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急转弯, 石破茂在中美夹缝中求自主

国际 03-31 阅读:0 评论:0

东京首相官邸的决策室内,石破茂政府悄然撕毁147架F-35战机的采购合同,转而加速国产F-X隐身战机的研发进程。这一动作仅是日本"去美军化"战略的冰山一角——防卫省正式要求美军撤出佐世保基地的濒海战斗舰中队,并关闭三泽基地的电子侦察部队。这场自1960年《日美地位协定》签署以来最大规模的外交转向,正将日本推向地缘博弈的风口浪尖。

冲绳民众的愤怒成为石破茂的突破口。数据显示,驻日美军基地占据冲绳20%的土地,涉及美军人员的刑事案件达487起,但83%的肇事者凭借《日美地位协定》逃脱日本司法制裁。石破茂在国会质询中强硬表态:"冲绳不是美国的殖民地!"此言助推其支持率飙升12个百分点,民意成为抗衡美国的政治筹码。

特朗普政府的施压加速了裂痕扩大。美方要求日本将军费开支提升至GDP的3%,并全额承担驻日美军每年52亿美元的维护费用。这种"保护费"逻辑,让曾鼓吹"亚洲版北约"的石破茂认清现实——其联合美、澳、印、菲构建军事同盟的构想,因印度的明确反对和东盟的冷遇胎死腹中。

在疏远美国的同时,石破茂启动对华经济引擎。中日贸易额逆势增长11.6%,突破3800亿美元大关。日本央行增持350亿元人民币外汇储备,三菱UFJ银行发行首笔"熊猫债",丰田汽车更将中国研发中心升级为亚洲总部。经济产业大臣古川元久重启中断四年的中日高级别经济对话,释放出产业协作的积极信号。

但军事领域的动作揭示其双轨策略。防卫省加速研发射程1000公里的巡航导弹,覆盖范围从朝鲜半岛延伸至台湾海峡;菲律宾签署《防卫装备转让协议》,向菲方提供12套反舰导弹系统。这些举措引发中国外交部警告:"日本若重走军事扩张老路,必遭历史清算。"

石破茂的平衡术面临双重压力。美国暂停向日本出口宙斯盾系统核心技术,五角大楼内部报告显示,日本自主研发的F-X战机关键性能仍落后F-35十年。而在东海,中国海警船巡航钓鱼岛天数突破336天,创历史新高。

这场外交变脸的本质,是日本试图挣脱战后体制束缚的战略冒险。石破茂借中美博弈的缝隙,以经济合作缓解安全压力,用军事自主谋求政治突破。但当拜登政府考虑削减横须贺基地的核潜艇部署,中国加强宫古海峡的常态化战巡,东京的钢丝绳舞者还能保持平衡多久?地缘政治的聚光灯下,每个抉择都在改写亚太格局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