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创业暴利?李榜主揭秘闷声发财的真相!
我们有幸邀请到了AI产品榜创始人李榜主。
本文对李榜主分享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提炼,如果想与李榜主这样优秀的AI时代一线推进创新创业实践的超级个体/创业者们交流,欢迎关注我们的交流活动。
以下是部分交流内容,enjoy~
谁在APP创业里闷声发大财?
“哎,创业这么盈利,我也想投,但成功的厂商,他们有什么共性呢?”
一个疑问,道出了无数投资人的心声。当移动互联网的红利逐渐消退,APP创业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但真的是这样吗?
「网传?3000,一个的激活都挡不住」的疯狂烧钱时代早已过去,现在,APP创业者们又在用什么新的姿势赚钱?
APP产品榜创始人李榜主,带着他对上千家创业公司的观察,给出了他的答案。
APP创业,真凉了吗?
易小姐:现在做APP创业到底谁赚钱了?
李榜主:可能都是赚钱的,只是玩法变了。
你可能想象不到,现在还有人靠「聊天APP」赚钱,而且是「淘客」模式——一个APP,对接多个电商平台,赚取差价。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像古老的移动互联网玩法?
李榜主告诉我,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谁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流量,谁的订阅转化率更高,谁的广告频次更高,同时还能保证用户留存,谁就能在竞争中胜出。
这背后,没有新的技术,没有炫酷的创新,只有对每一个环节的精细化运营。「越久就越需要精细化」。
在大家都盯着AI大模型的时候,有人却在默默地把传统的APP模式玩出了新花样。
大模型之外,还有哪些垂直机会?
易小姐:国内的大模型公司还没有任何一家赚钱的,AI的创业机会还有哪些?
李榜主:通用型的都很难,要找一些稍微垂直一点的方向去做。
李榜主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前段时间很火的「照片高清放大」工具。
如果把这个功能再垂直细分一下呢?比如,专门放大特定类型的照片,像人像、老照片等等,是不是更有机会?
他还提到,海外有一家公司,从杭州一家公司购买了老照片修复技术,然后在海外的头条上做得非常成功。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即使在AI时代,垂直细分依然是APP创业的一条可行之路。
「流量×产品×变现」,打造增长飞轮
易小姐:如果从流量到产品到变现,稍微垂直一点的场景,它能做的空间就可能更大一点?
李榜主:是的,导流的竞争没那么高了。
在李榜主看来,一个成功的APP创业者,需要具备「流量、产品、变现」的组合能力。
首先,你要有获取流量的能力,无论是通过免费渠道还是付费渠道。
其次,你要有打磨产品的能力,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留存。
最后,你要有变现的能力,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把流量转化为收入。
这三个环节,就像一个飞轮,只有不断加速,才能实现持续增长。
做榜单的意外走红,比赚钱更重要的是…
易小姐:你做了李榜主的创业之后,你赚了多少钱?
李榜主:还没赚钱。
这个回答有点出人意料。
李榜主坦言,做APP产品榜的初衷,只是为了方便自己和朋友们查看APP数据,没想到却意外走红,成为行业内重要的参考指标。
「我们干脆就放到网上去了,然后下午就放回去上网呢?你自己看吧,还没想到反正效果很好,然后就接下去这些事情做了」。
虽然榜单本身不赚钱,但它带来的影响力和成就感,却让李榜主觉得「比赚钱更重要」。
有一次,李榜主去一家公司拜访,一个女孩看到他,惊讶地叫了一声“李榜主”,那一刻,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也许,这才是创业最纯粹的动力。
在流量越来越贵、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APP创业依然有机会。
关键在于,找到自己的垂直领域,打磨好产品,构建增长飞轮,并始终保持对行业的热情和对用户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