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拦截45%上游水量,下游国家如何平衡利益与责任?
声明:本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原创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备注文献参考来源,请知悉。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从中国境内起始了,进入印度后,欢快地奔腾着、豪放地奔腾着;沿着缅甸边境,缓缓地流淌着、舒缓地流淌着。
印度已建成87座跨境河流水坝,轻松愉快地,就拦截了45%上游水量(依据世界银行2023年数据)。其“北水南调”计划与中国墨脱水电站,构成了一场博弈。
卡·古普塔教授称:“印度的防御性水利工程,正在制造着新的安全困境。”看似印度为了自身的发展,大力地修建水坝,这实则有可能会破坏整个流域的生态与水资源的平衡。
从水资源的角度来看,雅鲁藏布江乃是一条生命之河。印度过度地开发上游的水资源,这看似能够满足其自身的需求,不过实际上却损害了下游的利益。
冰川在加速地消融,这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印度毫无节制用水所发出的警示。冰川作为众多河流的源头,冰川的减少也就意味着未来水资源的匮乏。
透明的数据,能够让双方知晓真实的水资源情况,避免没有缘由的猜疑。中科院和印度理工学院曾经有过合作的事例,再次联合起冰川科考队,定期去监测冰川的变化以及水资源状况,可提升双方的信任。
许多人认为,这是零和博弈,一方得以,另一方必然受损。但我觉得,这是合作共赢的契机。中国在水电开发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印度在下游水利工程方面,有自身需求。
在生态方面,过度开发水资源,破坏的不只是某一国的生态,而是整个流域的生态平衡。冰川消融,河流径流量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都是双方需要共同去面对的。
有人觉得解决这类跨境水资源问题应由联合国主导,有人认为应由流域内国家自行协商。在我看来,两者可结合。联合国提供技术支持与监督框架,流域内国家主导具体的协商与合作。
大家认为跨境河流治理该由哪个国际机构主导?是联合国的相关组织,还是区域性的合作联盟?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中国跟印度一块儿合作,一同应对冰川融化以及水资源开发这类议题,这绝对是正确的做法。
本文章图片和素材,全部都是来源原创的真实素材,本人承诺所有图片素材包括文章都是真实有效的。
参考来源与文献:
1.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国家及尼泊尔水土-经济耦合评价》,作者吕燕、陈俊旭、赵红玲,发表于《水资源保护》2018年第34卷第4期。
2. 《基于事件数据的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国际河流安全分析》,作者周秋文、杨胜天、蔡明勇等,发表于《世界地理研究》2013年第4期。
3. 《印度强修水电站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多次反对无效,被我国一招反制》,《环球时报》前主编胡锡进的观点文章,发表于网易2025年3月25日。
4. 《中国有,印度怎么能没有?——印度在藏南的超级水电野望》,发表于观察者网风闻社区2021年7月22日。
5. 《港媒:印度计划在藏南地区建造12座水电站,但基建水平恐难建成》,消息来源于《南华早报》,报道于腾讯网2024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