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丘陵梯田农业,茶果间作立体开发,打造生态经济景观

推荐 04-02 阅读:0 评论:0

**南方丘陵梯田农业,茶果间作立体开发,打造生态经济景观**

在我国广袤的南方丘陵地区,梯田农业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之上。这些梯田,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农民们世世代代的辛勤劳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梯田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提出问题

南方丘陵梯田农业曾经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生计来源。在过去,单一作物种植是其主要模式,比如很多地方只种水稻。这种单一的种植结构,使得农民的收入来源十分有限。而且,由于长期种植单一作物,土壤肥力下降严重。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只种水稻的梯田中,连续种植几年后,土壤中的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含量会显著降低。某地区的梯田,连续五年单一种植水稻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从原来的3%下降到了2%左右,这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单一作物种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较弱。一旦遇到病虫害或者极端天气,整个梯田的收成就可能毁于一旦。就像曾经有一年,稻飞虱大规模爆发,许多只种水稻的梯田受灾严重,不少农户辛苦一年的成果几乎颗粒无收。而且,这种传统模式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也微乎其微,难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循环。

二、分析问题

(一)传统模式的局限性

1. 经济收益方面

- 单一作物市场价格波动大。以水稻为例,其价格受到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市场上水稻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下跌。而南方丘陵地区的农民由于种植技术相对落后,生产成本又比较高,所以在价格下跌时,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相比之下,如果能够发展多种经营,就可以分散风险。水果的价格虽然也有波动,但不同水果的波动周期和市场因素不完全相同,通过茶果间作等方式,就可以在水稻价格低的时候,依靠水果的销售来维持收入。

2. 土壤肥力方面

- 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和补充能力不同。水稻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但在吸收养分方面相对单一。而茶树和果树则不同,茶树根系较浅,主要吸收土壤表层的养分,果树根系发达,可以深入土壤下层,并且它们对养分的种类需求与水稻有差异。茶树对氮元素的需求较高,而果树对磷、钾元素的需求较多。茶果间作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避免某一类养分的过度消耗。

3. 生态环境方面

- 单一的梯田农业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在只种水稻的梯田里,生物多样性较低。除了少量的昆虫和水生生物外,缺乏复杂的生物链。而茶果间作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茶树和果树的枝叶可以为鸟类、昆虫等提供栖息地,它们的花朵和果实又能吸引蜜蜂、蝴蝶等昆虫进行授粉。据研究,在茶果间作的梯田区域,昆虫种类比单一水稻梯田多出30% - 50%,鸟类数量也有明显的增加。这有助于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茶果间作立体开发的优势

1. 经济价值提升

- 茶叶和水果都是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高附加值农产品。以茶叶为例,优质的南方丘陵地区茶叶,如龙井、碧螺春等,每斤价格可以达到数百元甚至上千元。水果方面,像芒果、龙眼等,在盛产期也能有不错的市场价格。而且,茶果间作可以实现错季收获。比如春季可以采摘茶叶,夏季和秋季可以收获水果,这样就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都有收入来源。据估算,采用茶果间作的梯田,农民的收入相比单一作物种植可以提高3 - 5倍。

2. 土壤改良作用

- 茶树和果树的枯枝落叶在分解后可以为土壤补充大量的有机质。一棵成年果树每年的枯枝落叶量可达几十千克,这些枯枝落叶中含有丰富的腐殖质。茶树和果树的根系在生长过程中还会分泌一些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与单一水稻种植相比,茶果间作几年后,土壤的容重会降低,孔隙度会增加,土壤肥力得到显著提升。

3. 生态效益显著

- 茶果间作形成的立体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南方丘陵地区雨水较多,梯田如果没有良好的植被覆盖,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茶树和果树的根系可以固着土壤,它们的地上部分可以减缓雨水的流速。研究表明,茶果间作的梯田,其水土流失量比单一水稻梯田减少60% - 70%。这种立体开发模式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净化空气,调节局部气候。

三、解决问题

(一)科学规划与管理

1. 合理布局

- 在进行茶果间作时,要根据不同的地形、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布局。对于坡度较缓的梯田,可以适当多种一些果树,因为果树需要较大的生长空间。而对于坡度较陡的梯田,可以多种植茶树,茶树相对耐阴,且根系较浅,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在福建武夷山的一些梯田地区,根据当地的地形特点,将茶树种植在山坡的中上部,果树种植在下部靠近水源的地方,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布局。

2. 品种选择

- 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茶树和果树品种。在南方丘陵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可以选择一些耐热、耐湿的品种。比如,对于茶叶品种,可以选择福鼎大白茶等;对于水果品种,可以选择柑橘类、杨梅等。要考虑品种之间的搭配,避免病虫害的相互传播。柑橘类果树容易受到黄龙病的侵害,就不能将其与对黄龙病传播媒介昆虫有吸引作用的某些茶树品种相邻种植。

3. 病虫害防治

- 采用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法。在茶果间作的生态系统中,可以利用害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在果园里释放赤眼蜂来防治害虫,赤眼蜂可以将卵产在害虫的卵内,从而抑制害虫的繁殖。对于茶园中的害虫,可以培养捕食螨来捕食红蜘蛛等害虫。合理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农药残留对茶叶和水果品质的影响。

(二)发展生态旅游

1. 打造特色景观

- 以茶果间作的梯田为基础,打造具有特色的生态旅游景观。可以在梯田周围修建观光步道,让游客能够近距离欣赏茶树和果树的生长景观。在不同的季节,举办不同的主题活动,如春季的采茶节、夏季的水果采摘节等。云南的某些梯田地区,将茶果间作与民族文化相结合,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 开发特色产品

- 除了茶叶和水果的销售外,还可以开发与茶果间作相关的特色旅游产品。比如,制作茶果酒、茶果干等。这些特色产品不僅可以增加旅游的附加值,还可以进一步推广茶果间作的生态农业模式。游客在体验采摘和制作过程中,也能更好地了解茶果间作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三)政策支持与技术推广

1. 政策扶持

- 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对采用茶果间作立体开发的农户给予补贴。对购买茶树和果树苗的农户给予资金补贴,对建设生态旅游设施的农户给予税收优惠等。政府要加大对南方丘陵梯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灌溉等条件,为茶果间作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 技术推广

- 建立专门的技术推广机构,向农户传授茶果间作的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生态旅游管理技术等。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进行技术推广。农业技术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农户参加茶果间作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授课,提高农户的技术水平。

南方丘陵梯田农业的茶果间作立体开发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它不僅能够解决传统单一作物种植面临的经济、土壤和生态等问题,还能打造出独特的生态经济景观,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科学的规划与管理、发展生态旅游以及政策支持和技术推广等多方面的努力,相信这种模式会在南方丘陵地区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让古老的梯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