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酒量有多大?李敏婚礼展露酒量,周总理3斤白酒面不改色

汽车 04-26 阅读:348 评论:0

大家都知道,烟酒常常被人放在一起说,但毛主席是个例外。他虽然喜欢抽烟,可对酒却一直保持距离,不怎么喝。

不过,在某些特别的场合,酒也是少不了的,所以那时候毛主席在应付各种公务活动的时候,也难免会喝上几口。

1949年的时候,苏联那边派了个大人物米高扬来咱们中国访问,这事儿可重要了。米高扬心里盘算着,要是能和咱们的毛主席一起喝喝酒、聊聊天,那两国的情谊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毛泽东心里清楚,外交这事儿挺复杂,同时他也知道,喝酒可能会影响他做政治决定和干活儿。

于是,他想了个挺机智的办法,说:“中国有句老话,叫‘吃得香,喝得爽’。这里的‘爽’嘛,既可以指白酒,也能说是辣椒。那咱今儿个就这么定了,每人轮着喝一杯酒,然后对方就得吃一个辣椒,谁先撑不住谁就认败。”

米高扬爽快地答应了,可他没想到,毛主席虽然不太喝酒,但特别喜欢吃辣椒,尤其是湖南那种超辣的辣椒。

在餐桌上,一盘盘辣椒满满的佳肴被精心摆放,一场特别的较量随之展开,主角便是毛泽东与米高扬。

说真的,米高扬没能像毛泽东那样扛得住辣椒的火辣。他的眼睛立马就红了起来,额头上也直冒汗。

最终,米高扬放下了手中的筷子,承认自己败下阵来。而毛泽东呢,他开心地吃掉了盘子里最后一片辣椒,吃着吃着,精神头更足了。

不过毛主席虽然对酒没啥兴趣,但在一些特别场合也会多喝几口。就像他大女儿李敏结婚那会儿,毛主席就在婚礼上给大伙儿露了一手他的喝酒本事。

李敏,毛主席的大闺女,1935年来到这个世界。她的童年,跟普通小孩比那可真是大不一样。因为毛主席老是忙着搞政治活动,加上国内战乱不断,父女俩经常是分开的。这样一来,李敏的童年就碰到了好多特别的难题。

李敏小时候是在苏联生活的,那时候,她身处一个跟自己完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因为爸爸忙着干大事,没办法陪在她身边,他留在中国,为了革命事业打拼,错过了李敏的成长时光。所以,李敏虽然在俄罗斯长大,但中文却一句也不会说。

不过,到了1951年,13岁的李敏总算是从苏联回到了中国,和毛主席盼了好久的重逢终于实现了。那一刻,真是又温馨又感人,毛主席对女儿的深深爱意全都表现出来了。他立马就开始亲自教李敏学中文,帮她尽快适应在中国的生活和文化。

李敏在中国翻开了生活新篇章,她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后来还进了八一学校进一步学习。毛主席特别在意女儿的学业,他不仅亲自指导她,还一字一句地教她念诗、识字,这样一来,李敏很快就掌握了中文,也融入了中国文化。

毛主席对李敏有着深切的关心和爱护,等她回到国内,又给了她很多指导和帮助。这让李敏慢慢习惯了中国的生活,开始步入正常的成长轨迹。

李敏进了八一学校后,碰到了一个叫孔令华的小伙子。他俩想法一样,挺合得来的,慢慢地就走得近了,感情也越来越好,最后就成了男女朋友。

毛主席知道女儿李敏谈恋爱后,专门找她聊了聊男方的情况。可李敏对男朋友家里头的事儿,基本上一窍不通,就知道他的名字。

毛主席心里挂念着,怕女儿对那小伙子家里的情况和底细了解不够,就接着问她认不认识那孩子的爹,还有他是干啥的。李敏说,她就是和对方交个朋友,人家爸妈是做啥的,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友情。

毛主席知道女儿在苏联长大,可能对国内的情况不太清楚,就给她说,要是打算结婚,得知道对方的家庭是啥样的,这很重要。李敏点头答应会记住。过了几天,她乐呵呵地跟毛主席说,她对象的老爸是孔从洲。

毛主席对孔从洲有点记忆,晓得他过去是国民党38军的二把手。但日子一长,孔从洲已经转身投了共产党,就连他的家人也从陕西搬到了陕北。

孔令华和李敏是同窗好友,所以毛主席很放心把闺女交给他。这事儿让毛主席乐开了花,他还说要亲自到场给闺女办婚礼呢。

李敏和孔令华的婚礼办得挺低调,就请了30个亲朋好友,摆了3桌酒席,吃的也都是些家常便饭。但这一天因为有了毛主席的出席,对李敏和孔令华来说,心里头别提多高兴和骄傲了。婚礼仪式上,他拿起酒杯,认真地对着李敏和孔令华说了几句祝福的话,希望他们俩能互相学习,一起变得更好。

在婚礼场合,毛主席展现出了一副慈爱父亲的模样。当大家轮流向他敬酒时,他爽快地接受了每位来宾的好意,不论是谁敬的酒,他都一一饮下。就这么喝着喝着,一整瓶葡萄酒竟然见底了。可就算这样,毛主席看起来还是精神抖擞,一点没受影响。

周总理的喝酒本事那可是出了名的好,人称“海量”,怎么喝都不带醉的。早在红军长征那会儿,他就显露了这手绝活。记得有次,他用个大杯子,一杯就得有一两多,结果他一口气干了二十五杯烈酒,那场面,真是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周总理在外交应酬上,喝酒的能力可帮了大忙。有这么一件事,说的是1945年,毛主席到重庆找国民党的头儿蒋介石商量事情,周总理也跟着一块去了。

晚宴期间,蒋介石和他的帮手不停地向毛主席举杯,不过周总理机智地处理了这种场面。他守在毛主席旁边,确保他不会被灌太多酒。

周总理接过毛主席手里的酒杯,一口气干了,然后又给回了毛主席,接着他继续一杯一杯地往下喝。那晚,周总理少说也喝了3斤白酒,可他看上去还是很镇定,头脑也清醒,大家都说他“一个周恩来,就把国民党给比下去了”。

周总理喝酒特别厉害,很少有人能喝得过他。许世友将军一直以自己能喝酒为自豪,结果周总理就单独跟他喝了一次。

在一次拼酒大会上,许世友没能喝过周总理,败下阵来。然后,周总理就定了个规矩,就是“三杯六两”,限制许世友每次只能喝这么多量。

周总理喝酒挺有自个儿的风格,在大场面上,他从不会硬拉着别人喝酒,也不会强迫谁举杯。要是他说“来,干了这杯”,那他肯定是自己先把杯里的酒喝个精光,一点不含糊,对别人也是实实在在。

周总理觉得,吃完饭放松一下,喝两杯小酒,真是挺享受的一件事。他特别喜欢跟陈毅、乔冠华这些老朋友一块儿举杯。

这些聚会总是安安静静的,没谁会失态,就算周总理有时候喝得稍多,他也始终守着规矩,保持着那份气派。不过慢慢地,因为工作越来越忙,再加上对身体着想,周总理就决定把酒给戒了。

周恩来总理在外交活动里,凭借着他超群的喝酒能力和崇高的品德,获得了国内外政治圈人士的敬佩和好评。他喝酒的本事和对酒的看法,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了大家心目中的经典画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