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是否妥协?中国千亿关税豁免引发美国热议
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海关宣布按特朗普指示,对进口中国的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及零部件实施关税豁免,全球市场为之震动。这一戏剧性反转,在美国国内掀起舆论狂潮,背后折射出的多重矛盾与困境,远比表面的政策转变更为复杂。
美国此次关税豁免绝非心血来潮。4月8日,美国刚将中国输美商品“对等关税”税率提升至84%,短短数日后便180度大转弯。回溯过往,自特朗普于当地时间4月2日祭出“对等关税”举措,中国迅速展开反击。加征关税、将多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与不可靠实体清单、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同时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起诉讼,一系列组合拳直击要害,让美国逐渐陷入被动。
特朗普(资料图)
从经济层面看,这场关税战已让美国自食恶果。仅电子产品领域,2024年美国进口电子产品总额逼近4000亿美元大关,其中来自中国的产品超千亿美元,此次豁免商品占中国对美出口额近四分之一。此前加征关税,直接导致iPhone价格从999美元飙升至3500美元,美国普通家庭每年因关税多支出3900美元。物价飞涨之下,民众怨声载道,企业也深受其害。苹果股价单日暴跌15.3%,用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给美国政府敲响警钟。
美国制造业的积弊,在关税战中暴露无遗。特朗普高喊“制造业回流”多年,现实却是残酷的。美国半导体制造全球份额从1990年的37%,一路跌至2025年的12%,80%的iPhone零部件依赖中国供应链。白宫宣称苹果、英伟达等企业将把产业链迁回美国,可实际操作中,美国根本不具备承接高端制造业的完整生态。就拿特斯拉来说,若将上海工厂产能转移回得克萨斯州,不仅面临30%的减产风险,建设周期至少长达3年,成本更是难以估量。这表明美国高端制造业的空心化已积重难返,所谓“重建产业链”不过是政客画的大饼。
美国手机商店(资料图)
美债危机更是悬在美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前美国国债规模高达36万亿美元,每天需偿还19亿美元利息,每分钟烧掉132万美元。特朗普发动关税战,妄图逼迫各国购买美债以缓解债务危机,结果却适得其反。1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至5.2%,中国连续三年减持美债,全球央行纷纷增加黄金储备。美国的这波操作,不仅没能缓解债务压力,反而加速了美元霸权根基的动摇。
政治层面,特朗普此举也是无奈之举。中期选举临近,62%的摇摆州选民将通胀归咎于关税政策,特朗普在五大湖铁锈带的民调支持率直线下滑。为保住政治基本盘,他只能选择关税豁免,试图用这一举措暂时安抚选民情绪,为自己的政治前途争取筹码。但这种战术性撤退,也让美国在国际舆论场陷入尴尬境地,暴露了其对华政策的脆弱与摇摆。
反观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始终保持战略定力。面对美国的关税挑衅,中国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同时在稀土出口管制、WTO诉讼、产能全球化布局等多个维度构建反制网络。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供应到终端产品生产,都能实现自主可控。这种强大的产业韧性,让美国的关税大棒难以发挥作用。商务部回应称美国此举仅是“修正错误的一小步”,敦促其彻底取消所有单边关税措施,展现出中国坚定维护自身权益的底气与决心。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接下来的路充满挑战。若选择拖延战术,借关税豁免暂时稳住市场,等待大选结果,一旦成功连任,极有可能重启关税战;若竞选失利,便将烂摊子甩给下一任政府。若采取局部升级策略,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发动“精准打击”,试图以“技术封锁”替代“关税战”,必然会遭到全球科技企业的抵制,甚至引发新一轮“科技冷战”。而全面妥协,取消对华关税以换取中国增持美债,又会彻底摧毁其“强硬派”人设,引发共和党内部的强烈不满和权力斗争。
美国此次关税豁免,无论是否意味着“认怂”,都深刻揭示了单边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的必然溃败。美国企图用过时的关税手段解决现代产业链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未来,中美关系走向何方,美国能否走出政策困境,全球都在拭目以待。这场由关税引发的大国博弈,仍在持续上演,其后续发展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