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庆祝全总成立100周年·特稿丨蓬勃发展,成为可信赖的“职工之家”——写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⑤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丨庆祝全总成立100周年·特稿】
原标题:蓬勃发展,成为可信赖的“职工之家”——写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⑤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郝赫
10个全国性产业工会、280多万个基层工会组织、近3亿会员——历经百年沧桑变革,中国工会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和党与新中国同成长、共命运,如今已经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上会员人数最多、组织规模最大的工会组织。
100年间,中国工会以令人惊艳的组织速度,将这片华夏土地上的热血工人、职工群众、变革力量牢牢凝聚在镰刀锤头的鲜红党旗下,一路从风雨如磐的革命年代,跋山涉水,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宗旨
代表着当时全国166个工会组织、54万名会员的281名代表,唱响国际歌,起立高呼“农工兵大联合万岁!”“民族解放万岁!”随后的巡行中,口号声震全市,“观者途为之塞,水上大小轮船及各工会门首,均停摆燃炮,相为呼应”……
1925年5月,在这一片壮伟激昂的气象中,中华全国总工会诞生了。
如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总章》第一条明确的——“本会以团结全国工人,图谋工人福利为宗旨”,自此,中华全国总工会成为动员和团结全国工人的旗帜,标志着全国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正式实现了全国工会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团结与统一,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在党的领导下,中华全国总工会团结带领工人阶级“卷起赤旗三百万,搅得周天火热”——在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北伐战争中,全国总工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上海、湖北等地区性总工会和邮务等全国性产业工会纷纷建立,基层工会和会员人数发展迅速。
1948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恢复了在硝烟与战火中沉寂已久的光荣名称——中华全国总工会。1949年7月,迁入北京不久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召开了全国工会工作会议,决定一年左右基本上把全国工人阶级组织起来。8月,中共中央提出,各地党委一定要认识到建立工会组织、把广大工人群众组织起来,是搞好城市政权建设和恢复、发展经济的基本环节,要求各级党委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和主要干部用于工会,从而推动了这期间工会组织的迅速建立和发展。
到1952年底,全国共建立了23个全国性的产业工会和18万个基层工会,主要大中城市中90%以上的产业工人都加入了工会,工会会员增加到1002.3万人。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变革,职工队伍不断发生变化,工会组织建设经历蓬勃发展、恢复与重建等阶段,步伐始终向前——不仅基层组织数量、工会会员人数持续增加,在工会的团结、教育和组织下,各族职工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踊跃参与到各项生产活动之中,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出了突出贡献。
发轫于上海、创生于广州,北迁武汉、再至瑞金,承启于延安、重光于哈尔滨,百年间,中华全国总工会团结带领中国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不懈求索、奋勇前行,不断走向成熟、走向壮大、走向辉煌。
广泛
2006年7月29日,沃尔玛福建晋江店职工依法成立了沃尔玛在华的第一个工会组织,成功破解了沃尔玛建会的世界性难题。消息一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后短时间里,不仅沃尔玛在华62家商场全部建会,戴尔、柯达、富士康等世界500强和其他一大批外商投资企业也建立起工会组织。
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强调,工会是工人阶级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建立工会组织,是职工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也是我国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在传统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以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为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不仅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大量职工所在。
针对这种情况,全总下发《关于加强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意见》,“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创新工会组织形式、建会思路和方式,工会组建工作的重点向非公有制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转移。
围绕各类企业,各级工会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开展推进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工会组建集中行动,推广在小型非公有制企业集中地域建立工会联合会、为联合会配备专职工会主席的经验,加大新社会组织建会力度,开展“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建会集中行动等。
面对大量涌入城市且流动性强的农民工等群体和劳务派遣等用工形式,各级工会分别于2011年和2015年开展了劳务派遣企业建会、“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并持续将农民工作为重点工作对象,简化农民工入会手续,大力推进工会进村工程等。到2017年,农民工会员增长到1.39亿人。
在建会方式上,各级工会着力破解难题,把自上而下推动建会与自下而上指导职工自觉建会统一起来,探索出区域性和行业性基层工会、市场工会、项目工会、楼宇工会等多种组织形式,健全乡镇(街道)工会、村(社区)工会、企业工会“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把分散流动的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同时,积极探索“会、站、家”一体化建设,组织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复查,规范会员评家工作,建强基层工会建设的载体。
2019年以来,我国已有6批93个新职业陆续发布。新职业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职工队伍结构变化。
近年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与互联网平台、新零工经济紧密相连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日渐庞大,成为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组织面临的工作对象更加多元。
哪里有职工群众、哪里需要做职工群众工作,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聚焦重点群体,各级工会加大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工作力度,努力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
——2018年,全总启动货车司机入会集中行动试点工作,并以此为牵引,大力推进组织货车司机、快递员、护工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商场信息员、网约送餐员、房产中介员、保安员等八大群体加入工会。
——2019年,全总设立专项资金,带动各级工会不断加大投入,并把八大群体入会和深化百人以上企业建会专项行动有机结合,全面推进八大群体入会工作实现突破。
——202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集中推动货运、快递、网约送餐、网约车等重点行业的头部企业依法建立工会,进一步深化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建会;推动互联网百强企业集中建会,实现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全部组建工会。
——2022年1月1日施行新修改的工会法,明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享有入会权,社会组织中的劳动者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以法律保障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持续扩大覆盖面。
——2024年,大力推进工会维权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三年行动,制定平台企业工会工作指引,推动12家头部平台企业在总部及省级分支机构建会基本全覆盖,建立市、县级新业态工会联合会1.2万家。
在这一过程中,各级工会大力推行以平台头部企业为重点、强化行业工会联合会建设、做实“小三级”工会的“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模式,建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组织,建立健全纵横交织、条块结合的工会组织体系。
实行上门服务、入企宣讲调研、结对指导共建,开辟“扫码入会”、网上申请入会等数字化入会渠道,建起一大批“司机之家”、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助力企业纾困、帮助职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以服务促建会,带来了工会组织的持续扩大。2021年至2024年,累计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达1831万人。
民主
“中纺十厂甲班织布间全体工友在献给工会的‘工人当家’锦旗上面,每个人都签了自己的名字。”这段来自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场景,是工人对当家作主地位的重视。
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工会不仅要最广泛地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还义不容辞地保障其主人翁地位。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就实施一系列制度变革,如废除旧的劳动制度、在国营企业中推行民主管理、调整私营企业中的劳资关系等,实施工厂管理委员会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保障工人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奠定基础。
“工会要为工人的民主权利奋斗”“使广大工人都感到工会……是能替工人说话和办事的组织”,这句话来自改革开放浪潮初涌之时的中国工会九大致辞。在各级工会的努力下,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到新时代新征程,为工人“说话办事”的方法手段持续丰富。
2021年开始,随着美团、京东、网易、唯品会等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全部组建工会,这些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也迎来了以自己为主角的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投票选举、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一个个由职工自己做主的事项,经由民主程序,大家一起决定;劳动报酬、算法改进、休息休假、劳动保护……一项项涉及劳动者切实利益的现实诉求,经由协商协调,以条文形式确定下来。
近3亿会员——这一数字,标注了中国工会发展规模的新高度。
在各级工会的努力下,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普遍推行,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建立起来,厂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推进,线上职代会、劳资恳谈会、民主协商会正不断丰富形式和内容,成为职工和企业沟通的重要平台。这些举措不仅保障了职工的民主权利,也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各级工会积极参与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健全政府与同级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实现省级全覆盖,完善产业工会与对口部委、行业协会工作联系互动机制,联系和引导社会组织25.26万个。此外,积极稳妥推进工会信访工作,全面推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及时帮助职工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工会组织的持续发展,为维护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也为扩大中国工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增强了底气——在2024年6月10日日内瓦举行的第112届国际劳工大会上,中国工会代表成功当选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工人正理事。与此同时,中国工会已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400多个工会组织建立了友好关系,一个强大的中国工会活跃在国际工运舞台。
历史的车轮镌刻着过去的辉煌,也承载着新的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工会,必将努力建设成为职工群众可信赖的“职工之家”,持续维护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把广大职工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