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灯,攀登!南京“攀·灯”语文工作室联盟持续13年助力青年教师发展

推荐 04-26 阅读:0 评论:0

用语文来生活,让生活更美好。4月25日,“攀·灯”语文工作室联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专题研讨会在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开展。自2012年起,“攀·灯”语文工作室联盟通过20余场语文教研活动助力青年教师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当天,来自潘文彬工作室、金立义工作室、杨树亚工作室、刘荃工作室、史春妍工作室、杨德铸工作室、胡红工作室的青年教师们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江北新区李亮工作站的骨干教师也应邀参与。活动特邀江苏省中小学荣誉教授、全国小语会顾问、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指导专家袁浩,语文报社副社长、编审裴海安,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倪鸣,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梁俊,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小幼部部长、小学语文教研员袁菲等多位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开幕式中,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杨德铸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表示感谢,“各位专家用对语文教学的独特理解和前瞻性的视角影响着一代代语文人。一次次教研活动也让江北新区小学语文教研团队赶上了学术研究的快车道。”

“攀·灯”工作室联盟领衔人、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的潘文彬讲话,“‘攀·灯’团队成立之初就是为年轻教师搭建一个展示平台。10余年20多次活动中,年轻教师展示出他们的对语文教育的思考和实践。‘攀·灯’虽然是一个自发的组织,但我们走得很从容,也希望未来能一路向前。”

语文报社副社长、编审裴海安在讲话中说:“这个团队培养了许多青年名师,大家从一名语文教师成长为校长、正高级教师,从江苏走向全国,可见‘攀·灯’是一个很好的培养优秀教师、输送卓越教师的平台。未来希望更多青年教师能借助这个平台,大踏步前进。”

开幕式结束后,工作室联盟成员、江北新区小学语文教师等分赴不同会场进行观摩学习。7个工作室的9节课为听课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范例,工作室成员们新颖的设计和生动的课堂赢得一致好评。

从2012年9月“探寻儿童习作的回归路径”专题研讨起,“攀·灯”语文工作室联盟走过13年的发展,通过一次次上课、说课、沙龙、研讨等活动,工作室成员和专家学者凝聚集体智慧。工作室联盟的足迹从江苏出发,去到了四川绵竹、陕西等地,进一步丰富了“攀·灯”团队的教研经验。

袁浩、裴海安两位专家分别就“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教学以及教学案例写作开展专题讲座。两位专家还对上午授课的9位教师分别进行相应案例的零距离打磨指导。

“攀”者,引也;“灯”者,破暗启明也。“攀·灯”联盟是南京市七大名师工作室自发组成的联合体,这支由江苏省特级教师领衔的团队,已然成为南京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讯员 蔡静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见习记者 顾茜敏

校对 盛媛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