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集团对华发难遭中方严正驳斥:无端指控难掩战略焦虑
北京3月18日电(记者 环球观察)在春日料峭的慕尼黑,一场针对中国的"指控风暴"正在发酵。七国集团外长会于17日发布的联合声明,罕见地措辞强硬,全方位指责中国内政。这份被国际观察家称为"21世纪新八国联军檄文"的文件,在台海、南海、乌克兰危机等领域编织出一张针对中国的指控网,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指控清单暗藏三重陷阱这份长达 23 页的声明深嵌着政治叙事的精密架构:在台海议题层面,通过消解《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国际法效力,将中国维护主权的正当行动偷换为 "破坏现状" 的强权逻辑;在南海争端领域,刻意遮蔽区域国家共识凝聚的《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成果,转而炮制 "军事化扩张" 的认知迷障 —— 其深层意图在于解构中国和平发展的法理基础,构建遏制区域稳定的意识形态围栏。
数据对比撕破双标面具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以详实数据有力回击不实指责:我国国防预算占 GDP 比重连续 30 年保持低位,始终低于 1.5% 警戒线,仅为北约集团平均占比(2.3%)的三分之二;在核力量建设方面,中国核武器总量仅为美国的 5%。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某些国家却对澳大利亚谋求核潜艇技术突破、日本军费激增突破 GDP 占比 2% 红线等现实威胁选择性失语,这种双重标准的舆论操弄昭然若揭。
全球发出不同声音七国集团的"道德审判"未获国际社会普遍认同。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最新民调显示,76%的东南亚受访者认为地区安全威胁主要来自域外大国干预。非洲联盟轮值主席国代表更直言:"当我们看到G7军舰在红海集结时,真正需要讨论的是谁在制造全球不稳定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声明发布当天,沙特、伊朗等17国驻华使节正在新疆参访,用亲眼所见回击西方炮制的涉疆谎言。
国际观察人士分析,这份浸透意识形态对抗色彩的报告,实则是部分西方国家转嫁国内治理危机的政治操作。当前七国集团整体债务率已突破 GDP 的 128%,社会动荡持续发酵,政客们将炮制外部敌人作为危机转嫁策略。英国《金融时报》对此尖锐指出:"与其视为对华战略宣言,毋宁说是西方政治体系系统性失灵的自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