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买房,3年后是“买不起”还是“大降价”

娱乐 03-31 阅读:301 评论:1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朋友圈被-20%首付抄底-和-直降30万急售-的魔幻对比刷屏了,简直楼市现状完美演绎!房贷利率都到4.2%的历史冰点了,国家队4.4万亿专项债也下场救市了,专家们还在吵-触底反弹-还是-继续探底-,真是让人一脸懵逼。

就像后台老张的留言:-小编,80万存款,上车还是再等等?-

先来看看神仙打架——经济学家们怎么说。

李稻葵教授年初的-四个下行因素-简直是手术刀级别的分析,刀刀见血。

再看看央行2023年居民储蓄数据,家庭部门杠杆率62%!妥妥的-赚100花62还债-,比2019年的55%高出一大截,压力山大!郑州一销售小王告诉我,他们-零月供前三年-的促销,居然有人连首付都要分期… 细思极恐,李教授说的-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至少三年-可不是说着玩的。

但是!市场永远都有反方观点。

马光远的-20%价值论-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上周在深圳前海,某科技公司高管陈女士的例子很说明问题:她2022年底9.8万-㎡买的房,现在挂牌价11.2万了;隔壁东莞临深片区却从3.2万跌到2.6万。

这就是-黄金20%-区域的威力,有产业、有人口、有资源才是王道!全国商品房库存7.2亿平方米(国家统计局2024年1月数据),僧多粥少,选对地方很重要!

专家各说各话,到底听谁的?不如看看穿越过多个周期的老司机——李嘉诚。

他去年说-月供要像吃饭钱一样稳定-,简直人间清醒!深圳龙华IT工程师小刘,2023年硬着头皮买了500万的房,5.8万的月供本来没问题,结果妻子失业了,现在每天靠信用卡拆东墙补西墙。

反观苏州工业园区的张教授,坚持-月供不超过家庭收入35%-,稳如泰山。

个体命运的差异,背后是宏观经济的暗流涌动。

4.4万亿专项债就像调节阀,托底民生又避免大水漫灌。

济南槐荫区烂尾楼被城投接盘改人才公寓,既消化了库存,又稳住了周边房价。

这种-既要又要-的平衡术,解释了为什么50城里21个城市新房价格止跌,但三四线城市库存去化周期还是高达28个月。

00后购房意愿比90后低17个百分点(贝壳研究院数据),这可不是简单的观念转变,而是生存策略。

我表弟上海程序员,月入2.4万却租房住。

他算过账:莘庄租房5000元-月,200万首付理财,收益覆盖租金还能剩3万。

这逼得开发商不得不-卷-起来,杭州未来科技城送-三年免物业费+特斯拉使用权-,想想五年前的全款优先,真是风水轮流转。

当然,也有反常识的。

重庆中央公园板块某楼盘逆势涨价5%,原因是学区政策调整。

任泽平说的对:-在中国,房子从来不只是房子。

-北京朝阳家长,宁住老破小也要上芳草地小学,这就是学区房的魔力。

三年后房价会怎样?看看土地市场就知道。

北上广深土地成交楼面价同比下跌12%,但多了-竞现房销售--限房价-等条款,这是-带枷锁跳舞-。

反观某些三线城市,去年流拍的地块现在都荒草丛生了。

持币观望的也不用太焦虑,学学股市的-定投思维-。

我朋友每月固定拿出2万,当新房周成交量跌破警戒线就买入。

这虽然不能保证抄底,但至少能避免恐慌。

住建部-白名单-房企已扩至107家,这些保交楼项目对刚需来说更安全。

一位东莞工厂主有300万现金,怕通胀又怕套牢。

我给他画了张图:东莞松山湖片区三年房价年均涨幅4.2%,同期货币基金收益率从3.8%降到2.1%。

优质资产仍然是抗通胀利器,但记住两点:核心区位和流动性优先。

2024年,楼市不再是非黑即白。

杭州楼盘用ChatGPT筛选客户,郑州-以旧换新-打通置换链条,-房住不炒-写入十四五规划,行业正在浴火重生。

李嘉诚的-地段、地段、还是地段-在分化时代更需要智慧:自住心态选筹,投资眼光避险,政策尺子丈量风险。

房子是安身立命的地方,不是财富游戏的筹码。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网友评论

精彩评论
  • 2025-04-01 09:01:08

    3年后更不想买,因3年后大把废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