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听一场春雨

推荐 03-29 阅读:21 评论:0

作者:苏灼

暮春时节,江南的雨总是下得不紧不慢。

清晨推开窗,薄雾笼罩着远山,檐角滴答作响。

忽然想起苏轼的《定风波》,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仿佛是一阵微风,从千年前吹来,拂过耳畔。

没有喧嚣,也没有刻意,只是轻轻一语,便让人放下许多执念。

简嫃说:“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那种孤独却坚定的步伐,和苏轼笔下的“竹杖芒鞋轻胜马”何其相似。

拄着竹杖,在风雨中缓行,不为证明什么,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始终保持一份从容。

苏轼写这首词时,被贬黄州。

“乌台诗案”,从庙堂之高跌入江湖之远。

这场突如其来的风雨,他没有对生活失去热爱。

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将人生的起伏化作一抹淡然。

想起席慕容在《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中说:

我们无法控制命运的翻页速度,但可以选择以怎样的心情去阅读每一个章节。

那一天,他与友人出游,途中遇雨。

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唯有他缓步前行,甚至还能吟诗自娱。

无需旁人认可,只愿在天地间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洒脱,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智慧。即使无人欣赏,也要全心全意地绽放。“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短短几句,勾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雨后的春风带着几分寒意,当太阳重新升起,光芒又驱散了寒冷。他知道风雨之后,总会迎来晴天;晴天之后,或许还有另一场风雨等待着他。但他早已明白,风雨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苏轼对生活的终极领悟。

再大的风雨,终将成为过去。

站在路的尽头回望,那些曾经困扰的事情,如今看来,不过如此。

风雨也好,晴天也罢,都不过是人生中的一瞬。

“再深的记忆,终究也会模糊。”

窗外的雨渐渐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映照在湿润的叶子上。

有些东西无需多言,正如苏轼在雨中行走时的那份安然。

【作者简介】苏灼,希望用文字,记录每一个瞬间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