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苦电信垄断久矣
中国电信服务市场是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联通、电信、移动三大宽带运营商瓜分了全国市场。
理论上,处于垄断地位电信运营商可以直接“躺着赚钱”了。不过让人意外的是,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非但没有“躺平”,而是变着花样搞钱,尽可能的在用户身上榨取每一分钱,“吃相”极为难看,其商业策略总结下来只有一个词:坑蒙拐骗。
在中国,电信服务市场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在黑猫投诉上,中国联通背负着34万条投诉,中国移动背负着45万条投诉,中国电信背负13万条投诉,而这些仅仅只是一个互联网投诉平台上的投诉量。
为了限制用户投诉,电信运营商甚至使出了百般手段。据澎湃新闻近期报道,联通用户韩先生因向工信部政务服务平台投诉中国联通业务员,蒙骗用户办理两年内无法取消的合约套餐,他名下的3个中国联通号码均被限制单通,怀疑遭联通恶意报复。
事实证明,垄断并不会给消费者带来福利,而是只会助长资本的贪婪与险恶。
从消费者投诉情况来看,电信市场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触目惊心,连诚实守信的基本商业道德都没有。放眼全球,恐怕也只有“缅北”电诈市场能够与其“媲美”。
据人民网投诉梳理,电信运营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手段包括:套餐资费、流量收费不透明,套餐易开难退、升档易降档难,暗中给用户增订套餐、诱骗用户升级资费、改套餐后按原套餐收费、宣传的无限流量限速、高频率骚扰用户推销升级套餐、专属流量按通用流量收费等等。
以套餐升降档为例,用户若要升档可以直接在APP上办理,然而升档后用户想要再变更套餐的话,运营商平台往往只有费用更高的套餐可供选择,这明显属于“霸王条款”。“39元套餐改成59元或79元可以直接在线办理,但想降低套餐却如此之难。”用户周先生曾向新京报诉苦道。
运营商还有更为“暴利”的手段是“偷流量”,不少消费者反映其遭遇过定向流量被当做专属流量收费的情况。
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上投诉,中国联通虚假宣传有40G定向流量,在王卡定向流量里面APP里使用数据扣的却是通用流量,造成高额话费损失。
面对电信运营商种种霸道行为,消费者除了投诉似乎也别无他法。然而对改变现状作用微乎其微,除非改变电信市场寡头垄断的市场竞争格局。
作为坐拥垄断市场红利的寡头,如果不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服务,那么肢解三大运营商,未尝不可。
网友评论
-
2025-02-09 20:14:18
全国抵制霸王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