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坛1995:《大话西游》有多惨

推荐 04-07 阅读:11 评论:0

你根本无法想象90年代初的周星驰到底有多风光,他自从1990年凭借着《赌圣》豪斩4100万港币票房,打破香港影史票房纪录后,便接连四年,拿下了香港电影票房榜的年度冠军。

直到1993年的暑期档,整个香港影坛从开埠以来,只有七部作品的票房超过了4000万港币,而这七部全都是周星驰出演的,可见那几年他在香港电影市场,真的是所向披靡,然而人总是不会满足的,他的这些作品虽然屡创新高,但却都是给老板拍的。

在逐渐积攒了一些资本之后,周星驰便打算翻身农奴把歌唱,自己做老板,再多挣一些。

直到1994年他的这个想法终于落地,在一位神秘大佬的资助下,开办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并邀请了把他捧红的导演刘镇伟,指导了公司的开山之作。

在周星驰看来,顶尖的商业片演员加上顶尖的商业片导演,这样的黄金组合,注定是要再创造一次票房神话的,然而他怎么都不会想到,就是这部被倾注了无数希望的创业作,却成为了他新公司的倒闭之作。

想必很多资深影迷都知道,周星驰第一次做老板,是在1994年跟杨国辉成立了“彩星电影公司”

然而香港影坛的水这么深,那时候他虽然已经是天王级人物了,但是想做老板也是没那么容易的,在他背后其实还有一个大佬支持,这就是被称作大刘的刘銮雄。

他年轻的时候,身边的红颜知己多不胜数,当中闹得最热烘烘的莫过于关之琳,李嘉欣和蔡少芬,因此让他得了个外号“女星狙击手”

周星驰在刚成名的时候就开始跟他结交了,1992年底拍摄《逃学威龙之龙过鸡年》的时候,他就曾带着刘銮雄到片场参观,两人在角落里相谈甚欢,周星驰一直不肯就位拍摄,这让导演王晶很是不悦。

最关键的是入庙拜神,入屋叫人,你来片场总要跟导演打个招呼吧,但是大刘却连个hello都没说,这让王晶耿耿于怀。

十几年后写自传的时候,仍然没有忘记这件事情,从那时候起,周星驰可能就打算要做老板了,到了1994年,他的这个愿望终于成真,彩星电影公司成立,刘銮雄的投资也拿到了,接下来便是筹划开拍公司的创业作品。

他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刘镇伟,虽然两人自从《赌圣》之后,便再也没有合作过,但是这几年一直都有联系,拍摄《破坏之王》的时候,周星驰有的戏份不知道该怎么拍,就会找刘镇伟请教,因此当他做了老板后,便立马把刘振约到香格里拉大酒店,商谈创业作品应该拍什么比较好

而刘镇伟则直接提出了构思已久的《西游记》

起初周星驰听到这个计划还是很高兴的,毕竟是中国传统经典小说,看起来还是很有搞头的,但是当刘镇伟把大致的故事讲完后,周星驰就愣了,把四大名著拍成爱情电影,他暂时还是接受不了的,不过周星驰不是接受不了这种恶搞,而是对自己演这样一部爱情悲剧,能不能被观众们接受没有把握。

刘镇伟这一张大饼画下来后,周星驰也就着了他的道,拍板决定就是西游记了,为了节约成本,周星驰和很多香港电影人一样,也来到了内地取景,不过就像很多小说的常用套路一样,一部伟大的作品诞生总不能是一帆风顺,必须是要来点转折的。

当时的内地管理部门规定,香港电影公司要想来内地拍片,必须得有个内地大厂做背书,而那时候内地的八大电影制片厂,在国际上最出名的应该就是西安电影制片厂了,于是彩星电影公司便安排了策划人陈佩华,与西影厂当时的厂长董刚联系,商议影片合拍事宜。

对方在看到剧本大纲时,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个什么玩意啊,故事从上到下充斥着胡闹,这对于一向以出产艺术片著称的西影厂来说,明显是有些接受不了的,但那时候市场经济大行其道,考虑到周星驰的票房号召力,以及港片的商业利益,西影厂最终还是决定合作,参与除创作以外的全面工作,并选择了拍摄过《红高粱》以及《新龙门客栈》的“镇北堡影视城”作为主要的拍摄地。

1994年7,8月间,大话西游正式开机,而麻烦也接踵而至,当时拍摄工作是分三组进行的,第一组由刘镇伟带队拍文戏,第二组是程小东带队拍武戏,在结束外景拍摄回到西安拍内景时,组成的就是第三组。

这几个组同时开工,最辛苦的当然就是是演员了,往往起完一组又一组。

吴孟达就曾连续拍摄十几个小时,这对于习惯赶工的香港演员来说,都尚且有些应付不过来,更不用说慢工出细活的内地工作人员了,因此每个人的火气都很大,期间就因为两地演员的待遇问题,以及角色分配不均,发生了一次不小的争执。

西安武打演员把程小东堵在了房间里不敢出来,最后还是内地的制片主任丁小鹏出面交涉,才缓和了两边的矛盾,而这还只是戏外的麻烦,戏里面的麻烦同样不少。

首先就是沟通的问题,“关二爷”当时被邀请去饰演片中的牛魔王一角,但是在对台词的时候,因为周星驰说的是粤语,所以总是出现反应不过来的情况。

除了语言的问题外,陆树铭对牛魔王的妆容也是有很大的不满的,接合同前,他以为自己是跟关羽一样简单的化一些妆,但是进了剧组他才知道,居然要做这么厚的造型,再加上语音造成的拍摄障碍,让他对大话西游很是反感,甚至于都不想留下自己的名字。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他没有拍完这部片子就走了,在演职员表上可以看到,“如花”李健仁也扮演了牛魔王一角,估计第二季中那个逗逼一些的就是他扮演的。

因为语言问题,离开剧组的不仅仅只有陆树铭一个人,还有一个戏份很重的菩提老祖,这个角色的扮演者,原本定好的是内地演员贾兆冀,在《大话西游》之前他参演过《红高粱》《菊豆》等片,虽然不是什么重要角色,但他却让观众们记忆深刻,这种深刻倒不是因为他演的多好,而是因为他长得很特别,一个长长的脖子,上面顶了一个小小的头,按照刘镇伟的话来说,这就是活脱脱的菩提子。

然而在拍摄的时候,贾兆冀也因为听不懂粤语,所以无法在周星驰讲台词的过程中做出相对应的表情,这在刘镇伟看来是不行的,没办法只好自己亲自上阵,平生第一次剃光头,饰演了菩提老祖一角。

虽然刘镇伟一直说自己演戏很烂,但是他每次的表现都很受观众们喜欢,不管是《赌圣》中的台湾赌王,还是本片中的菩提老祖,都算是港片中的经典角色了,其实像他这样临阵上马的还有很多,比如副导演江约城,不知怎么的就被安排了一个瞎子的角色,虽然不是什么专业演员,但是他在本片中的表现却也是足够出彩。

这些不经意诞生的配角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那些原本已经定下的配角则更是表现出色,达叔自不必多说,跟阿星是黄金搭档,两人的对手戏看多少次都不会腻,而仅次于他的配角应该就是罗家英了,他饰演的唐僧啰里啰嗦的设定,以及说死两头小牛的戏份,已经烙印在了观众们的心中。

还有那一首经典的only you,来自于刘镇伟的童年记忆,他小时候家里有一台唱片机,但是总会出现故障卡顿,唱一曲only you,总是会only only only个不停,没想到就是这段记忆成就了一段经典戏份。

除了这些配角外,周星驰在本片里面也是倾注了很大心血的。

先不提什么搞笑,起码在演技方面,他的表现是极为出色的,从起初胡子拉碴,智商不够的土匪头子,到眉清目秀为情所困的大男孩,从对女人只知道杀戮和非礼,到义无反顾的爱上并迷恋妖怪,从一遇到麻烦就麻利开溜,到为了心上人拼尽全力,在极致癫狂的剧情中,将至尊宝从男孩到男人的成长过程,展现的非常到位。

就连跟他有矛盾的王晶也多次在采访中盛赞于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的演技。

那么这样一部倾注了周星驰大量心血的作品,能否为他新开的公司打响名气呢,想必大家也已经知道答案了,不能!

其实在影片上映之前,答案就很明显了,当时任西影艺术副厂长的张子恩认为影片不能代表西影厂的艺术追求,甚至只能算是文化垃圾,而负责配乐工作的大佬赵季平,更是认为本片简直在瞎胡闹,故事离奇、蹩脚,充斥着港味的形容词,感叹词让人很不舒服。

为了找感觉,他又到西影厂的摄影棚去参观,结果看到的是牛魔王的肚子,巨大的内景,挂了些肠子,内脏照样是非常怪异,跟他之前制作的红高粱霸王别姬等作品全然不同,不过出于职业素养,赵季平还是为本片制作出了配乐,只不过在离开的时候,跟陆树铭一样,让导演别写他的名字。

而这些幕后人员的非议还是次要的,关键本片在商业上也是一败涂地,刘镇伟在拍摄过程中,因为剧本越写越长,所以大话西被分成了两集,在春节期间相隔半个月接连上映,按照周星驰的票房号召力,在这个档期推出作品,每一部怎么说也得拿个三四千万票房吧,但是结果却远远低于预期。

第一部《月光宝盒》的票房只有2500万港币,而续作的《大圣娶亲》的票房更是差点跌破2000万港币,这两部的票房即便加在一起,也不如同档期成龙的《红番区》多,即使是票房号召力比周星驰差一些的张国荣,也在该档期拿下了3千多万港币的票房,可以说大话西游虽然也进入了当年的票房榜前十,但这相对于周星驰之前的成绩来说,无疑是失败的。

而在香港以外的市场,大话西游的表现更差,不管是韩国,新加坡还是马来西亚,本片都没有进入华语片前十,而在台湾市场也只有第一集进入了年度前十,但是总共收获的票房也不过才5000万台币左右,以致片商都大吐苦水:赔的很惨,以后对周星驰都没有信心了。

因为是与内地合拍的电影,大话西游也得以在内地上映,但是习惯了尽皆过火的香港观众都接受不了的作品,内地观众怎么可能喜欢呢,据北京新影联宣传策划部的资深专家高军回忆:在引进这部片子时,各个电影公司的经理就不看好这部影片,觉得太吵太闹。

而上映后也果然如他们所料,观众反应冷淡,不乏中途退场者。

最终该地区只拿到了40万的票房,在沈阳排着长队买电影票的观众进场后,不等结束就骂骂咧咧,大呼上当。

在上海虽然前期看好,但是与同期上映的电影相比,票房仍算暗淡,甚至于在河北省电影公司只买了《月光宝盒》,没要《大圣娶亲》,因为他们不看好这部影片,这一圈看下来,大话西游根本就没有受欢迎的电影市场,而它的投资却高达五六千万港币,不敢说是一定赔钱,但在当时来说,指定是没有挣钱的。

彩星电影公司的这部处女作,也成了他的破产作,周星驰第一次做老板,宣告失败。

而大话西游的另一个灵魂人物刘镇伟,也因为本片的失利大受打击,一下子就没了心气儿,接下来拍摄的几部片子,都没有拿到很好的票房,于是便退退休移居加拿大了,在他看来自己的电影事业应该就止步于此了,但是故事讲到这里就应该有转折了。

几年后的一天,在加拿大养老的刘镇伟,突然接到了好基友王家卫的电话,对面说道:小胖大话西游火起来了。

刘镇伟起初还是不相信的,毕竟都好几年过去了,一般电影的热度早就没了,大话西游怎么可能会火呢,但是没过多久,周星驰又打了个电话过来,说了同样的话,刘镇伟才确定,大话西游是真的火了,于是他的心气再次被提了起来,在两千年后又返回了影坛。

而《大话西游》究竟是为何而火的呢,这还要从1996年说起,在惨淡上映了一段时间之后,本片下线的拷贝被转到了北京电影学院做资料,或许是因为另类的影片,更适合在校园的土壤里开花吧,《大话西游》很快就在高校中引起了热烈讨论。,并且从北影散播到了北大,清华等学校,慢慢开始有人专门研究这部电影。

不管是里面的巡回式结构,还是台词对白,以及电影所表达的意义等都在讨论范围内,而在校园之外,《大话西游》也不知怎么的被央视的电影频道选中,放在了1997年今年的春节期间上映,让更多人看到了这部作品。

大话西游的热度逐步增长,让粉丝迫切的想要找到同好们,一起讨论这部作品,非常巧的是,90年代末正好互联网兴起,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从书本杂志中,单方面的接受小编对一部电影的评价了,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对某一部电影的看法,而这第一个吃到互联网红利的电影,就是《大话西游》

两千年左右的那段时间,随便输入大话西游几个字,搜索引擎就能找出四五十个《大话西游》的专题网站,粉丝们从各个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讨论改编,甚至于还有人专门把网络上,林林总总的“大话评点”,以及“大话同人”归纳在一起,出版了一本《大话西游宝典》在当年畅销一时。

可以这样说,是最初的大话迷们,让这部电影在网上讨论火爆,而火爆的舆论也间接的带动了没看过的大话西游的观众开始去了解本片,如此的往复循环下去,让大话西游真正的成为了一部现象级的作品。

而它之所以能让粉丝们如痴如醉,关键还在于本身的优秀,这不仅仅是因为那天马行空的笑料,以及巡回式结构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刘镇伟的剧本,以及众位演员的精彩演绎,能引起无数观众对爱情以及人生的共鸣。

就我个人来说,感受最深的就是片中对爱情的刻画了,在《大话西游》的第一集中,至尊宝很明显的是很喜欢白晶晶的,毕竟紫霞都没出场,然而白晶晶在最初却不喜欢至尊宝,她只是把至尊宝当成了孙悟空的替代品,不过随着剧情的发展,在影片的结尾,白晶晶是很明显接受了这份爱,但终究还是太迟了。

至尊宝穿越到了500年前遇到了紫霞,起初她也只是把至尊宝当成路人,直到那把宝剑被拔出来,上天注定了让紫霞爱上了至尊宝。

然而此时的至尊宝心中只有白晶晶,她心心念念的都是拿回月光宝盒,回了500年后与娘子重逢,为此还不惜撒谎哄骗紫霞,说愿意跟她在一起,这一切紫霞心知肚明,她早在至尊宝的内心深处了解到了真相,并且还流下了一滴眼泪,然而她依旧不顾一切的爱着至尊宝。

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至尊宝也莫名爱上了紫霞,虽然这份感情升华的很突然,但爱上一个人确实不需要理由,虽然他自己不想承认这个事实,但潜意识却不会骗她。

直到至尊宝被剖出了心脏,看到了紫霞在自己心中流下的那一滴泪,她才彻底的明白,原来紫霞是知道自己喜欢白晶晶的,但她仍然如飞蛾扑火般爱上自己,从这一刻起,至尊宝才真正的接受了事实,准备勇敢的去爱紫霞。

如果只是讲爱情的转变《大话西游》可能还不会如此的经典,它最让人感动的一点就是为了爱而失去爱。

虽然至尊宝接受了事实,承认自己爱着紫霞,但很明显的为时已晚,紫霞已经被抓去成亲,他不带上金箍就救不了紫霞,然而当他戴上金箍后,就不能再爱紫霞,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人生最大的悖论莫过于此

至尊宝只能为了爱而失去爱,化身孙悟空去救紫霞,但紫霞对他的爱也同样深沉,为了爱失去了生命,正应了梦境中的那句话:飞蛾终究还是扑到了火上。

不过好在影片最后,给了一个稍微不那么悲伤的结局,至尊宝与紫霞重新轮回,在城头之上离别,孙悟空借着夕阳武士的身体,说出了自己早该说出,但是从未说出口的那句话,让他了却心愿,安心西行。

虽然喜欢大话西游的人很多,但是也有不少观众说这是过度解读,本片其实就是一部进阶过火的大烂片,其实我是认同前半部分说法的,大话西游肯定是有过度解读的部分,刘镇伟自己都说过。

他没想到这部片子会成为一部经典,不过大话西游肯定也不是烂片,因为如果刘镇伟只是想拍一部普通的无厘头喜剧的话,那它肯定会把结尾设置成大圆满结局,而不是大话西游这样的悲剧结尾,它在拍摄的时候是有自己的想法在其中的,只不过没想到几年后会被观众们捧到如此高的程度。

另外本片虽然在当年票房惨淡,不过在次年的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上,却拿到了最佳编剧和最佳男演员两个重量级奖项。

那可是1996年大话西游还没有翻红呢,由此可以看出,本片虽然对当时的观众们来说是有些超前呢,但是那些嗅觉灵敏的专业影评人,却是可以从中品味到了刘镇伟想要表达的东西,就算抛除了影评人的肯定,我们也可以借用片中的一段台词:喜欢一部电影真的需要理由吗?

当然大话西游的翻红,以及它掀起的一波文化现象,都是之后的事情,而1995年的刘镇伟是不知道的,心中只有无尽的失落。

他本以为自己拍了一部天才般的作品,但是所有人都认为他是白痴,恰巧这个时候周星驰又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再次邀请其直到一部电影,于是他便把当时的所感所想,融入到了这个剧本里面,讲述了一个自认是天才的人,却被所有人当做是白痴的故事,讲到这里你应该能猜到是哪部电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