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深夜回应小米SU7爆燃事故:承诺“绝不回避”,技术争议待解

社会 04-02 阅读:3 评论:0

4月1日晚,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通过个人微博首次公开回应“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致3人死亡”事故,引发全网关注。这场牵动公众神经的交通事故,因涉事车辆为小米首款量产车型SU7,且涉及智能驾驶系统争议,成为舆论焦点。 事故背景与官方回应 据雷军声明,事故发生于3月29日晚,一辆开启NOA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小米SU7在施工路段(逆向车道行驶)以116km/h时速行驶,检测到障碍物后触发减速至97km/h,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但仍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最终车辆起火致3名年轻女性遇难12。小米汽车称,因警方调查尚未结束,公司未接触事故车辆,起火原因推测为“猛烈撞击导致系统受损”,而非自燃15。 雷军承诺“不回避”,家属呼吁透明调查 雷军在声明中强调“小米不会回避责任”,已成立专项小组配合警方调查,并向遇难者家属致哀。值得注意的是,遇难者母亲公开表示“希望说到做到”,直指公众对车企责任追溯的迫切期待。

此外,小米回应称事发后已联系车主(非驾驶者本人)并启动紧急救援,但事故车辆未被转移至北京。 技术争议与质疑焦点 事故中两大技术问题引发讨论: AEB主动安全功能是否失效:小米SU7标准版AEB工作范围为8-135km/h,碰撞前车速97km/h处于触发区间,但系统仅启动减速1秒后驾驶员接管,AEB是否有效介入尚未明确。

车门能否及时打开:车辆起火后车门状态成谜,小米以“未接触事故车”为由暂未回应,公众担忧紧急逃生机制缺陷。

舆论风向与行业反思 此次事故将小米汽车推向风口浪尖,一方面,雷军快速表态被部分网友认可为“危机公关范本”;另一方面,智能驾驶系统的可靠性和车企数据透明度遭质疑。业内人士指出,事故路段施工改道、人机接管衔接等问题或为调查关键。

小米SU7作为品牌“造车生死战”的首款产品,此次事故不仅是技术验证的考验,更是车企责任担当的试金石。雷军的“不回避”承诺能否兑现,需待警方最终调查结果。公众期待,真相早日明晰,生命安全不容“系统bu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