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退休后带娃,发现一个扎心的现实:帮子女带娃,卑微才是常态
前天妻子下班回家,刚打开门,就发现父亲急急忙忙迎到门口,嘴角还残留着西红柿的汁水,妻子刚想说一句,眼角看到散乱在地板上的玩具,下意识地说到:“爸,跟您说了多少回,彤彤的玩具要堆放到箱子里去,这样散在地上,她走路不稳容易绊倒”。父亲一边回应“好的好的,我还没来得及收拾呢”,一边眼神黯淡了下去。
我是湖南人,考到重庆上大学后来就留下来工作,接着便是买房结婚生子。因为和妻子工作忙,岳父岳母没退休,照顾小孩的事就落到了退休的父亲身上。母亲身体不好就留在湖南老家,父亲只身一人过来帮照看小孩。
我是家里独子,38才在父母催促下完婚,40岁才喜得一女,父亲老来得孙自然欢喜。虽然放心不下母亲身体,但父亲也知道自己日渐老去,可能以后没多少时间跟孙女承欢膝下,所以父亲也乐意来带小孩。
其实父亲过来就是照顾孩子们生活起居,白天带带小孩,晚上做做晚饭。我们下班回来吃饭自己带小孩。开始大家都相处挺好,可慢慢的我发现父亲变了,变成了一个笨手笨脚的老头了,做什么都小心翼翼畏畏缩缩的。
我性子虽然有点急,但不会跟家里人争吵,只是有时候会说两句,童年跟父亲相处不多所以交流少,两父子没什么话来说。我妻子虽然是个意安分的人,但只要一涉及孩子问题比较挑剔。
因为孩子还小,养育方面也是要特别注意,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能玩,什么不能玩,都有严格的规定。加上一大堆专家医生说的,所以孩子养育比较繁琐。奶粉必须45度的水冲泡,玩具2,3天就要消毒一次,几点吃奶几点睡觉几点换尿不湿,全规定的清清楚楚。
一开始父亲还很不习惯,后来估计是觉得,现在人都追崇科学育儿,也就听慢慢适应就好了,可能父亲觉得自己是来帮忙带小孩,只要把孩子照顾好就行,不给我们添乱就好。
但父亲毕竟六十多岁的人了,总会有一些疏忽的地方,我妻子虽然不会直接说,但总是把意见反馈给我让我去跟父亲说。一开始我也觉得是为了孩子好,都是善意提醒,也就没想太多就直接跟父亲说,当然我也会注意语气和用词。
尽管我说话很注意分寸,但每次跟父亲说完那种之后,父亲都很沉默,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就像我跟父亲之间有很深的隔阂,整个空气都很沉闷。
有一次,孙子感冒了发烧到40度,我和妻子在房间哄着小孩,小孩子一直在哭叫。父亲听到孩子的哭闹声,来卧室敲门想带过去哄一哄,毕竟孩子平时是父亲带也跟父亲亲近些,但是那天妻子却一直抱着孩子不松手。虽然妻子没说什么,但我能感觉到妻子有点不高兴,可能是埋怨父亲没带好让小孩生病了。
看着父亲尴尬的站在卧室门口,我过去安抚父亲说他白天忙一天了好好休息,晚上让我们两夫妻来照顾。看着父亲佝偻的背影回到房间关上门,我心里很愧疚父亲。老人家大老远过来帮我们带孩子很辛苦,出了问题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我们也不去埋怨。
后来有一天,妻子跟我商量,准备再请个月嫂来照顾小孩,父亲在旁边一边学习一边打打下手。我想了想之后拒绝了。先不说父亲是否同意。
这时候请人来,等于否定老人带孩子。孩子生病大家都不愿意看到,但是人吃五谷杂粮总会有个头疼脑热,这也不能说是父亲没带好。后来跟妻子争执了一晚上。
最后我妥协,如果下次小孩再生病,无论怎么样也要请月嫂。我跟妻子商量的结果,我没有告诉父亲。日子仍然按部就班地过着。
早上我跟妻子出门上班,早饭都是在上班路上解决。中午我跟妻子也在单位食堂吃,父亲一般中午都是自己随便对付一口,只要管好小孩吃的就行,陪睡陪玩,带出去楼下遛遛弯,直到晚上我们回来。
除了照看好小孩之外,其他时间父亲都相对自由。周末我们休息,孩子我们带,父亲会趁周末轻松的时候去游泳周围逛逛,或者去附近菜市场一次性购买下个星期需要的食材,晚上也会用手机搜一些育儿的知识学习一下,还会看点养生的知识,打个豆浆喝之类的。
妻子是重庆人习惯偏麻辣油腻。我和父亲是湖南人,口味虽然偏辣,但是不油腻。晚上父亲在家里做晚饭。做的饭菜妻子的吃不习惯,所以也就吃两口就放下碗筷了。父亲有时候也会说想吃什么就说。但每一次妻子都都说还好,却没有表达。久而久之父亲虽然习惯了。但心里的肯定也会有一些想法。
还有一次,父亲偷偷给小孩吃了一块花生,结果被妻子发现了。妻子直接从小孩嘴里夺过花生,小孩当场就被吓哭了,父亲抱着小孩在安抚,而妻子却一顿数落:说孩子很小喉咙容易被堵住,很多小孩就是因为吃坚果被呛住窒息。
我当时看着妻子说话态度和方式太过于激动。所以我就上去劝阻妻子,说老人也是好心好意想让小孩适应一下不同口味和口感的食物。结果妻子见我在旁边劝阻,反而把矛头对着我把无意数落了一顿。当天整个家里都在愁云密布的环境当中。连小孩子都感受到这种压抑,怎么逗她都不见笑容。
还有一次,一家人一起吃饭,小孩不好好吃,父亲就过去喂了两口。结果妻子看见了又劝阻父亲说,小孩子要让她自己吃,养成自主进食的习惯……妻子还在一旁不断的说着网上的育儿经,父亲已经黯然回到饭桌上默默端起碗筷吃饭。
平常在微信群里面,妻子发布的怎么育儿的视频,父亲也都一一点开来看学习。自那以后,父亲好像把自己当成了没有感情的机器人,毕竟机器人,让它干啥就干啥,还可以随时更新,不用担心不符合要求,就算不满意,也不用看人脸色。
而现实是,父亲学习能力有限,比不了机器人,只能默默接受的“差评”,我能感觉到父亲有苦难言。
有时候路过父亲房间听到他跟老朋友打电话聊天,说着他们最近游泳队又去哪里有活动,而父亲只能回复,现在二次上岗了走不掉,再等小孙孙长大些,就自由了。语气里有种莫名的心酸和无奈。
有好几次我感觉父亲有话想跟我说,但是他看到我后,又沉默了。还有几次我出了电梯回家,路过消防楼梯看到父亲一个人在抽烟,烟雾缭绕间,我感觉父亲皱纹又增加了。
有时候父亲跟母亲打微信视频,然母亲一起看看小孙女。每次挂断之前,父亲总会唠叨两句,过几天就回去。
其实我知道,父亲心里想回去,但是他放不下这边。孙女还小,父亲不忍心走。毕竟是一家人,我们工作抽不开身,父亲只能留下来帮他们。说真的,如果不是为了小孩,肯定没有多少像父亲这样60多岁的人愿意背井离乡去陌生的城市生活。
现在像父亲这样,退休了帮忙带孙子照顾孩子衣食起居的老年人,比比皆是。说的直白一点,父亲有时候就像免费保姆,而且不仅身体累,心更累。每天被使唤过来教育过去,还得时刻提醒自己,别做错事,别说错话,别惹年轻人不高兴。
其实父亲也知道,妻子并不是不孝顺。妻子有时会给父亲买这买那的,吃穿用度从不亏待,妻子虽然规矩多,说话犀利,但也是个讲道理的人。
其实父亲跟许多老年人想的一样,所谓的孝顺,不是孙子的玩具散落一地跟说要收进箱子里,而是教会小孩,爷爷年纪大了,可以自己慢慢学着收拾。老年人想要的尊重,也只是一个可以畅快说家乡话,找个老朋友聊聊天的角落而已。
其实父亲以前很能干,样样精通,现在却成了家笨手笨脚的老头,点头哈腰地赔笑脸,都是为了亲情,为了这个小家在付出。
我也曾经努力地跟妻子交流沟通,希望大家都能把日子过得从容些。但人往往都只是从自己角度看问题,难以跟他人共情。
但愿每个家庭都能对父亲这样的老人,多一份理解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