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水饺皇后》:票房井喷,口碑却被狂怼,终于理解吴京这段话
文案|一纸枕书
编辑|酒酱紫
五一档匆匆来袭,电影市场开启新一轮的比拼。
赢家究竟花落谁家?暂时还没有分出胜负。
但热映电影的口碑已经新鲜出炉了。
目前喜剧电影《人生开门红》进入点映阶段,评价属于两极分化的情况。
有人觉得笑点太尬,直呼烂片劝退,但还有人声称自己笑得停不下来,影片惊喜十足。
其实这两年喜剧片真不好拍,除了沈腾、马丽能让观众买账,其他喜剧人难以得到市场认可。
尤其是常远像这样并没有多好看的代表作,很难提升号召力,看来最后的票房与口碑能达到及格线就已经不容易了。
相比之下,最有热度的影片当属《水饺皇后》,毕竟导演找来马丽加盟,就自带观众基础了。
正式上映的首日,该片累计票房突破1200万,领跑同档期国产电影,呈现出井喷的趋势。
然而从口碑来看,这部电影后期的票房涨势不容乐观,因为口碑遭到观众狂怼,豆瓣低星差评快要压不住了,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水饺皇后》讲述了改革开放初期,臧健和女士(马丽饰)带着孩子留在香港讨生活,干了不少零活后,她决定卖北方水饺赚钱,从小摊子做起,一路打拼到连锁品牌,让“湾仔码头”的名字传遍各地。
剧情改编自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女士的真实故事,也契合了当下最有热点的女性话题。
其实像这样的题材,理应是一副安全牌,为什么观众却不愿意买账呢?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剧情不抓人。
人物传记类型的影片,最忌讳将故事拍得平淡,而该片恰好就有这个问题。
从女主开始卖水饺后,基本就没什么特别大的矛盾与冲突,即便是有人来强行制造麻烦,你也能感受到他身上强烈的工具人属性。
而且女主一路走来,遇到不少帮助过她的人,却将重点放在了感谢母亲上。
不是说这样拍不行,只是两人的故事线太单薄了,无法做到让人产生代入感。
这就好像是给你端上一盘饺子,结果没有蘸料,饺子馅还忘记放盐了,吃得没滋没味。
第二点:主题不明确。
看得出导演什么都想要拍,一会想要揭开底层困境,一会想要展现女性互帮互助,一会又要展现大时代的变迁,还安排一个日本反派来凸显一波爱国情怀。
然而每一点都抓得不够深入,比如女主拒绝外国老板的收购,大喊这是“中国水饺”,然而后面还是将品牌卖给外资,美其名曰走出中国,冲向世界。
你要拍商业励志故事,那就立足于商业本身,没必要给自己戴高帽。
而且本质上,电影依旧是商业类型的片子,想要用各种元素收割票房,又放不下自身的清高,导致内容与目的严重割裂。
可以说,《水饺皇后》这部电影的故事达不到观众的预期,既拍不出女性励志的爽感,也没有太深度的表达。
而且当下的观众其实很难在臧健和的成功学里找到共鸣。
因为社会大环境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找不到大众痛点所在,终究不过是一场自我感动的笑话。
02 马丽遭质疑,喜剧演员转型不能走捷径除了故事本身得到不少差评,连最大的看点马丽,都遭到观众的质疑。
作为中年喜剧女演员,马丽在这两年面临转型危机。
可她没有贾玲另辟蹊径的能力,也没有张小斐这样的好运气,只能不断去摸索。
其实马丽的转型方式很简单粗暴,那就是放下喜剧题材,去接像《水饺皇后》这种传统类型的电影剧本。
然而在试图融入故事后,她自身还是有着很强烈的违和感,很难一下子就让人忘记“马丽”这个名字。
你会觉得在看电影的时候,知道马丽就是在演,而不是角色本身。
所以她无论多么卖力地去哭,都达不到触动人心的效果。
反观惠英红,演技就相当细腻自然。
她饰演的女房东表面上市侩又不近人情,但实际上外冷心热。
其中有个表演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就是她在看到女主的孩子在看电视,就默默将自己手中的烟掐掉了。
你看,好演员的侧重不在于“演”,而在于表达。
能够通过丝丝入扣的演绎,去表达角色的多面性,完善角色的立体度,这才是真正的实力派。
在本届华表奖上,惠英红力压马丽斩获影后之位。
一开始我也为马丽鸣不平,但看完《水饺皇后》,才明白她与真正的影后究竟差在哪里。
影后是千人千面,每部剧都是角色本身,但马丽始终是马丽。
还记得在电影后期,女主事业有成,烫着大波浪卷发,穿着相当贵气,可怎么看都有一股子“马丽味儿”。
她如果想要转型成功,那就应该彻底放下喜剧这条路,撕下喜剧演员的标签,彻底跟过去告别。
否则的话,无论她演过多少正儿八经的角色,只要一部喜剧片,就可以将她在观众心中的印象再打回原形。
马丽,希望你以后不只是马丽。
从目前《水饺皇后》的口碑来看,这部影片即便是能爆,恐怕也只会是小爆,这还是看在马丽的国民度与路人缘。
其实在《哪吒2》火遍全球后,最应该受到触动的一方,应该是其他中国电影。
在动漫影片不断寻求突破的时候,传统电影还在用老一套的方式吸引观众,难道不应该反思一下吗?
正如吴京所说:“我们观众对于电影的审美越来越高,再拿以前陈词滥调的东西,你再去骗观众,那就是自寻死路”
而且现在普通电影的故事太缺少深度了,市面上没有好的剧本,连带着演员都难以有发挥空间。
要知道以前的五一档电影竞争相当激烈,观众们紧着看都看不过来,可现在可以选择的影片太少了,甚至连走进影院的人数都大幅度下降。
中国电影是时候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了。
那么对此,你怎么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