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傅立民:美国妄想把中国踢出G20,根本不懂中国智慧
说到中美关系,这几年真是风风雨雨,话题一个接一个,2023年初美国国会传出要把中国踢出G20的说法。这事儿听起来就挺离谱,毕竟G20是全球经济治理的大平台,中国又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怎么可能说踢就踢?
资深外交官傅立民,对这事儿发表了看法。他觉得这种想法简直是痴人说梦,不但不现实,还暴露了美国对中国的误判和对全球合作的忽视。
1943年傅立民出生在美国,耶鲁大学毕业,还拿了哈佛的法学博士学位,早年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华。
他精通中文,还在台湾学过方言,对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有很深的理解。1972年,他跟着尼克松访华,当过首席翻译,参与了那场改变中美关系的历史性会面。
后来他在国务院干过中国事务主任,还当过驻沙特大使,退休后也没闲着,写书、做演讲,经常评论国际大事。特别是在中美关系上,他的观点总是很犀利,直指美国政策的短板。
傅立民不是那种空谈的人,他的看法都基于几十年的外交经验。他一直强调,美国得正视中国的崛起,不能老想着遏制或者孤立。
他觉得中国有自己的智慧,尤其是在全球合作上,美国要是看不明白,就容易干出些不明智的事儿,比如这次要把中国踢出G20的提议。
G20,全称二十国集团,1999年成立,最初是财长和央行行长开会的地方。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它升级成了领导人峰会,成了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平台。
成员国包括美国、中国、欧盟、日本这些大经济体,占了全球GDP的85%以上。你想想,这么大的一个圈子,少了谁都不行吧?
中国在G20里的角色尤其关键。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市场崩了,全球经济跟着遭殃。中国那时候站出来,通过G20推动国际协调,帮着稳住了局面。比如,当时中国推出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不仅救了自己的市场,也给全球需求打了强心针。
后来几年,中国在G20里还推动了不少事儿,比如“一带一路”倡议跟G20的对接,还有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议题。傅立民就说过,中国在G20里不是来凑数的,而是实打实地影响着全球经济走向。
2022年中国的GDP占全球的18%左右,贸易额更是全球第一。G20要是没了中国,那还叫啥“二十国”?傅立民的看法很直接:中国是G20的创始成员,经济体量和影响力摆在那儿,想踢出去根本不现实。
美国为啥会有这种想法?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为啥会冒出要把中国踢出G20的念头?这得从中美关系说起。这几年,两国在贸易、技术、地缘政治上摩擦不断。特朗普时期开了贸易战,拜登上台后也没消停,继续在芯片、5G这些领域卡中国脖子。
2023年初,印度计划在克什米尔办G20旅游会议,中国反对,觉得这地方有争议,不适合开会。美国可能觉得这是个机会,顺势推了一把,想借着这个事儿削弱中国在G20的影响力。
国会里有些人觉得,中国在国际组织里影响力太大,不符合美国利益。他们还拿新疆、香港这些问题说事儿,认为中国不该有这么大的舞台。
但傅立民不这么看,他觉得这完全是短视的表现。他在一次演讲里提到,美国老想着用单边手段解决问题,结果往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G20这种多边平台,本来就是大家坐下来谈合作的,美国要是硬要把中国挤出去,最后只会让G20失去意义。
踢出去可能吗?
咱们平心而论,把中国踢出G20真能成吗?先不说政治上行不行,单看经济后果就够呛。G20的核心是协调经济政策,中国要是没了,全球供应链、贸易流动怎么办?
2022年,中国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制造业产值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你把这么大一块踢出去,剩下的19国能填上这个窟窿吗?显然不能。
再说程序上,G20不是联合国,没啥明确的“踢人”机制。成员国是基于经济影响力选出来的,不是谁想改就能改的。美国要是强推,其他国家也不会买账。
比如欧洲、日本、印度这些国家,跟中国经济联系都很深,谁会愿意陪着美国玩这种冒险游戏?傅立民就说过:“G20不是美国的后院,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他觉得这种提议压根儿站不住脚。
傅立民对这事儿的态度很明确:美国这是自找麻烦。他认为,美国的政策制定者没搞懂中国的智慧,也没看清全球化的趋势。中国这些年在国际舞台上,不是靠霸权,而是靠务实合作。
比如在G20里,中国从来不搞对抗,而是推一些实实在在的方案,像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发展这些。他觉得,美国要是真把中国踢出去,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自己在全球更孤立。
他还提到过历史上的例子。1972年尼克松访华,美国主动跟中国缓和关系,结果给自己争取到了冷战中的战略优势。
现在呢?美国反其道而行之,老想着遏制中国,傅立民觉得这完全是战略眼光的退步。他在一次采访里说:“美国得学会跟大国共存,而不是老想着谁上谁下。”
中美关系咋走?
傅立民把中美关系分成三种可能:一种是互相促进的良性竞争,一种是互相拆台的恶性对抗,还有一种是冷战那样的彻底翻脸。
现在看,美国的政策偏向第二种,通过制裁、限制来压中国。但效果咋样呢?中国没被压垮,反而在技术、制造业上越走越稳。傅立民觉得,这种对抗只会两败俱伤。
G20就是个很好的例子。2023年新德里峰会,中国领导人没亲自去,但中国代表团还是积极参与,提出了不少经济合作的建议。
结果呢?峰会照常开,中国的声音也没缺席。这说明啥?说明G20这种平台,靠的是大家的共识,不是哪一国说了算。美国想踢中国出去,最后没成,反而证明了中国的分量。
傅立民常提到“中国智慧”,这到底是啥意思?他觉得,这不是啥玄乎的东西,就是一种务实、长远、合作的思维方式。
比如中国在G20里,从来不搞零和游戏,而是强调共赢。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没趁机捞好处,而是跟大家一起稳市场。这种做法,美国有些人看不懂,或者不愿意懂。
他的批评,不是为了唱衰谁,而是希望大国能更理性一点。他还拿“一带一路”举例子。西方老批评这个项目,说中国是搞地缘政治。
但傅立民觉得,这其实是中国的战略智慧,通过基础设施把大家连起来,既帮了自己,也帮了别人。这种思路,美国要是能学一点,可能就不会老想着把中国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