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宣布破产!为何国家也能破产?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
见过企业破产;2013年,听说了底特律这样的美国大城市破产;刚刚不久,2022年7月6日,斯里兰卡,一个国家,竟然也能宣布破产!
可能是我太孤陋寡闻,也可能是我见识少,之前我还真的没有听说过,一个国家还能宣布破产!
斯里兰卡是谁?斯里兰卡是南亚的一个岛国,分布在印度的东南方,是一个风情优美,物产丰富,占据国际交通要道的一个国度。
斯里兰卡国土面积不大,只有6.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数量为2100万人。
该国的气候为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到头都是夏天,没有春秋冬三季,降雨总量巨大,且夏半年降雨贼多,多到可以天天看海的地步,冬半年降雨极少,少到土地龟裂的地步。
斯里兰卡的地形地势特征为中间高、四周低,所以其河流水系从中间流向四周。
斯里兰卡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类型以种植园经济为主,主要的农产品有茶叶(比如斯里兰卡的红茶闻名于世界)、橡胶(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国家均有大量分布)、椰子和稻米。
斯里兰卡工业基础薄弱,主要的工业类型为农产品粗加工和与种植业密切相关的服装加工业,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产业类型利润率极低。
斯里兰卡的GDP总额大概为800亿美元,人均GDP为3682美元,猛一看,好像斯里兰卡老百姓过得不错啊。其实不然,据悉,斯里兰卡的负债率为101%,高额的负债导致国家经济发展负担沉重,经济活力有限。
不论是企业破产,还是城市破产,抑或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国家破产,根本原因就一个,那就是支出明显大于收入,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
比如,我们经常听说或者看到,一家企业在自己欣欣向荣的时候,向银行大量借债,觉得以自己的业务能力,通过扩大生产,可以轻松地赚更多钱,支付银行利息的同时,还可以维持公司的高效运转。
问题是如果公司的形势一直都是欣欣向荣还好,一旦出现意外。比如从2020年开始的疫情,让全球的经济都陷入了停滞,绝大多数的公司的业务量明显下降,但是你的投资已经投出去了,成本和利润却收不回来,同时因为公司状况不佳,你也很难再吸引到新的投资和贷款,这样的不可抗因素导致许多公司都倒在了梦醒时分。
城市的破产也是一样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在美国一度排名前五的大城市—底特律,到底是如何破产的。
大家都知道,底特律有一个响当当的外号—汽车城。
美国汽车产业的三大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他们的总部均设立的底特律,底特律的兴衰也就和美国的汽车产业的发展状态密切相关。
导致底特律开始衰败的第一个导火索是种族矛盾,在上个世纪的60—90年代,不断的种族冲突导致当地种族对立情绪非常严重,废除种族歧视法案的出台,甚至让大量的白人开始陆续逃离底特律,这便是在全世界都非常注明的“白人逃离”事件。
所以,就算是今天,我们到底特律去,你会发现,在底特律的市中心,黑人所占的比重明显较高。人口的减少和外流以及社会治安问题严重,会导致资金外流和经济活力明显衰退。
但这还不是最重要,更重要的原因是第二个—汽车工业的衰退。
现在大家买汽车时,只要稍微了解一下汽车市场的各路诸侯,你就能够弄明白,日本汽车小巧但省油,开起来更加经济;美国汽车的典型特点便是车体宽大、动力强劲,虽然开起来大气磅礴,但也正因为如此,导致美国汽车普遍油耗较高。所以,美国车一般会被消费者亲切地叫做“油老虎”。
本来没什么,大家各守一方市场即可,但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石油危机,让美国车和日本车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均势被瞬间打破。高油价是美国人开始认真计较自己的经济支出,在购车时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小巧且省油的日本车。
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底特律的汽车产业遭受严重打击,三大汽车公司的出货量明显下降。
2008年时,日本车基本上占据了美国汽车市场的一半左右,丰田的销量甚至一度超越美国的国民汽车福特。
2009年,通用和克莱斯勒量大巨头甚至开始寻求破产保护,后来美国ZF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不断地为两者输血抢救,才堪堪让量大汽车公司躲过了灭顶之灾。
压倒底特律的第三根稻草恰恰是他们曾经的骄傲。
进入新世纪后,底特律的三大汽车公司均不景气,如果这时能够有效地降低支出,也许可以扭亏为盈,至少可以少亏一点。
但是美国汽车工人的高福利,是美国汽车产业的传统和荣耀。但是,当时却变成了美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沉重的包袱。车企想要适当降低相关汽车工人的福利和薪金待遇,等企业渡过难关,重新发展和兴盛起来,大家也就可以继续和企业一起享受更长时间的荣耀。
但是,汽车工人们也不容易,许多人日常支出都很高,经济能力捉襟见肘,再加上他们普遍寅吃卯粮的消费习惯。一旦企业降低他们的薪资待遇和福利待遇,很多家庭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所以几乎所有的工人都不同意,并反馈强烈。工人们利用强大的汽车工会,使得底特律的各大汽车厂商想要降薪的努力付之东流,更不要说减员增效,想都不要想,没裁掉一个工人都要付出极其惨痛的代价。
结果就是,大家都卡死在这个死局里了。
汽车产业在不断下滑,失业率在不断上升,新兴产业难以发展,已有产业不断外流或者消亡。最终导致城市的税收在不断减少,但是因为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福利保险支出却在不断增加。
没有办法,为了维持汽车产业和城市的运转,底特律只能不断借债,饮鸩止渴,赤字高悬,得过且过,能过一天是一天。
但是,大家都知道,能够体面的时间不多了。
城市财政的拮据,导致许多必要的社会市政支出都难以为继了,比如当时底特律的许多路灯的供电都无法保证了,这又让当地的治安更加恶化。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不断恶化,导致许多投资者都对底特律望而却步。没有了持续的投资,税收就更是越来越少,社会情绪越来越严重,底特律彻底变成了一个暴力横行,贫穷无依的地方。
最终,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底特律只能选择破产。
这件事在当年真的是惊讶了一个时代。
斯里兰卡破产的原因?我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篇幅分析底特律破产的原因?
因为仔细分析后,你会发现,斯里兰卡破产的原因和底特律真的好像,不信的话,认真阅读下面的内容,仔细对比。
最近半年以来,斯里兰卡领导人拉贾帕克萨由当初当选时的国民英雄迅速转变为普通民众广泛抗议的“过街老鼠”,为什么短短半年的时间,斯里兰卡的老百姓对他们的领导人的评价会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呢?
原来,最近半年以来,斯里兰卡爆发了严重的医疗物资、燃料、食品和服务短缺,除此之外,巨量无法偿还的债务、让人瞠目结舌的通货膨胀以及几百万人的口粮无法解决,耗尽了拉贾帕克萨解决内战问题带来民众好感。
现在的斯里兰卡相关机关已经成为抗议民众的打卡地,虽然周边分布着大量的经常和特种部队官兵,但是大家也只是待在角落里,任由激烈抗议的平民自由出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严重的社会问题呢?
在四五年前,我们根本不会想到,斯里兰卡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因为就在2018年,斯里兰卡还是整个南亚地区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兴经济体,甚至该国的人均GDP能够达到4080美元,这个数据在发展中国家当中排名还是比较靠前的。
内战结束后刚刚10年,斯里兰卡的发展势头和发展前景让人羡慕,不论是就业率还是经济发展速度在整个南亚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
但是,拉贾帕克萨在2019年上台之后的多项不当或激进的政策,是导致这场危机的主要原因。
首先,拉贾帕克萨上台之后,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支持率,激进地实施了大规模地减税,导致斯里兰卡每年损失了14亿美元的收入。
拉贾帕克萨宣布减税对老百姓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个减税使得斯里兰卡应对经济危机和突然经济困境的能力明显下降,导致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从这个角度来讲,拉贾帕克萨的减税反倒是坑害了老百姓。
尤其是进入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之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形势下行,斯里兰卡也不例外,这就进一步削弱了斯里兰卡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
拉贾帕克萨的另外一个昏招是在2021年4月不合时宜地宣布禁止进口化肥、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药化肥,想要以此减少外汇流出,除此之外,准备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
类似于两年前减税的政策,这个发展有机农业的政策和方向不能说不是好方向,但是时间和时机不对。
首先,斯里兰卡的农业现代化程度根本没有积累到可以放心大胆发展有机农业的程度,很多配套的工业体系根本没有建立起来,贸然发展生态农业,风险太大。
这就有点类似于一个刚刚脱离殖民地地位的国家,工业体系一穷二白,突然就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很明显的胡来嘛。
再者,在疫情已经肆虐全世界两年的情况下,在全世界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都开始有目的地减少支出,世界上对有机农产品这种比较贵的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必然下降,而且斯里兰卡还要面对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农业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就算有机农产品生产出来了,产品的出售形势必然不乐观,甚至要砸在手里。
最后,如果世界市场难以拿下,斯里兰卡能不能像中国和美国这样依赖国内市场,通过政策调整,拉动内需来解决问题呢。
显然不行,因为斯里兰卡不论是总的市场或者消费能力,还是平均消费水平都还没有达到中国和美国的水平,所以想要出口转内销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最终,当2021年斯里兰卡的水稻因为“大跃进”式地发展生态农业,不使用农药和化肥,从而导致水稻大面积歉收,连国内老百姓的口粮都成问题了,不得不花血本从海外花高价大量进口粮食。
事态发展到这个地步,斯里兰卡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拉贾帕克萨才明白“生态农业”这种“富贵”活儿和“技术”活儿还真不是他们现在能弄的。
如梦方醒的拉贾帕克萨虽然在2021年就紧急宣布化肥禁令取消,但是已经对斯里兰卡国内的占支柱地位的农业及其相关的初级加工业带来了毁灭性地打击,经济基础被颠覆了,经济危机的到了就已经不可逆转,而经济危机又带来了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最新报道,斯里兰卡首都的许多居民已经开始烧柴做饭了,而其供电局也找不到纸张来打印供电单了,当灾难来临时,当经济危机来临时,你会发现,平常唾手可得的一切是多么珍贵。
对比斯里兰卡的国家破产和底特律的城市破产之后,你会发展,他们的历程出奇地相似,但是不合时宜地对自身的实力和能力估计过高,制定了相对激进的发展政策和福利制度,再加上经营不当,之后再偶然遭遇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突变的打击,最终一败涂地。
所以,不论是对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还是对一个人来说,都有一个重要的道理需要明晰。那就是,梦想可以有,但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要不切合实际地“大跃进”。这个时代,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地走,才能走的稳,才能走的远。
与诸位共勉!
--------------------------------------
我是【西装配裤头】,更多精彩分享,请关注我的账号;原创不易,你的点赞、分享、收藏、转发和评论都是对我的莫大鼓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