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洞都成坑是什么?
推荐
03-14
阅读:2
评论:0
元和洞都成坑石又称元和洞杜陵石,产自福州寿山都成坑山,矿洞位于坤银洞旁,由民国初年石农元和开凿得名,该洞与琪源洞、坤银洞并称都成坑三大名洞,因矿脉薄且开采难度大,加上矿洞废弃,优质元和洞都成坑石已成绝响,现存多为藏家珍藏或博物馆展品。
这个品种石质脆硬,微透明,硬度较高(约2.5-3.0),敲击声如金属铿锵,与普通高山石松软特性形成对比,以红、黄相间为主,兼有灰、白或杂色,其中红色多呈现玛瑙状纹理,称为“玛瑙红”,为比较优质的品种,肌理中常含白色浑点或絮状色块,有时可见“牛毛纹”或层状流水纹,表面呈玻璃硬光,杂质较少但偶有砂丁或灰白色流纹(如“鼻涕纹”)。
它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玛瑙红都成坑石,红色如玛瑙,质地细腻,纹理独特,是该洞的代表品种,另一类是杂色都成坑石,红黄、灰白或多种颜色交错,纹理复杂,但杂质较多者价值较低。
作为琪源洞的姐妹矿洞,元和洞虽产量较少,但其独特的玛瑙红纹理和脆硬质地,成为寿山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