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尿毒症边缘,15天逆转!一位膜性肾病患者的重生之路

健康 02-25 阅读:7 评论:0

“我才31岁,真的只能等透析了吗?”这是小黄确诊膜性肾病时,颤抖着问出的第一句话。

初诊是肾功能检查发现肌酐341μmol/L,尿蛋白7.39g/24h、伴有严重贫血、高血脂,数据非常不可……在南京这个甘肃小伙一度被判定“3年内必进尿毒症”。

但转阴后15天的系统治疗,让他从绝望中重拾希望——肌酐直降106,尿蛋白锐减30%!今天,我们希望通过他的故事,能为所有肾友点亮一盏明灯!

一、至暗时刻:从确诊到崩溃的12天

来自甘肃的小黄发现病情后立刻去了(东部战区总医院),当时的初诊数据如下:血肌酐341μmol/L(正常值<97);24小时尿蛋白定量7.39g(远超3.5g的肾病综合征标准),怀疑是膜肾。

后进一步查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111.74RU/mL,最终确诊膜性肾病。

当时医生给他开了降压降脂的药物,但是对降肌酐药物不是很明确,克肌酐还在持续增长,他非常担心尿毒症的发生。他说,当时查了资料,膜性肾病5年尿毒症率超30%,心里非常害怕!

由于控制并不是很理想,家属怕耽误病情想着进一步治疗,转院来到我们这里。

二、绝地反击:多学科联合治疗全记录

小黄初入院检查结果如下:

入院查尿蛋白3+,潜血+-,24小时尿蛋白定量6.97克,血肌酐323umol/L,存在贫血,免疫功能低下,高血脂等多种并发症。

首先,就小黄的病情进行了进一步更精准的诊断,明确没有好转的病因。

然后给小黄做了我院特色的检查——IgG4的检查,发现IgG4亚型沉积,这提示免疫复合物仍然在及持续攻击肾小球,同时对免疫抑制剂敏感度进行了检测,发现HLA-DRB1*1501阳性。

同时就毒素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硫酸吲哚酚水平超正常值3倍,是加速肾纤维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结合他目前病情发展阶段及并发症情况,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2. 中西医协同作战中医治疗方面采取口服和外用疗法,提升用药效率和效果。

口服药是专门组方,外用疗法包括经络外敷,如肾俞穴贴敷,具有抑制PLA2R抗体生成作用;三氧疗法通过自体血回输,改善红细胞携氧,纠正贫血症状;还有熏蒸足浴中药,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蛋白漏出,脉冲理疗则促进肾间质血流,加速毒素排出。

同时联合西药降压,降脂,改善肾在血管及肾细胞内压,高滤过状态。

通过15天的一个系统的治疗,情况到了明显的改善:

不仅病情好转,患者心里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治疗第1天的忐忐忑忑,高度焦虑,到一周后,复查尿常规看到尿蛋白明显好转,开始有了信心,吃饭睡眠也有了改善。期间护士也给他做了心理疏导,对于类似的案例医生也做了分析。直到半个月后复查,患者拿到检查报告单,心里拿终于松了一口气,脸上才漏出笑脸,他说我终于远离透析了,非常激动!

结合小黄的病情,对于膜性肾病的治疗这里给大家总结了4个关键点,或许可以让你少走弯路,远离尿毒症透析:

1、明确诊断,诊断不清容易影响用药。

诊断中有两组指标很重要:一是抑制PLA2R抗体生成,靶向阻击B淋巴细胞;二是减少炎症因子风暴,要重视调节Th17/Treg平衡。

2、改善肾脏内部血流动力,修复肾小球及足细胞等细胞的关键。

3、肠肾轴干预:联合特定益生菌,清除血液毒素,比如双歧杆菌HN019)降低硫酸吲哚酚58%。

4、调节肾脏代谢水平,减轻稳定,引起多像并发,比如联合维生素D3联合骨化三醇,纠正钙磷代谢紊乱等等,改善生活质量。

后期的护理这类也多强调一点,就小黄的情况,建议他回家后坚持做免疫吸附治疗、熏蒸足浴改善内循环,配合低蛋白饮食(0.6g/kg/d)+酮酸补充有助稳定病情。定期复查3个月查尿蛋白定量,半年查肾功能。

最后还想再强调一点,肾病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没到最后谁都猜不到结局。所以即使肌酐300多也不能“躺平”,只有抓住机会,积极应对才可能逆转改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