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军白马山失利牺牲七千人,原因究竟是什么?不是叛徒而是骄傲
【01】
说起抗美援朝那段历史,除了大家熟知的上甘岭大战、头五次大战那些大战役,其实还有一场挺关键的战斗,不得不提,那就是白马山战役。这场战斗,说是转折点也不为过。
白马山战役是在1952年10月打响的,它属于咱们志愿军在秋天发起的战术反攻行动的一环。
秋天那场大反击的关键在于依靠稳固的防御设施,靠着咱们部队日益增强的火力优势,采取师、团为单位的小范围阵地反击战术。就是靠着这些固定的阵地,加上手里头越来越多的武器装备,咱们以小规模的战斗形式,一个师一个团地打回去。
这次的战斗策略,主要是想实实在在地打击敌人的战斗人员,同时还要抢占前沿阵地。它跟之前的三次战斗不一样,那时候我们是想着怎么大范围穿插包围,一举消灭敌军的主力部队。现在,我们的重点变了,不再追求那种大规模包围歼灭的战术。
白马山那场仗,咱们碰上的硬茬子是南朝鲜的第九师。咱们这边呢,是大名鼎鼎的第三十八军,人送外号“万岁军”,前面三场大战里,那可是战功赫赫,威名远扬。
原本以为凭借我们的王牌部队对抗南韩军队,胜利是轻而易举的,可没想到第三十八军竟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重打击。
战斗持续了十天,结果我军没能占领白马山的主阵地,反而损失惨重,牺牲了6700多名战士,整个部队的伤亡人数超过了一万,38军在这场战役后元气大伤,几乎失去了战斗力。
白马山战斗为啥会搞成这样呢?现在很多人都说,是因为咱们队伍里出了叛徒,但其实,叛徒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
【02】
很多人把白马山战役的失利归咎于叛徒谷中蛟。在不少叙述里,他都成了那场战斗失败的关键因素。
说实话,谷中蛟并不是那场战争输掉的主要原因。他是在1949年才加入解放军的,后来跟着大军去朝鲜打仗,干的也只是些文职工作。
在部队里头,谷中蛟只不过是个教书的小角色,虽然大伙儿都挺敬重他的,但要讲他能知道多少部队里的机密大事,那显然是不现实的。
后来,谷中蛟在白马山打仗的时候,趁着天黑摸到了韩国军队的地盘上。但他知道的信息,也就只是我军打算大规模进攻的大概时间。
谷中蛟其实对我军的详细战术部署并不了解,像39军为了减少冲锋距离,悄悄提前埋伏起来,还化了妆隐蔽行动,这些他压根儿就没意识到,或者就算知道也没泄露出去。
那时候,38军发起进攻的起始位置离韩军阵地有1600米远,差不多就是两公里的距离。想要突破这么长的战线,那肯定会牺牲不少人。
为了降低人员伤亡,38军想了个法子,那就是趁着黑夜偷偷摸过去。他们化了妆,悄悄地摸到敌人阵地前头藏着,这样一来,等要打的时候,就能少跑点路,也省点时间冲锋。
不过很显然,谷中蛟要么是不清楚这事儿,要么就是压根没跟韩军提,反正韩军那边压根没察觉到38军的埋伏。他们只是简单地搞了些战前的火力侦察,就像是走过场一样。
敌军没有对志愿军藏身的草丛展开猛烈的炮火攻击,这明显说明谷中蛟这位文化教育工作者对我方的战斗计划和布局了解得不够深入。
白马山之所以成为我军心中的痛,问题根源不在谷中蛟,而在于我们的自满,说白了,就是小看了韩军的实力。
【03】
前头五次打仗的时候,韩国军队打得真不咋地。主要是因为,他们里头好多人都是从以前日本鬼子占领那会儿的伪军警察变过来的。虽说后来美军给他们提供了不少武器装备,但打起仗来,那勇气和战术水平,真的挺一般。
如今在网上,韩军的战斗力常被拿来当笑料,而经历过前五次战役洗礼的38军,也根本不把对面的南朝鲜第9师当回事。
就在这个时候,38军的老大,梁兴初军长,因为之前的几场硬仗落下了一身伤病,决定回国养病。到了1952年3月,梁军长就回国了,这样一来,38军就暂时由副军长江拥辉来挑大梁,代理军长的职务。
我们并不是在讲江拥辉将军打仗不行,他当过38军的参谋长、副军长,本事那是明摆着的,绝对没问题。
不过,当老军长梁兴初和政委刘西元都回了国,38军那边,临时接手的江拥辉将军,心里头肯定是有点沉甸甸的。
这造成了38军的整体表现有所下滑,而且此刻他们要对付的是南朝鲜的第9师,所以全军上下都有些小看对手。
10月6号那天,大战一打响,38军立马就行动了,他们趁着黑夜偷袭,很快就占领了白马山主峰北边的几块高地。
过了两天,到了10月8号,咱们就把白马山的主峰给攻下来了。按照以前那几场仗的情况,打到这里基本就接近尾声了,南韩军队早就该撤退了。
可真没料到,在这次交锋里头,南韩军队展现出了异常坚韧的打仗决心。咱们把白马山的主峰给攻下来后,南朝鲜的步兵竟然掉头对我们发起了猛烈的反击。
我军压根没想到韩军会来个反扑,一下子就被南韩军队打了回去。之后,两边就在白马山这块地方你来我往,抢来抢去,这让38军的指挥部都愣住了。
啥时候南韩军队变得这么能打了?以前不是一冲就垮吗?这次他们居然在主阵地失守后,还多次鼓起勇气跟我军对冲,两边甚至还干上了好几场肉搏战。
【04】
按照韩国战争历史的记述,在那场战斗中,志愿军发起了多达12次的猛烈进攻,而韩军也不甘示弱,同样组织了12次反击,两军的阵地就这样来回争夺了好几次。
经过十天的激烈交火,韩军总算是把白马山主峰给抢回来了。说实话,这种打仗的狠劲儿,在国内战场上也就蒋介石的五大精锐部队能拿出来,志愿军之前可从没在韩军身上见过这种力度。
韩军战斗力和作战决心为何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咱们得琢磨琢磨,为啥韩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会变得这么不一样了呢?想想看,以前可能觉得他们在这方面还差点火候,但现在,嘿,那可真是大变样了。战斗力直线上升,作战时那股子狠劲儿,也让人刮目相看。这背后的原因,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清楚的。但说白了,就是韩军可能在训练、装备、战术上都下了大功夫,再加上对胜利的渴望,对职责的坚守,这才有了今天的蜕变。所以啊,别小看这些变化,它们可都是韩军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结果。咱们也得时刻提醒自己,别停下前进的脚步,不然,说不定哪天就被别人甩得远远的了。
其实说起来也挺直接,美军跟韩军都进行了全面的训练提升。
1951年春天,美军站稳脚跟后,立马着手整顿韩军,靠着他们厉害的武器装备,让韩军的斗志又燃了起来。
在过去打运动战的时候,美军可被韩军给坑苦了。每次一开打,韩军跑得那叫一个快,连防线都顾不上,直接就给冲垮了。这种情况发生了好多次,害得美军吃了不少亏。
所以,在大规模行动落幕之后,美军紧接着就动手给韩军进行整顿训练。他们一边着手培养韩军的军官和技术兵种,另一边则忙着给韩军升级武器装备。
与此同时,李承晚也在拼尽全力给韩军打气,不停地告诉韩军士兵,他们的目标是打回到鸭绿江,实现整个朝鲜的统一,绝不允许再让美军来顶替韩军的位置。
在白马山战役期间,美军第3师悄悄在铁原的南边聚集起来,他们打的算盘是,一旦韩国军队撑不住了,美军就能顶上。可没想到,这种做法反而让韩国军队觉得不能被小看,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
在这次打仗的时候,韩9师的领头人金钟五真是个勇猛的家伙。碰到38军猛烈的攻击,他想了个招儿,就是让各营轮流上阵,哪个营打累了就换下去歇歇。
要想办法别让一整支部队都打没了,关键是要留住队伍的架子,等他们在后方养精蓄锐后,再由老兵带着新兵继续往前冲。
韩军硬扛了我军12波的猛烈攻击,他们也毫不示弱,发起了12次反击,结果出人意料,他们竟然把38军给打垮了。
我军不断增派大批战士上阵,114师战斗力削弱后,就马上让112师顶上。然而,韩军依旧坚守阵地,毫不退缩。换上的韩军部队继续发起猛烈攻击,结果我军最终还是在白马山被击退。
10月15号那天,38军的三个师基本上都打不动了,没办法只能撤退,这样一来,白马山的战斗就算是输了。
【05】
这次打仗对志愿军来说,其实是个挺关键的时刻。就是在这回交锋里,咱们才发现韩军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
以前韩军在运动战里一碰就垮,这事儿给我军留下了深刻印象。骄傲的军队肯定会吃亏,38军算是给我军探了探路,避开了不少雷区。
我们得明白,敌人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他们会从错误中学习,总结经验。很明显,韩国军队同样会有进步和发展。
打完那场仗后,咱们军队的作战部长张震大人,他自个儿跑到38军那儿,去了解白马山那场战斗到底是个啥情况。就是从那会儿起,咱们军队开始正儿八经地看待韩军的战斗力,觉得他们也是个不小的威胁。
在金城那场决战里,咱们队伍早早就把韩军当成了主要对手来对待,这种警惕和周全的打算,最后帮咱们赢得了金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