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用两条腿跑过长征,最后官至正军级

历史 03-15 阅读:39 评论:0

你知道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是谁吗?她就是王新兰。

1933 年 10 月,王新兰的叔叔王维舟率领川东游击军与红军紧密配合,成功解放宣汉县。11 月 2 日,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三十三军。

王新兰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毫不犹豫地投身红军队伍,年仅 9 岁的王新兰,也成为红四军军部宣传队的一名宣传员。由于她年龄最小,被编为宣传队一个分队的队长。

1935 年春,年仅 11 岁的王新兰随红四方面军踏上了长征征程。

一次,部队断粮许久,战士们只能靠挖野菜、煮皮带充饥。王新兰年纪小,分到的食物更少,可她从不争抢。

有一回,一位战友偷偷把自己那份不多的野菜匀给她一些,王新兰却坚定地拒绝:“大家都饿着,我不能多吃,我能坚持。”

在过草地时,王新兰不幸染上严重的伤寒病。在那个缺医少药的艰难年代,她持续高烧不退,头发大把大把地脱落,还伴有严重的腹泻,整个人陷入极度虚弱的状态。

当得知王新兰患病的消息后,洪学智同志果断下令:“一台戏能鼓舞一整个部队,她又是如此优秀的孩子,我们绝不能把她留在这里,就算是背着,也要把她带出草地!”

于是,宣传队的队员们轮流背着王新兰,在那茫茫草地中艰难前行。在大家无微不至的悉心照料下。王新兰在没有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战胜了病魔,身体逐渐恢复健康,并成功走出了草地。

当红军队伍抵达雪山脚下时,刚刚病愈的王新兰,却毫不犹豫地站在风口之上,为爬雪山的四方面军战士们打起了快板。

王新兰曾感慨地说:“别人是用两条腿走过长征,我年纪太小,怕掉队,怕跟不上部队,所以我是用两条腿跑过长征的。” 在长征路上,王新兰不仅要拼尽全力跟上大部队的步伐,还要承担起宣传鼓动的重任。

1936 年 10 月,王新兰结束了长征,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1937 年春,她光荣地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久后,她进入红军大学学习。

同年 7 月,在前往延安八路军总部的途中,王新兰和萧华相识。王新兰的出现瞬间吸引了萧华的目光,而萧华沉稳干练的作风,也让王新兰心生钦佩。经罗荣桓介绍,两人开始有了更多接触,逐渐确立了恋爱关系,之后更是结为夫妻。

1940 年 9 月,萧华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不久后,王新兰被任命为第一一五师政治部新闻电台报务主任,半年后任台长。

一次,日军对根据地发动大规模进攻,师部需要紧急转移。王新兰和战友们带着电台,在枪林弹雨中随师部穿梭。萧华则在前线指挥战斗,同时时刻关注着王新兰所在电台队伍的安危。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间隙,萧华抽空跑到电台所在位置,看到王新兰正专注地调试电台,确保通讯畅通,他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他轻声叮嘱王新兰要注意安全,王新兰坚定地点点头。

同年秋天,王新兰兼任萧华秘书,一同前往太行山。

新中国成立后,王新兰先后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任职,为国家做贡献。在发展事业的同时,王新兰非常注重对孩子们的教育。

一次,王新兰的大儿子萧云在学校参加运动会。他报名参加了长跑项目,本以为自己能够轻松应对,可比赛过程中却状况百出。由于缺乏锻炼,他在跑到一半的时候就体力不支,渐渐落在了后面。看着其他同学一个个超越自己,萧云的心中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回到家后,萧云垂头丧气地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王新兰。

王新兰并没有立刻安慰他,而是问道:“你觉得自己尽力了吗?”

萧云低着头,小声说:“我一开始觉得很轻松,就没有太在意,后来跑不动了,就有点想放弃。”

王新兰摸了摸他的头,温和地说:“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你轻易放弃,那你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这次长跑比赛,虽然你没有取得好成绩,但是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呢?”

萧云抬起头,思考了一会儿,说:“我明白了,我以后要加强锻炼,不能轻视任何一件事情,遇到困难也要坚持下去。”

王新兰微笑着点了点头,鼓励他说:“对,就是这样。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和勇气。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

在王新兰的鼓励下,萧云开始每天坚持锻炼,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后来,他再次参加长跑比赛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长子萧云从小就听着母亲讲述的长征故事长大,所以,高中毕业后,萧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参军。

1975 年,萧华前往甘肃任职,王新兰也跟随在侧,担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顾问 。

在兰州军区后勤部工作期间,王新兰十分重视基层士兵的生活状况。她经常深入基层部队,与士兵们交流,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一次,王新兰来到一个偏远的边防哨所。哨所地处高原,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物资供应时常出现问题。

王新兰看到士兵们居住的营房破旧,保暖设施不足,心中十分担忧。她详细询问了士兵们的日常生活情况,包括饮食、医疗、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回到军区后,王新兰立即向上级反映了哨所的情况,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哨所争取到了修缮营房的资金和物资。

离职休养后,王新兰并没有选择悠闲地安度晚年,而是继续奉献自己 。她经常受邀给机关干部战士和小学生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

在讲述过程中,王新兰还拿出了一些当年的老照片和纪念品,展示给孩子们看。一个小男孩好奇地问:“奶奶,您当时那么小,不害怕吗?”

王新兰微笑着回答:“孩子,当你心中有了坚定的信念,有了对胜利的渴望,就不会害怕任何困难。红军战士们都有着共同的理想,那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所以大家都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

除了作报告,王新兰还十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她经常与孩子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晚年时,王新兰的病情日益恶化,她在医院度过的时间越来越长。在这期间,她对国家的发展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每天都会让家人为她读报纸,了解国内外的时事新闻。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王新兰的家人始终如一地陪伴在她的身旁,萧华虽也已步入暮年,身体同样不再硬朗,但他依然日夜守在王新兰的病床前,紧紧握着她的手。

王新兰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但她依旧平静地对家人说:“我这一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为国家和人民做了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最终,王新兰平静地离开了人世,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