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孩子喊爸爸,卢恩光为了“升官”,真的可以不择手段
有这样一个官,他只行贿不受贿,是妥妥的官迷。
为了当官,他放弃了上亿资产的公司。
为了当官,他的一切全部造假,成了名副其实的“五假干部”。
为了当官,他步步为营,竭尽全力讨好领导。
在这条当官之路上,他可谓是不择手段。
从一个企业家到司法部主任,卢恩光用虚假搭建了自己的仕途。

2017年9月9日,卢恩光的虚假人生被搬上了央视专题片《巡视利剑》。
在专题片中,
卢恩光成为了“年龄、学历、入党材料、工作经历、家庭情况等五类材料造假”的典型干部。
荒唐程度,让人瞠目结舌。
而他之所以会暴露,全是因为一篇入党申请书。
2016年,卢恩光进入了司法部,成为了政治部主任。
也正在这时,巡视组对其开展调查。
因为从卢恩光的履历来看,它的升迁之路显然充满了问号。
从最初的的一名民办教师,到副乡长,
之后又在短短的几年变成了北京副局级领导干部,直到稳坐司法部政治部主任的位置。
畅通无阻的仕途,也让巡视组对他的升官之路产生了疑问。
尤其是他的履历,环环相扣,衔接紧密,
每一处所需要的公章和领导签字全部齐全,可即便这样,还是没有打消巡视组对他的怀疑。
而领导同事对他的评价从没有不好之处,
在他们眼里,卢恩光对谁都客气,和同事打成一片,没什么架子。
就连巡视组入驻时,卢恩光还担任起了巡视联络组组长的职务,表现得十分热情。

他以为,自己的事情会被掩盖的天衣无缝。
可一张举报信还将卢恩光的造假事实摆在了巡视组的面前。
于是,为了查明真相,巡视组领导开始对其开展调查。
在巡视组的仔细查阅下,很快就被他们发现了端倪。
那是卢恩光的入党申请书,原本普普通通,可却因为一句话让巡视组领导哭笑不得。
卢恩光写下入党申请书的时间是1990年,可在其中却提到了邓小平南巡讲话。
众所周知,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时间是1992年,
可卢恩光却“未卜先知”,在入党申请书中加上了这样的内容,怎么看都是一处明显的错误。
显然,这份入党申请书不是伪造就是后补的。
于是,巡视组开始对卢恩光整个档案资料细查,也正是这一查,查出了一个五假干部。
在他的干部履历上,赫然写着法学博士四个字,
可在后续的调查中,巡视组却发现,卢恩光只有高中学历。
在不断升官的过程中,他的学历也在慢慢填补。
从大学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几年的时间里,他的学历早已被包装的光鲜亮丽。

另外,他的年龄也存在严重造假问题。
原本,卢恩光是1958年生人,可为了有利于升官,他将自己的年龄改小了7岁。
学历、年龄都能造假,更不要说他工作经历。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卢恩光还是一名民办教师,可同时他身兼数职,跨度很大。
不仅是乡党委副书记,还是乡镇企业负责人。
显然,这并不合规。
最令人震惊的是,卢恩光为了当官,竟然不让孩子喊自己爸爸。
他有7个孩子,但为了当官,他只填写了两名,
剩下几个孩子全都被他过继到亲戚家,不仅如此,他从不允许孩子们喊自己爸爸。
为了自己的仕途,卢恩光改头换面,将自己硬塞到了领导干部的人群中。
不得不说,卢恩光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官迷。
早在他准备打通仕途之路,操弄权利之处,
他就为自己起了一个新名字“卢恩光”,意思是“感恩父母,光宗耀祖”。
在他看来,只有当上官,才是光宗耀祖。
可让卢恩光没有想到的是,当官不仅没让他名垂青史,反而成了阶下囚。
如果当初他当好自己的企业家,一切是不是又会不一样?

1958年,卢恩光出生了,但此时父母给他取名卢方全,“全才”的意思。
而卢恩光也是按照父母心中所想而发展。
从小,他就十分聪明,学习能力极强,成绩名列前茅。
可到了高考时,他却数次落榜。
从那之后,他便没有了上学的信心,专心研究他的“人生大事”。
在家中停留大半年后,他准备自己闯一闯。
于是,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开办了一家武馆,偶尔练练拳,收一些徒弟来赚钱。
但起初,武馆的生意并不好,且经常有人来闹事。
好在卢恩光曾到河南学习过武术,颇有本事。
不仅将闹事的小混混打跑,还顺势成为了混混的老大。
从那之后,卢恩光成了当地的“恶霸”,管制着一群小混混,并在当地出了名。
但他并甘心于此,他想要赚大钱。
卢恩光虽然高考落榜,但却不妨碍他为人聪明,颇有做生意的头脑。
除此之外,他还十分喜欢动手搞点小发明。
1989年,卢恩光发明了快速绘图仪,并获得了国家贷款福利,
虽然没有赚钱,可他还是被评为“山东十大青年”。

而这便是他事业的开始。
1995年,卢恩光发明了四种双层玻璃瓶,很快就申请了双层玻璃瓶专利。
两年之后,卢恩光成立了阳谷县玻璃工艺品厂。
这一年,双层玻璃成了“诺亚口杯”,名气响彻全国,而卢恩光也顺势登上了人生巅峰。
短短几年的时间,他成立了方舟集团,身价数百倍的翻涨。
而他也从一个高中毕业生摇身一变,成为了亿万富豪。
按常理来说,卢恩光作为富豪,人生理应按此方向实现下一个事业目标。
可他却并不开心,因为有钱并不是他人生的终极目标,权力世界才是他向往的乌托邦。
或许人总是不知满足,纵使卢恩光成了人人羡慕的大老板,
可他却并不认为“老板”的头衔好听,尤其是在看到其他人名片上印着“公司党委书记”时,
他的权力欲望已经无法按捺。
这一刻,他想要当官的心呼之欲出。
并且,虽然自己成了亿万身家的大老板,
可面对县领导时,他依旧要伏低做小、点头哈腰,于是,他更加坚定了当官的念头。

而做官的第一步便是入党。
为了尽快入党,卢恩光偷偷给乡镇书记塞了5000块钱,搭上了通往仕途的快车。
其实,他的入党申请书是1992年递交的,
但为了显得更为合理,他特意将时间改为1990年,
可偏偏他在入党申请书里加上了“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几个字。
而这便是他犯错的第一步。
但此时的他却并不知道,满心满眼都是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
有一就有二,看着自己天衣无缝“作假入党申请书”,卢恩光决定将“作假”贯彻到底。
为了让给自己的履历更加丰富,他通过人脉和行贿,
将自己安排进公办学校,并伪造了公办教师的工作经历。
与此同时,当地出台民营企业挂职政策,这一政策让卢恩光喜笑颜开。
因为他终于可以在自己的铭牌上加上“党委书记”四个大字。
为了更高的官职,他不断送钱送礼跑关系,
利用巨大的人脉网,并花费重金,终于谋求了县政协的副主席一职。
可对于卢恩光来说,政协副主席仍不是他仕途的结尾。
要做大官似乎已经刻进了他的DNA里。
既然想做大官,那么卢恩光便无暇顾及商海中的琐事。
一边是大集团,一边是当大官,他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前者,选择了后者。

为了让自己心无旁骛的走仕途,他将企业转交到哥哥的手中,并记到侄子名下。
而他则专心向上继续攀爬。
那时已经身为县领导的他,仍没有感受到尊重。
在卢恩光看来,这群人依旧把他当作老板,并没有把他当成领导。
这让他很苦恼,但同时也坚定了他继续向上爬的决心。
1999年,卢恩光爬进了山东省,彼成为了调任中心的副主任,
仅仅在一年之后,他就成为了主任,此时的他依然坐上了正处级干部的宝座。
可野心勃勃的卢恩光,仍在继续。
为了讨好领导,卢恩光对待工作十分上心,不惜为了业绩,自己掏腰包冲业绩。
500万巨款,被卢恩光塞进了公司的账户里。
对外,卢恩光声称这是自己拉来了投资款,可对内却是他高升的方法。
就这样,他成为了副组长。
付出有回报,这让卢恩光动力满满,眼都不眨就将1000万投入到华夏时报的账号中。
而他也顺势成为了该社社长。
短短6年的时间,卢恩光通过“捐款式”行贿,让自己连升六级,
最后他竟然成为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的秘书长。
这个过程之顺、速度之快让人不可思议。
按理来说,已经从县城进驻省城的卢恩光,理应感到知足。
可他并没有,而是将目光放在了北京。
那是他从未涉足的土地,是权力的中心。
那里似乎有着巨大的魔力将他深深吸引。
于是,在钱权的操纵下,卢恩光成功坐上了劳保办公厅的副主任。

转眼之间,他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坐了9年的时间,毫不意外,他再次对新的官职动了心。
2015年,卢恩光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他终于迈进了司法部的大门,并身居要职。
坐在那个位置上,他心情愉悦,也在不停盘算着自己的下一步路。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仕途之路就这样结束了。
他没有等到自己的下一次巅峰,而是等到了巡视组。
被举报后,他的造假资料、经历全部被公之于众,而他的虚假面具也被撕破。
他以为,时间长了,假的也会变成真的。
可事实证明,假的就是假的,永远也不可能变成真。
2018年4月18日,卢恩光坐在了庭审现场,
那时的他精神萎靡,头发花白,早已没有了领导干部的风采。

但让人惊叹的是,在位多年的他,竟然从没有受贿,而是一直行贿,金额高达1278万元。
虽然分文未取,可作为党员干部,巨额行贿的行为依旧违法。
最终,卢恩光被判处13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00万元。
用他的话来说:“我就是一个官迷。”
如果他老老实实做他的富豪,那么人生便不会走到如今这个地步。
只可惜,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每个人都会为他所犯下的错付出代价。

文|711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