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合资车的大反攻!
上海车展,正在上演合资车的大反攻!
这一届上海车展,最大的不同就是,沉闷已久的合资车,突然雄起了。它不再是国产新能源唱独角戏,开始有了一种“自主与合资”同台竞技,相互对垒,正面交锋,旗鼓相当的感觉了。为什么呢?队长一个一个来给大家讲。
第一个,奥迪集团。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奥迪推出了两款主力车型,一个是奥迪A5L,另一个是奥迪Q5L。这两款车最大的亮点就是,“燃油车智能化”。以前,你一提起智能化,就必然想到电动车。可奥迪偏要说“不”,燃油车也能实现智能化。
为此,奥迪联合华为,一起打造了奥迪A5L,Q5L两款智驾版燃油车,都搭载了华为智驾系统。那它是怎么做到的呢?核心就在于:E³1.2电气化架构。这是大众集团专门研发的一套全新燃油车,电气化架构。它支持千兆以太网传输,响应效率,算力规模,都能达到电车同等水平。
很多人不想买电车,担心电池不安全,但又想要智能化体验,奥迪A5L就完美解决了这个痛点。以奥迪的传统机械结构,全面满足安全性需求,同时引入华为智驾,彻底打破了燃油车与智能化的鸿沟。这套系统后续,还将铺到奥迪A6L,奥迪A8等车型上,全面提升奥迪集团的智能化水平。
第二个,大众汽车的电动化转型。大家一提到合资车,就觉得电车做的不太行。但大众却是个异类,它的ID家族一年卖了20万辆。这个数据看起来好像也不太行,毕竟,比亚迪一年纯电都逼近200万辆了。可放在合资车领域,大众就吊打丰田、本田、日产、福特等竞争对手了。
在入股小鹏以后,大众也加速了电动化转型。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大众的新能源矩阵就全面强化了。一个是,首款增程式全尺寸SUV:ID.ERA概念车首次亮相。啥叫“ERA”呢?意为“时代”。
大众的策略很简单,就是“In China For China”。翻译过来就是,在中国,为中国。啥意思呢?就是拥抱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立足于中国技术,服务于中国市场。除了拥抱增程以外,大众还联合小鹏打造了ID.EVO概念车,采取800伏电气架构,配合碳化硅电驱系统,充电10分钟,就能续航370公里。
别看都叫“概念车”,实际上,2026年就会投入量产了,距离量产车极为相似了。
第三个,宝马发布新世代概念车。它去除了宝马标志性的“双肾”格栅,增设驾控超级大脑,搭载DeepSeek,联合阿里研发“用车专家”、“出行伴侣”两大AI智能体,配置专门研发的大圆柱电池,全面向新能源转型。它的操控会更强,智能化水平更高,外观设计也更加激进,把科技、豪华、驾控融为一体了。
百年宝马,再次展示了它与时俱进的技术节奏。国产车在崛起,但想把BBA拉下马,确实不容易。
有转型成功的,也有转型失败的。在本届车展上,被吐槽最多的就是雷克萨斯了。当全新一代纯电/混动版雷克萨斯走向展台时,现场气氛一下子就沉默了。为什么?它太像网约车了。它的整个外形,几乎与广汽埃安没有两样,太相似了。像老款的雷克萨斯,低调,沉稳,有气质,十分适合大学教授、律师、医生等高知人群。可现在,这个新能源雷克萨斯一出来,就把消费者心态打崩了。
老车主直呼,幸好买得早,真等新款上市,就不买了。
此外,马自达、日产、本田、丰田等,也都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拳头产品。像马自达全新EZ-60新能源SUV,48小时就斩获1万张订单。丰田凯美瑞也推出了全新的智驾版。但总体来说,日系车企的电动化转型,不如德系。至于现代、福特、通用等车企,就是真的越来越落寞了,很难在中国立足了。
为什么合资车突然转型就加速了呢?核心原因就一个:拥抱中国本土产业链。像奥迪,投身华为,宝马联合阿里,大众联合小鹏等,名义上是合资车,但灵魂都变成了“中国造”!
自主与合资的竞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而是与时俱进,共同竞争,才能促进技术与产业的良性循环,也能让中国的汽车产业,更快地站上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潮头之上。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自主大战合资,不管谁赢,都是消费者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