是一个比喻,没看见打了引号的吗

  • 2025-04-24 07:26:39

    第一眼就知道是用氢做爆轰物质的常规炸弹,而且威力并没高到神乎其神的地步。无良媒体与三流网友配合着无脑狂欢。

  • 2025-04-24 16:52:02

    国防部没出来辟谣就是真的

  • 2025-04-24 16:03:32

    你们这些恨国党们的一贯套路

  • 2025-04-24 17:08:49

    倒勾贴,有知道相关信息技术的不要科普回答这类贴,有人在套相关信息,谨防间谍。

  • 2025-04-24 10:40:17

    不知道这小编急着解释为何意,就让西方国家都认为我们有这个不好吗?

  • 2025-04-24 15:15:48

    正常人?一半以上的人都不知道这个是氢气爆炸

  • 2025-04-25 17:17:07

    这哪能叫不怀好意,无核氢弹的原文章把人当猴耍才是恶。我特么的还分享“无核氢弹”到朋友圈被人当笑话才可怜

  • 2025-04-24 11:12:46

    这就是个氢化镁炸弹,你提什么核干啥?这个社会上本来就有好多对数量级毫无概念傻子觉得燃料空气炸弹跟核弹差不了多少的,你弄这样一个标题,糊弄这一群傻子的嫌疑是很大的,就是哗众取宠被人耻笑了,你有啥好争辩的,说错了就是说错了,不注意一下还去找别人的心理原因,仙女作风有意思吗?

  • 2025-04-23 18:09:20

    我拿着1200摄氏度的防风打火机瑟瑟发抖[得瑟]

  • 2025-04-24 13:33:25

    氢气弹,物理废物才会以为是核弹

  • 2025-04-24 03:07:51

    这世界多亏出了你这个大聪明[点赞]

  • 2025-04-24 16:03:26

    这评论区真是大开眼界…人类智力不应该有这么低的吧 这里面应该有行走的50万

  • 2025-04-23 20:05:48

    人家只是报道,专业东西肯定不知道也不可能透露出来[抠鼻]

  • 2025-04-23 22:26:56

    我们需要这样的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

  • 2025-04-24 07:47:44

    其实最初看到有关文章的时候就感觉不太靠谱,二公斤氢化镁无论怎么想都不会有那么大的能量!众所周知,只有核聚变或者核裂变才能瞬时放出巨大能量,氢化镁显然不能

  • 2025-04-24 11:20:40

    我也觉得需要理智爱国,高科技技术并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发明出来的,毕竟月球背面真没有外星人[得瑟]。

  • 2025-04-24 15:26:47

    是伤着你自尊心了吧。“氢弹”是特有名词,没有非核、有核一说,是你搞不明白。[墨镜][墨镜][墨镜]

  • 2025-04-25 21:03:01

    你是东西😦,佩服佩服。你东西掉出来了,去藏好先吧

  • 2025-04-23 23:52:57

    照这种思维模式,就是很美国化。我研究不出来,其他国家就不能研究出来了。我要用置疑去窃取所须数据。第一其杀伤原理,你不懂,我也不知道。其二,核与非核之间的国际界线。其三,你觉氢弹非要核变才能引爆吗?其四,氢化物所包括的东西很多,氢气燃烧与其他氢化合物燃烧值能一样吗?你说你学过化学,难道不知道裂变不光是一种方式方法吗?总之你这个月拿不到美元了。

  • 2025-04-24 11:07:51

    没有人认为它是核弹啊,作者是不是理解错了

  • 2025-04-24 12:47:50

    非核氢弹那么难理解吗?就是不是核武器却拥有核武器威力的一种新型炸弹。还这的那的,有没有这玩意也不是你能在公开论文上查得到的,所以后面你分析的是啥玩意?

  • 2025-04-24 07:14:16

    妈的,你一个普通人要知道这么多干吗,是你该知道,深度了解的吗,别天天B事

  • 2025-04-24 07:57:34

    本文作者貌似专业其实啥球不是

  • 2025-04-24 01:26:32

    这文章要批判的话,《大公报》上月发的那几篇带节奏社论就够得上全社杀光了[笑着哭]

  • 2025-04-24 05:54:46

    明眼人都看出来是“非核氢弹”是指“氢材料剧烈燃烧的炸弹”你却来解释“核弹”。断句都不会,就这么着急的“辟谣”?伤到你的自尊心了??

  • 2025-04-24 08:27:38

    就问你氢化镁做的炸弹可以不可以简称氢弹

  • 2025-04-24 07:57:40

    按照小便的意思要把设计方案公布出来哟。

  • 2025-04-23 22:09:08

    我就是想问:您前女友的现男友知道他现女友的前男友借了他现女友的知乎账号给她的前男友不?

  • 2025-04-24 06:38:39

    你是读书读傻了,没看到人家评论文章里"非核氢弹"是打上引号的,你难道不知这引号代表什么意思?人家已经用引号告诉你"此氢弹非彼氢弹",你还要扒拉扒拉指责别人"此氢弹是彼氢弹",就没见过你这么缺心眼的,去把心补全了再来巴拉巴拉。你真当别人都是傻瓜,分不清什么是氢弹?你连这点自知之明都没有,难怪花老大劲洋洋洒洒一大篇结果只剩下白痴似的说教,你难道不该更加关注"非核氢弹"背后新型常规弹药大幅提升爆炸威力背后的军事意义和战略意义?最后,提醒你一下,别做个怂货,自己明明蹲着都比别人站着高,还整天担心给别人造成中国威胁论的印象,你心眼缺的不是一星半点。

  • 2025-04-24 10:56:41

    战忽局:说的太多了,你们不太专业啊

  • 2025-04-24 00:05:10

    人家说氢弹只是个比喻好不好[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5-04-24 15:40:48

    以我在b站看来,绝大多数回帖的都不知道这个非核氢弹其实是个燃烧弹。

  • 2025-04-24 09:46:01

    问题是别的自媒体账号不打啊,我看好多流量号都拿这个当核武器来报道的

  • 2025-04-23 18:53:27

    新型的超级炸药和核武不是一个概念,但是作为战术武器使用真的挺好。

  • 2025-04-25 20:55:18

    你算什么东西?论战争有我了解吗我知道这玩意对坦克的杀伤性有多大你知道吗你知道1000度高温是什么概念你知道坦克装甲能承受多少度你知道现在的武器是什么样的吗

  • 2025-04-24 07:48:26

    其实最初看到有关文章的时候就感觉不太靠谱,二公斤氢化镁无论怎么想都不会有那么大的能量释放!众所周知,只有核聚变或者核裂变才能瞬时放出巨大能量,氢化镁显然不能

  • 2025-04-24 01:33:42

    小便你在质疑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