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小米SU7事故3人遇难 智驾再遭拷问,引起多个连锁反应
社会
04-01
阅读:0
评论:0
近日,小米汽车陷入舆论风暴——3月29日晚,一辆搭载NOA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池祁段发生严重碰撞事故,造成3人不幸身亡。这一事件将新能源汽车安全议题再次推向风口浪尖。

事故核心事实
根据小米官方通报,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NOA状态,以116km/h行驶在施工改道路段。系统检测到路障后触发减速提醒,驾驶员随即接管转向,但车辆仍以97km/h撞击隔离带水泥桩。碰撞后车辆爆燃,车门电子锁失效导致逃生困难。值得注意的是,涉事车辆并非车主本人驾驶,且事故路段逆向改道的特殊路况可能加剧风险。

三大争议焦点
1. 智能驾驶系统可靠性:NOA在施工路段障碍识别能力存疑,专家质疑"人机共驾"切换延迟是否达标;
2. 机械安全设计缺陷:碰撞后电子门锁失效,机械应急拉手操作复杂度遭诟病;
3. 电池安全性能:宁德时代特供电池被指"降本减配",爆燃速度远超同类事故。

行业震动与连锁反应
小米港股紧急停牌,供应链企业股价集体跳水
二手车市场SU7残值率暴跌15%,准车主集体发起"安全性质询"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监管平台启动数据溯源,或修订碰撞后自动解锁等强制标准
截至发稿,涉事车辆黑匣子数据已移交第三方检测,铜陵警方确认属单方责任事故。这场科技与生命的惨烈碰撞,正倒逼整个行业重新审视安全与技术创新的平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