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从丝绸到白银——葡萄牙商人用300%利润改变东亚经济格局的秘密
1543年的台风季,一艘偏离了航线的葡萄牙商船;那汹涌的巨浪,将其推上了九州南端的种子岛。甲板上的水手们,其实并不知道,这场意外将会撬动东亚的历史进程——那船舱里锈迹斑斑的火绳枪,竟然成为了日本战国大名的“军备竞赛”的发令枪。这场看似偶然的相遇,其实是全球化浪潮首次拍打日本列岛的一种历史必然。
火器革命颠覆武士传统
当岛主种籽岛时尧用2000两黄金买下两支"铁炮"时没人料到这种异国武器会终结武士的冷兵器时代。
葡萄牙人带来的火绳枪,其射程可达200米,而且这射程是弓箭射程的三倍呢。
京都的武器匠,在半年内便破解了制造工艺;十年间日本年产火枪超万支。1582年的长筱之战,织田信长的3000挺火枪部队,居然将武田骑兵全部歼灭,这也宣告了铠甲武士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种军事变革的剧烈程度,嗯甚至可以说堪比20世纪时坦克取代骑兵这一重大转变,它给军事领域带来的影响是极为深刻且广泛的,而且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与格局。
白银动脉催生经济革命
葡萄牙商人很快就发现,用中国丝绸去换取日本白银,所获得的利润竟然高达300%。
每年从澳门出发的“大黑船”,缓缓地航行着,载着20吨生丝抵达长崎,而且返程之时,那船舱里居然被塞得满满当当的,塞满了50万两白银。
这种贸易模式,意外地打通了东亚的贵金属动脉——日本白银,经澳门流入明朝,从而缓解了张居正“一条鞭法”所面临的通货紧缩状况;而且中国丝绸通过葡商,满足了日本贵族的需求,进而形成了独特的三角贸易体系。
港口博弈重塑政治格局
九州的那些大名们,为了争抢黑船停泊的权利,进行了一场很激烈的较量。在1570年的时候,大村纯忠把长崎渔村给了耶稣会,以此换来了贸易方面的特权。这个决定让原本冷冷清清的港湾,在仅仅三十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了一座有着十万人口的国际商业港口;葡萄牙人创建的“出岛”商馆模式,接着被荷兰人照着做,变成了锁国时代仅有的外贸通道。这样的港口特许经营模式,完全可以当作早期经济特区的最初样子。
文化嫁接孕育混血文明
南蛮屏风上描绘的异国商船,而且载来的不只是货物。葡萄牙传教士在长崎建造的二十六圣人教堂,其穹顶上,融合了佛教飞天与巴洛克纹样。日语中“面包”(パン)、“纽扣”(ボタン)等词汇其实都是这个时期留下的语言化石。更微妙的是,战国大名们通过南蛮贸易,接触欧洲君主制概念,反倒间接推动了丰臣秀吉的天下统一进程。
这场持续了百年的相遇,在1639年突然停止了;而且德川幕府下达的驱逐葡萄牙人的禁令文书之上,居然还夹杂着长崎港那些许的海腥味。
但历史并未倒退——大阪的硝石商人,轻松且愉快地转型成为了金融财阀;岛津家的铁炮工坊,竟然孕育出了像三菱重工这样的企业;长崎的出岛模式,而且启发着后续的横滨开港。
当佩里黑船二百年后再度叩关之时,日本其实早已在初次的接触当中,完成了对现代文明的“压力测试”。并且稍稍可以看出,日本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适应性,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葡萄牙商船所掀起的,并非是那汹涌的殖民浪潮,而是一场静静地发生着的文明蜕变;这充分地证明了全球化向来都不是单一方向的征服,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一种化学作用。实际上这种悄无声息的变化其背后蕴含着极为深刻的意义,它打破了人们对于全球化一直以来的传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