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新兵刚下连,到家属院出公差,意外认识一个当团长的远房亲戚
秋雨淅沥,敲打着营房的窗棂,也敲打着我忐忑不安的心。我,一个91年刚下连的新兵,怎么也没想到,第一次出公差,竟会在家属院里,开启一段奇妙的缘分。那一天,我紧紧攥着手里的公文,冒雨前往家属区,寻找李团长。我从未去过家属区,那里的整洁和宁静,与我们营区的喧闹截然不同,更增添了我的紧张。
我站在家属楼前,雨水顺着帽檐滴落,心里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正当我犹豫着该如何是好时,一个背着红书包的小女孩突然从楼道里跑出来,一头撞在我腿上。我赶紧扶住她,掏出手帕帮她擦去脸上的雨水。“小心点。”我轻声说道。
就在这时,楼上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小妮子,又调皮了是不是?”我抬头一看,竟然是我们的团长李向阳!虽然他穿着便装,但那股军人特有的威严气势依然让人肃然起敬。我立刻立正敬礼,紧张得像一根绷紧的弦。没想到,团长却笑着招呼我:“进来说说话。”
这简单的几句话,竟开启了我与团长几十年的缘分。走进团长家,一股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墙上挂着几幅字画,茶几上摆放着一套精致的青花茶具。小女孩名叫李小妮,是团长的女儿。
我们聊起了家乡,我这才惊讶地发现,团长老家竟然和我是同一个县的,而且他还是我爷爷的远房表弟!得知这个消息,我的紧张感顿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亲切。“你是老刘家的孙子?”团长一边给我倒茶,一边问道,“你爷爷身体还好吧?” 我低着头,轻声回答:“爷爷两年前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团长的手顿了一下,眼神也黯淡下来。
“你可能不知道,要不是你爷爷,就没有我今天。”他放下茶杯,语气有些哽咽。原来,在六十年代的一场洪水中,是爷爷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他。我从未听爷爷提起过这件事,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感慨。
那天,团长夫人张嫂子做了一桌子家常菜,还特意煮了我家乡的面条。那顿饭,吃得格外温馨,也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从那以后,我便成了团长家的常客。他经常给我讲战斗故事,教我看书学习,有时还让我辅导小妮子写作业。
时光飞逝,一年多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噩耗打破了这份宁静。团长在一次演习中不幸牺牲了。那天,也下着瓢泼大雨,就像我第一次去他家那天一样。我站在灵堂前,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首长走得太突然了……”身边的老班长抹着眼泪说,“昨天还在跟咱们开会,今天就……”
我凝视着团长的遗像,耳边回响着他曾经说过的话:“当兵的人,命是自己的,但责任是大家的。” 我明白,团长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不仅是我的亲戚,更是我的人生导师。
后来,我当了排长,又当了连长,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说我身上有团长的影子。或许是耳濡目染的缘故吧,我的做事风格确实与团长很相似。多年后,我也成了一名团长。在我的办公室里,挂着李团长的照片,每次看到他,都仿佛能感受到他温暖的笑容。
时间一晃而过,如今我也两鬓斑白。家属楼还是当年的模样,门口的香樟树更加高大挺拔。树下,孩子们嬉戏玩耍的身影,总是让我想起当年那个背着红书包的小女孩。去年春节,李小妮来看我。她现在是省城一所大学的老师,已经结婚生子,生活幸福美满。“叔叔,”她笑着说,“您现在可比我爸当年还威风。”我摇摇头:“你爸是真正的英雄,我这辈子都比不上他。”
我时常在办公室里,对着团长的照片静静地发呆。如果不是那场秋雨,如果不是那次偶然的相遇,我的人生轨迹是否会完全不同?我常常思考人生的意义。团长用他的一生告诉我: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那年的秋雨,那次相遇,那顿热腾腾的家乡面,那些温暖的教诲,都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生命里,成为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知道,只要我还在部队一天,就永远是团长的兵。这份情,这份缘,这份责任,我会一直传承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人生的际遇如此奇妙,谁又能预料到,一场秋雨中的邂逅,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