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和AI聊天半小时,为何成了大佬们的“秘密武器”?

推荐 05-14 阅读:3 评论:0

你好呀,我是京京,这是我第99篇原创文章。

读书写作实现自由职业的北漂姑娘,今天更要加油鸭!

01大佬们为何把AI 当“固定聊伴”?

自从deepseek火了之后,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天诺老吴和刘思毅都提到自己每天和AI聊天至少1个小时。

天诺老吴,90后,互联网营销领域的资深从业者,主要活跃于电商、流量运营和私域变现领域,擅长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渠道为企业提供增长策略。

刘思毅,90后,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就职于字节跳动,社群组织“群响”创始人,聚焦互联网行业的流量增长、创业实战等领域,被称为“流量圈操盘手”。

他们都把AI当作不可或缺的 “智囊团”,借助AI 梳理商业思路、解决运营难题。

这两位在各自领域颇有建树的人物,不约而同地把AI 聊天纳入日常,不禁让人好奇:这看似简单的互动,究竟藏着什么魔力?

在搜索引擎称霸的时代,我们习惯遇到问题就“百度一下”。但百度给出的是海量信息的堆砌,没有思考的脉络,也无法根据你的追问持续深挖。

而AI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能给出答案,还会展示“思考过程”。

就像你请教一位博学的老师,他会一步步拆解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利弊,甚至预判你可能忽略的细节。

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对话,让大佬们能站在更高维度做决策。

对大佬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AI 能在短时间内整合跨领域知识,快速填补认知盲区,自然成了他们的效率利器。

更重要的是,AI 具备“无偏见反馈”的特性。

在现实中,下属可能因顾虑而不敢直言,同行交流又难免有所保留。但AI没有立场和情绪,无论多尖锐的问题,它都会坦诚回应。

这种高质量的思维碰撞,远比碎片化刷新闻更能提升认知。

02普通人面对AI:从惊叹到焦虑,缺一个“暂停键”

当ChatGPT 刷屏时,不少人都经历过“被AI震撼”的瞬间:写论文、做PPT、翻译文档,AI 几乎无所不能。

但兴奋过后,焦虑很快袭来:文案策划担心被AI抢饭碗,学生害怕考试失去意义,甚至有人自嘲“连提问都不如AI 聪明”。

这种情绪背后,藏着一个扎心的真相--我们只看到了AI 的强大,却没学会如何与它共处。

很多人把AI当成“一次性工具”,用完即弃。比如用AI 写完文章,既不研究它的逻辑框架,也不追问背后的知识点,更不会举一反三。就像手握一把绝世宝剑,却只用来削苹果,白白浪费了它的潜力。

更糟糕的是,过度依赖AI 的“标准答案”,反而让我们丧失了主动思考的能力。

其实,大佬们和普通人,只差一个“暂停键”。

我想起自己读《认知觉醒》的经历。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看到“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的概念时,我像挖到宝藏一样兴奋。

囫囵吞枣读完后,立刻拍照发朋友圈配文:“强烈推荐!颠覆认知的好书”!

收获一堆点赞后,这本书就被我束之高阁。

表面上我读完了书,实际上除了短暂的成就感,几乎没留下任何改变。

而那些大佬们,面对同样的知识点会怎么做?他们会按下“暂停键”。

比如读到“智慧脑需要刻意训练才能激活”,他们不会急着翻页,而是停下来问自己:我今天哪些决策被情绪脑主导了?如何用智慧脑拆解这个问题?

他们把书中的概念当成“思维脚手架”,在生活中反复验证、调整,直到将知识内化为习惯。

就像健身需要持续训练肌肉,认知的提升也需要刻意练习。AI 恰好是这个过程中最耐心的“陪练”。

当你对“三大脑”概念有困惑时,AI 能结合心理学实验、神经科学研究和真实案例,帮你搭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当你想在生活中应用这个理论时,AI 能提供具体的训练方法和避坑指南。

这种“学--问--用”的闭环,才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

03比知识更稀缺的,是“思考的勇气”

如今,获取知识的门槛越来越低。B 站上有免费的名校课程,知乎里藏着行业大佬的经验,AI 更能随时提供定制化学习方案。

但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面对知识时的态度:你是囫囵吞枣的“信息搬运工”,还是深度思考的“认知锻造者”?

每天半小时和AI 聊天,本质上是给自己一段“主动思考的时间”。

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思维的盲区;又像一把钥匙,打开跨领域学习的大门。

当你习惯用提问驱动学习,用追问深化理解,就会发现:AI 不是对手,而是让你变得更强大的伙伴。

下次遇到困惑时,不妨放下“刷手机”的冲动,而是打开AI软件,多问一嘴,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提问,可以参考以下案例:

(1)深度追问时像辩论对手:“你刚才提到的神经可塑性理论,能否用餐饮连锁案例具象化?”

(2)知识串联时像思维导图:“请把王阳明知行合一与《原则》中的可信度加权结合分析”。

(3)决策推演时像沙盘推演:“如果我要转型知识博主,请模拟未来3个月可能遇到的12种危机”。

从今天开始,给自己的思维留出半小时的健身时间,或许不久后你会惊喜地发现: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认知升级,正悄然发生在每一次真诚的对话里。毕竟,这个时代从不缺知识,缺的是愿意为思考停下脚步的人。

~~END~~

如果您觉得有收获,请关注+点赞+分享+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