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因暴雨,我被困连队三天,结识了给我写“请示报告”的连长

历史 04-23 阅读:41 评论:0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小赵手里拿着那张已经揉成一团的纸,气得在原地直蹦跶。

我站在连队部门口的遮雨处躲雨,瞅着暴雨越下越猛,心里头直犯嘀咕。原本打算今天请假回家的,可这天气,山路估摸着早被冲毁了,看来是回不去了。

这运气真是太差劲了。我掏了掏口袋,摸到妈妈寄的信,信里写着家里新腌了咸菜,还特意炒了我超爱吃的辣椒酱,说等我回去就让我尝尝。哎,这一拖,不知何时才能尝到那股家乡的味道啊。

1984年夏天那会儿,我二十整,正在山里头的部队当兵,都一年多了。清早起床时,天还挺亮堂,我就忙着打包行李,打算赶下午的车回家瞅瞅亲人。可谁承想,刚吃过午饭没多久,天就阴得跟锅底似的,紧接着大雨就倾盆而下,哗啦哗啦没个完。

我和几个一起当过兵的兄弟,站在宿舍楼外面的走廊躲雨,眼瞅着雨越下越大,心里头跟这天气似的,闷得慌。

老王搭着我的肩头跟我聊。老王跟我来自同一个地方,他年纪比我大三岁,老像老大哥那样关照我。他有个特点,开口前总得先清清嗓子,就好像在告诉人家,他要讲话了,得留心听。

我无奈地咧了咧嘴,心里头直嘀咕,昨天咋就脑袋一热,留下来帮老马收拾屋子了呢。

“嘿,哥们,靠近点儿说。”这位壮实的同学开口了,他是我们班的伙食管理大拿,平日里总在食堂搭把手,因此总能捣鼓到些美味佳肴。

我摸出兜里的钞票,一张张地翻了翻,数了数。

就在这时,连队里的通讯兵小刘急匆匆地赶了过来,他整个人像被水洗过一样湿漉漉的,喊道:“

我心头一怔:“

小刘眼睛往上一翻,说道:“

我只能拿着那把老旧的军队用伞,蹚着泥泞往连队办公室那边走。连队办公室就在营地中心,一栋两层的小房子,平常我们都不敢随便去,除非被叫去有事。那里面有连长和指导员的办公室,还有开会用的屋子和放资料的屋子。我来连队已经一年多了,去那边的次数,五个手指头都能数得清。

一开门,看见连长正坐在桌前,眼睛盯着手里的报告。桌上摆着一杯喝了一半的浓茶,旁边还有个烟灰缸,里面塞满了烟头。连长姓李,大伙儿都亲切地喊他“老李”。他是个三十多岁的北方汉子,说话从不拐弯抹角,为人挺厚道。老李有个癖好,特别爱喝浓茶,说这样能让精神头更足。

我挺直了身子,心里头还是有点儿忐忑不安。

李连长瞅了我一眼,因为昨晚没咋睡,眼里带点血丝:“

“我心里头有点难受,就这么说了出来。”

李连长应了声:“他稍微停了停,接着说,”

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下糟了,怕是要给我增加工作量啊。好不容易等到的假期没了就算了,还得加班。我脑海里立马浮现出那些画面:抄起铲子挖水沟、扛起沉重的沙袋、忙着清理积水,全是这些活儿。

李连长瞅见我好像心里有事,咧嘴一笑,说:“

一听说是要写材料,我心里头立马轻松了点。比起挖战壕、站岗这些得费大力气的活儿,写个报告对我来说那真是小菜一碟。我在高中毕业前,还当过学校的墙报编辑,每周都得琢磨怎么写稿子呢。

原文说的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李明参加了一个非常棒的户外活动。这个活动是在郊外的一个大型公园里举行的,有很多人都来参加了。李明和他的朋友们早早地就到了现场,他们带来了很多好吃的东西,准备一边玩一边享受美食。活动中有很多项目可以选择,比如攀岩、徒步、野餐等等。李明选择了攀岩,因为他觉得这是一项挑战自我的运动。虽然他之前从来没有尝试过,但他还是鼓起勇气,决定去试一试。经过一番努力,他成功地攀到了岩顶,这让他感到非常兴奋和自豪。他的朋友们也都在为他鼓掌欢呼。这次活动不仅让李明挑战了自己,还让他收获了友谊和快乐。”

李连长拉开抽屉,掏出一叠纸张说:“

我行了个标准的军礼,然后接过那一叠纸。

回到寝室后,我就跟老王他们几个讲了讲事情的经过。屋里还有胖子、老马以及小李,大家都是同一个班的兄弟。

胖子咧嘴一笑,说:“来来来,我给你瞅瞅。”说着,他伸出自己的手,我仔细一瞧,嘿,他手指头上还真贴着好几个邦迪呢。

老马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

老王跟我说:“别难过,有我在呢。”

小李在旁边突然开口说道:

我无奈地打开李连长递给我的那份资料,这一瞅可倒好,心里头猛地一沉。这哪像是什么报告啊,简直就是军事术语和政治词藻胡乱拼凑的一锅乱炖,什么这个那个的,瞅得我眼花缭乱。我平时写写家书那点小能耐,对付这个简直是力不从心。

“我挠着头发,开口说道。”

小李探头过来瞅了一眼:“

"我诧异地发问。"

小李笑眯眯地说:“嘿,这事儿吧,我挺自豪的。”

在小李的带领下,我踏上了写作这条新路子。说实话,我压根儿没想过,这一动笔,竟然悄悄为我军人生涯掀开了另一页篇章。

那连续三天的大雨倾盆,真的是我在军营里头最刻骨铭心的经历之一了。那几天,雨下得没完没了,成了我部队生活里一个特别鲜明的记忆点。说实话,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雨,连续下了整整三天三夜,感觉整个世界都被水淹没了。每天的训练、巡逻,都因为这暴雨被迫取消,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待在营房里。但说实话,这样的日子也挺特别的,大家围坐在一起,聊聊天,玩玩游戏,反而增进了不少感情。而且,暴雨过后,部队还组织我们一起清理积水、修复设施,那时候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干活的场景,真的让我特别感动。所以,虽然那三天的暴雨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但也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成了我部队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头一天,我就窝在宿舍,盯着那些资料一个劲儿地琢磨。小李给我简单讲了讲基本的排版和常用说法,但实质性的东西还得靠我自己慢慢领悟。外面大雨倾盆,营区里头空荡荡的,基本看不到人晃悠,就偶尔那么几个值班的兄弟,披着雨披在雨里快跑几步。宿舍里头热得要命,汗不停地顺着脊梁骨淌,蚊子还老在耳朵旁边转悠,嗡嗡直响。

老马凑到窗前,瞅着外面那片暗淡的天空,嘴里直嘀咕:“这天气,真是让人郁闷。”

中午的时候,李连长他自个儿端着两个白面馒头、一大碗热腾腾的炖肉,还有一小份咸菜走了过来。

我真是没想到会这样,感觉有点儿意外和惊喜。

李连长把饭菜搁到桌子上,瞅了一眼我捣鼓出来的稿子,说:

我摸了摸脑袋,琢磨着:“要把xx的理念真正落实到位。”

李连长啥也没说,直接坐到了我边上的床铺,那是老马睡的地儿,被子叠得跟部队里要求的一样整齐。他从兜里掏出一包“某某”牌烟,拿出一根点上,狠狠吸了一口,说:“嗯,这烟不错。”

这个问题可真让我懵了一下:“

李连长眯缝着眼问,嘴角边缓缓飘出缕缕烟雾。

我回应说,心里直犯嘀咕,连长咋突然问起这个来了。

李连长咧开嘴乐了:“

听完连长那番话,我好像有点懂了,可心里还是嘀咕:“

李连长站了起来,把烟头给按灭了,说:

讲完之后,他轻轻拍了我的肩头一下,然后就扭过头,迈开步子走出了宿舍。我看着他渐渐远去的身影,心中对这位平时总是板着脸的连长,不由得生出了几分钦佩之情。

第二天,雨虽然没那么大了,但山路还是挺难走的,车根本上不去。我一大早就蹦跶起来,接着忙我的报告。多亏了李连长的提醒,我心里头那块大石头算是落了地,写报告也感觉顺手多了。

“嘿,胖子边揉着眼睛边嘟囔,一脸没睡醒的样子。”这家伙是班里出了名的懒家伙,每天得等起床铃响上好几回,才磨磨蹭蹭地从床上挪起来,因此没少被班长逮着做俯卧撑。

“我乐呵呵地答道。”

胖子打开他的储物柜,从里面摸出一个被报纸裹着的小包裹,拆开一看,嘿,里头藏着俩馒头,都有点干了,还有一小包咸菜放在旁边。

我拿了食物,啃着冰凉的馒头,同时动手接着写报告。

"我稍微迟疑了一下,开口说道。"

李连长掏出一根烟,点上后倚在了窗边。雨虽然变小了,但外面的天色还是挺暗的。

对于这事儿,我一直挺纳闷的。

李连长咧开嘴乐了乐:“

我嘴巴不由自主地开得老大,满是惊讶。

李连长说明了情况,他说:

我摆了摆手,表示否定。

“努力往前冲!”

连长的一番话让我脸上火辣辣的。其实,那封信啊,我足足熬了一个晚上才写完。当时就是想着把咱们连队那些有意思的事儿,活灵活现地跟家里人说说,哪成想连长不仅瞅见了,还给记心里去了。

李连长搭着我的肩头,跟我说道:

我真没想到连长连这事儿都门儿清。

李连长讲完话,瞅了瞅我写的那些,点出了几个得改改的地方,接着就走了。

第三天一早,我好不容易把报告的草稿给搞定了。雨还是没停,不过变成了那种绵绵不断的小雨。

我听从李连长的指导,把报告写得既符合规定格式,又充满了真实感情。我仔仔细细地列出了连队上半年训练取得的成绩,举了几个实例来说明政治教育的成果,还特别强调了几位表现很棒的战友的事迹。像老王,他在武装越野时背着受伤的新兵坚持走到了终点;还有胖子,他改进了食堂的做菜方法,让咱们吃的伙食质量大大提升;另外,小李组织大家看完电影后进行心得分享,让政治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多了。

下午时候,我把写好的报告递给了李连长。他一字一句地审阅,头时不时地点着,碰到关键处还会动手圈圈画画,做些标记。

李连长总结道:“得让军人和老百姓一起多搞建设。”

我拿到报告后,打算拿回去好好调整一番。

晚上的时候,我拿着改好的报告又一次往连部走。到了那儿,李连长正和指导员商量着什么。指导员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眼镜,他平时话不多,不过连里上下都挺佩服他的。

指导员瞅了一眼我的汇报,乐呵呵地转头跟李连长讲:“

李连长同样咧开了嘴:“

听到这句话,我心里头热乎乎的,那一瞬间,感觉这三天在连队里的憋屈全没了。雨点敲打在窗户上的声响,听起来也变得特别动听。

第四天一早,雨总算是歇了。太阳照在还湿着的营地里,地上那些小水坑照着蓝天,闪闪发亮。连队的广播响起了《草原的太阳永不落》,战友们一个个都出来透透气,整个营地立马就热闹起来了。

吃早饭那会儿,胖子朝我问道。食堂里头,稀饭和咸菜的味儿直往鼻子里钻,餐桌上还搁着几盘清炒的蔬菜,算是食堂里比较稀罕的菜品了。

我咧嘴笑道:

老王用手轻轻捶了捶我的后背,说。

小李乐呵呵地讲道:“

大伙儿都哈哈大笑,我也跟着咧嘴笑,但脑子里一直回响着李连长的话。原来写报告得动真格,带上真感情,不能光靠堆些专业词和喊口号。仔细想想,这道理不光写报告时管用,在军营里的日常也是处处适用。

饭后,我去了连部,找李连长打听我的补休假啥时候能批。连部办公室里,阳光从窗子溜进来,把桌上那一摞文件照得亮堂堂的,挺晃眼。

李连长把一张纸塞到了我手里。

我呆了一下,接着迅速明白了过来:“

李连长咧开嘴笑道:

我几乎是张嘴就说。这活儿可真不错,比起站哨、挖沟、擦武器这些苦差事,去连部帮忙简直就是走了狗屎运。再说了,以后说不定还能混个文职当当,那可比当兵轻松太多了。

李连长瞅着我的动静,咧着嘴摇了摇头,说:“

回想起来,那场让我足足被困了三天的倾盆大雨,没想到却成了我当兵路上的一大转折点。因为我会动笔写东西,所以就开始经常帮连队整理各种资料、写些简短报告,慢慢地,我还加入了连队简报的编辑团队里头。

那时候,我最盼望的就是每周能去连部看电视的日子。连部里头有台14寸的黑白电视,比我们宿舍那12寸的小家伙大不少,接收信号也强多了。要是碰上好剧,连长心情一好,还会额外开恩,让我多看几眼。

后来,我就被挑去干文书的工作了,虽然活儿多了点,但比起整天训练,那可真是舒坦多了。吃的方面也改善了,因为有时候会负责接待,就有机会尝到些平日里见不着的美食。过了一年,我还被推荐去军校进修,学的是文秘这块儿。

事情得从那场大雨说起,那场大雨害得我没法回家。幸好,我遇到了李连长,他给了我一个机会。

回想起那段日子,我老想起连队外头下的大暴雨,还有李连长给我递馒头和炖肉那会儿。他跟我说的话,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李连长的办公桌抽屉里头,总藏着几包“老烟枪”牌的烟,那时候这烟最平常不过,一包才八毛钱。可他老说,抽这烟抽习惯了,换别的抽不惯。

在军营这个大集体中,有严格,有不公,也有开心时刻,但更多的是像李连长那样的存在,当你不知所措时给你指明方向。他们或许不擅长说那些甜言蜜语,但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简单直接的加油打气,就足以让你的整个当兵岁月感到温暖。

如今已是多年以后,我早就不再是军人了,但每逢下雨天,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当年在部队里,那个被大雨困住的年轻士兵,还有连长教我写汉字的情景。有时,我仿佛还能嗅到连队食堂里饭菜的味道,耳边回响着广播播放的《团结就是力量》那激昂的旋律,眼前浮现出战友们在操场上排得整整齐齐的队列。

那场大雨倾盆的夜晚,那份至关重要的报告,还有那位连长,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军旅生涯里,成了最宝贵的回忆之一。它们教给我一个道理,就是有时候,你以为的难关,可能正是通向新天地的门扉。生活里那些不起眼的小细节,常常比那些激昂的口号更能触动心灵。

现在想想,那场大雨我还真得说声谢谢。要不是它,我可能就一直在部队里当个默默无闻的小兵,过着平淡无奇的日子。但多亏了那场雨,我才有了机会显露头角,还碰上了对我人生影响巨大的李连长。

山里的大雨说下就下,很快就停了。可它造成的影响,却像细雨滋润大地一样,在不知不觉中让周围的一切都变了样,也转变了我的军人生涯。

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个故事里最触动人心的是哪一部分呢?

#百家说史品书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