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年度最大惊喜,无疑是《荒神录》了!

娱乐 05-10 阅读:56 评论:0

文|Eros

从很多个层面来说,《荒神录之玲珑山》都是今年最重要的动画。它的全集在腾讯视频上线已经好几天了,我已来回看了两遍,但仍不敢说吃透了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昨天,我参加了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一场《荒神录之玲珑山》专题活动,美术界对这部作品以岩彩画风构建国风动画的尝试,给予了高度肯定。专门钻研岩彩的莲羊老师,特别提到作品中对某些颜色的使用,非常惊艳,盛赞团队找到了国家非遗文化的新传播途径,各地文旅局都应该来多取经学习。

这部作品由腾讯视频与好传动画联合出品,世界观是基于中国古代神话典籍《山海经》,创造性地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与东方美学的幻想世界。故事围绕人类象法师与荒神之间的激烈对抗展开,展现出在东方文化的视角之下,人与自然、秩序与混沌之间,是怎样的复杂关系。

《荒神录之玲珑山》之前成功入围了法国昂西动画节,是唯一一部入选的中国动画剧集。这一成就不仅是对中国动画创作实力的认可,也标志着中国原创动画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中国动画当然不是一蹴而就来到这个高度,好传动画创始人尚游在分享时强调了这部作品的初心,就是希望能够继承中国动画几代人的传统,打造出具有鲜明文化标识的精品力作。他们团队也从初期借鉴外来形式,到逐步回归传统美学本源的艺术探索之路上。他特地提到当下全世界的创作都在追求差异化,那么中国动画人得天独厚地拥有五千年文明积淀的文化宝库,它其实就是最大的灵感差异化宝库。所以他们想到了岩彩和《山海经》。

说到岩彩,这是目前围绕《荒神录之玲珑山》的所有讨论,都绕不开的一点。因为它是首部以中国传统岩彩画风为核心视觉语言的动画作品。

岩彩,可能不是大家平时非常熟悉的一种中国绘画风格,因为它从材料、技法、风格上,都有极为特殊的地方。岩彩主要依赖于天然矿物颜料以及动物胶质,矿物颜料拥有着丰富多样的色彩与质地,是其他颜料不具备的,而动物胶质则为颜料的融合与附着提供了必要的媒介。岩彩通过巧妙地将粗细不同颗粒的颜料进行层次叠加,并借助光线的折射效应,能够营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肌理质感与光韵效果。

在色彩表现上,岩彩风格尤为强调哑光与折光、透光与不透光之间精妙的组合搭配。这种独特的色彩运用方式,使得画面能够随着光线的变化以及观众视角的转换,呈现出动态的视觉变化,仿佛画面具有了生命力一般。

在勾线与结构处理上,岩彩风格秉持「线色并重」的原则。借助细颗粒颜料精心描绘线条,展现细腻的形态轮廓,同时运用粗颗粒颜料进行堆线处理,凸显线条的立体感与厚重感,从而体现出独特的立体材质美感。

但是,从岩彩绘画,到数字动画,又有着一段不小的距离。《荒神录》团队又是怎么在动画作品里呈现出岩彩风格呢?

之前还没有人做过这件事,创作团队几乎相当于从零开始摸索。不过好在,团队曾经在水墨技法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经验。水墨虽然和岩彩不同,但也都是将传统美学转化为数字化的创作,原理有相通处。于是,团队通过大量参阅现存的大量岩画作品,包括实地探访博物馆、美术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大量反复的实验探索,最终精心提炼出一套完备且独特的色彩体系,借助数字绘景软件,巧妙地将这套岩彩体系精准地转化并融入到作品之中,使得岩彩风格在动画中得以完美呈现。

最终的效果,就是我们在看《荒神录》的时候,每一秒都能感受到的岩彩美学那鲜明的视觉冲击。

整体而言,作品呈现出一种强烈而浑厚的画面质感,色彩层次丰富,同时又不失流畅的运动感,常常令人觉得它打破了传统物体形状界限的束缚。

例如,在作品的场景绘制中,晕染的朱砂红与青金石蓝相互交织,二者的巧妙搭配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氛围,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未知与奇幻的世界。色彩之间的激烈碰撞也是作品的一大特色,这种碰撞生动地展现了大荒世界的壮烈与奔放。在描绘山脉、云海、树木等各种场景时,团队大量使用群青、朱砂、孔雀石绿、赭石等矿物颜料色块。通过高饱和度色彩与哑光质感的鲜明对比,营造出如同矿石折光般的动态色晕效果,使得画面在不同光线条件下都能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作品也巧妙结合水墨写意中的留白手法,通过虚实对比,将「画中有境」的东方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中,留白之处并非空洞无物,而是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让观众能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自行填补其中的意境,感受东方艺术的含蓄与深邃。

在角色设计方面,角色服饰与法阵常常点缀着金粉与朱砂色,这种巧妙的设计不仅强化了神话法术所具有的神圣感,更带来了强烈的质感冲击,使角色形象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角色造型中融入了戏曲脸谱和昆虫纹样等独特元素。这些元素的巧妙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文化辨识度,使其在展现奇幻故事的同时,也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风格的选择,一定需要和故事内容有恰如其分的调性匹配。岩彩风格因为其古拙感,并不是任何故事都可以驾驭得了。《荒神录》的故事是以《山海经》中的经典异兽与传说为灵感,它和岩彩风格相配,的确起到了一种乘法效应。

《荒神录》中非常重要的大反派饕餮,直接取自《山海经·北山经》中那凶猛的「羊身人面」的同名怪兽。在这部作品的设计中,饕餮是贪欲的化身,出场时寄生在少年体内,悄然积蓄着足以吞天噬地的力量。

这种寄生设定,不仅保留了传统神话中饕餮所承载的深层象征意义,更巧妙地展现了邪恶欲望的隐秘与脆弱面,将饕餮的私欲与少年的个人命运紧密相连,为后续剧情的冲突埋下了的伏笔,并将在最高潮之际揭示这部作品的精神内核——只有勇于自我牺牲,才能遏制内心的贪欲。

还有玲珑(即鵸鵌)与不死树等上古志怪元素,它们在剧中被赋予了新的情感动机,使这些古老神话生物在现代语境下焕发新生。就说玲珑吧,在片中是一个善良可爱的小荒神,轻盈得像梦一样,穿梭在现实和梦境之间,带来宁静和治愈。她的存在,也是母亲花婆的奋斗执念,又令小宇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毁天灭地的巨大能量,和自我牺牲的无畏勇气。

《荒神录》叙事构建,十分注重古今元素的融合,打造出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东方奇幻世界。如果说《山海经》代表的是古人对未知的外部世界的狂野想象以及某种恐惧,在这部作品里,象法师与荒神之间的较量,是为古老传说披上了一层现代的外衣。因为它并不是简单的正邪较量,而是深入到人性深处,探视它的善良、成长、执念、贪婪等多重面向。最终这部作品歌颂了人为了维护和平,付出巨大牺牲也在所不惜的勇气。传统神话被赋予新的现代思考,这是当代观众在情感上获得巨大共鸣的原因。

主创团队在分享创作理念时提到,选择将《山海经》作为动画的核心元素,主要基于三方面考量:

首先,从创作角度出发,团队希望突破改编作品的局限,打造具有文化根基的原创内容。《山海经》作为古代神话典籍,碎片化的叙事结构,既保留了创作自由度,又为系列化开发提供了丰富素材。

其次,在受众接受层面,《山海经》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当中有很多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降低了理解门槛,观众无需背景知识就能进入故事,而典籍中描绘的奇珍异兽、壮阔场景,与大众对上古神话的视觉想象高度契合。

最重要的是,团队被《山海经》蕴含的文化精神所吸引。他们认为这部作品呈现了中华文明最本真的生命状态,那种充满原始张力的狂野美学、蓬勃的生命力,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恰恰是当代动画艺术最需要传承的文化基因。

《荒神录》当然不是唯一受到《山海经》启发的作品,不过我认为,《荒神录》从《山海经》传说中提炼出的这趟东方英雄的救赎与传承之旅,是极具匠心和巧思的。

本作品的故事围绕天衣与小宇的师徒羁绊展开,主人公小宇与天衣是这部作品原创人物,各自代表着截然不同的成长轨迹与精神内核。

小宇出身平凡,却身负饕餮之力,然而他对此一无所知。他的本质是纯净而未受规则驯化的,象征着一种未经教化但充满生命力的存在。在拯救玲珑山村民的过程中,他逐渐从本能驱动的行为上升为对苍生的大爱与担当,其内心的成长路径体现了由「生存」向「牺牲」的精神升华。同时,他体内所蕴含的力量兼具破坏与创造的双重属性,构成了剧情发展的核心悬念,这股混沌之力究竟是威胁,还是未来的希望?它是否能在正义的引导下获得真正的归宿?

与之相对,天衣曾是阴阳宫首席象法师,因一次封印任务失败而被贬为低阶法师,身份地位骤降,内心也陷入自我否定与沉沦。他表面冷漠疏离,实际上内心从未放弃斩妖除魔的责任感。在与小宇的相遇中,两人彼此映照、互相影响。小宇的无畏与纯真,唤醒了天衣内心深处尚未熄灭的正义信念;而天衣则以自己的经历和坚韧,为小宇提供成长的方向与支撑。

升华点出现在小宇和体内的饕餮对决的时候,他打算牺牲自己,去拯救玲珑。这个时候天衣就决定收他为徒弟,这个徒弟收了,就意味着自己缩短一半的阳寿,师徒二人,像是成为一体,从此生死相依。所以天衣也是做出了一个自我牺牲的决定。

这样一来,天衣完成了一场破碎到重生的蜕变,展现出东方侠客典型的自我救赎之路。当然小宇也一样,获得了他的成长。二人这种关联和转变,不仅体现了角色自身的成长,也呼应了中国文化中「师徒如父子」的深厚传统——天衣成为小宇人生道路上的精神支柱与指引者,而小宇也是天衣理想的继承者。

通过这对师徒关系的构建,故事不仅展现了个体之间的羁绊,更深化了正道秩序与混沌能量之间复杂互动的主题。最终,正邪并非简单的对立,而是走向共生与和解的可能,人类在面对内在冲突与外在挑战时,唯有相互理解与融合,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平衡。

而根据分享会上的小小剧透,故事中师徒关系,并不会像我们看到的大多数作品那么简单,而是一种非常神圣的生命连接。

他揭秘在象法师的世界里,徒弟陷入危险,师傅也会受到牵连,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师徒关系不是随便建立的,一旦确立,就相当于彼此共享生命。所以,到了这一季故事结尾,他们完成了庄重的拜师仪式,正式结为师徒,这又是对他们未来故事走向设下的一个重大悬念。

《荒神录》还设计另一条母女情感线,作为对师徒主线的对照与补充。这条线索与《山海经》中的祝馀传说形成呼应,古代祝馀草象征不死与永生,而在故事中,则被演绎为一位母亲为复活死去的女儿不惜犯下重罪的悲剧。

用母女情感探讨了爱与恨之间的辩证转化,以及生死之间的边界如何被跨越或重新定义。母亲的形象既令人痛心又令人心折,她的行为虽有悖于道德规范,却源于最原始、最深切的情感驱动。这条支线赋予了整个故事更为厚重的悲剧色彩与人文关怀,也为观众带来了关于生命意义与人性抉择的深层思考。通过对两组核心人物关系的刻画,构建了一个层次丰富、主题鲜明的故事世界。它不仅承载了东方神话的美学风格,也融入了对人性、命运与伦理的哲学性探讨。

分享会上,老师们也笑称在找不到灵感的时候,可以去问问老祖宗,自己应该做什么。这句笑谈其实并不是玩笑话,在某种意义上,传统就是现代,继承就是创新。当下,国风动画是最激烈的动画赛道之一,《荒神录之玲珑山》以《山海经》为骨、岩彩为形、现代观念为魂,通过技术创新将传统文化转化为视觉奇观,再次证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尚有大量等待我们发掘的美学资源。

而这种东方传统和现代观念的结合,也是中国文化创作在当下的国际竞争中最具优势的策略,《荒神录》入围昂西动画节,不仅证明了中国美学在国际市场的吸引力,更为国产动画探索了一条文化自信与技术赋能结合的差异化路径。

所以,对喜爱东方奇幻与艺术实验的观众而言,这部作品绝对是今年最大的惊喜之作。而《荒神录》系列,又何止一部《玲珑山》呢?后续的延伸和开拓,又会去到哪些还未曾有人涉足的美学边界,我们一定会密切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