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在分歧,卖在一致,短期的回调不改长期的格局
文章有两天时间没有更新了,这几天行情回调的厉害,我的持股也没有动,也是亏了一些。现在大部分时间在做一些研究,股价的上涨是由内因驱动的,外在的变化,只能是暂时的改变轨迹。长期来看,外因并不起主导作用。
换句话来说,就像今天这样的大跌,有些人很沮丧,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假如两个月以后,大盘出现在3500那里,这些事情,都已不复存在,股市也变得欣欣向荣。行情有下跌的时候,就会有上涨的时候。如果上涨的时候,就开心,下跌的时候,就难过。时间久了,整个人也变得抑郁了。更严重的事情就是,心态不好的时候,操作就会变形,情绪的作用下,极容易做出愚蠢的决策。
比如说,对于一只个股,如果你有着强列的预期,你认为它未来会有很大的空间,就不会因为明天的下跌而伤心。如果你花费了一年时间,研究了一只股票,今天买进去,决不可能明天就会想着卖出或者止损。反过来讲,今天买进来,明天想着止损,上午止损后,下午就又买进来,这样的话,还是赶紧清仓离场吧。这个市场不适合这样的投资者。
市场跌的最狠的时候,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当时有个小哥来我家装宽带,聊天中,他说他的股票跌了差不多70%,是一只煤炭股。
我问到怎么办?他说都跌到快没有钱了,也就不管它。
后来到了2009年的时候,我家宽带故障,他又过来了,我问到他,股票怎么样,2009年的行情还可以哦,他说早已解套卖了,卖的亏了,卖出后,又上涨了很多。
这种思路是广场舞大妈类型的,这样的投资者,有可能亏,也有可能赚钱。至少会有50%的可能性是赚钱的。
那种上午买,下午就想割肉的,或者第二天上午割肉出来,下午又想买进的投资者,亏钱的概率是100%,没有例外。这些所谓的精英或者精通各种K线指标看法的投资者,亏损的概率是100%。
我们曾经多次举过一个案例。茅台刚上市的时候,股价是40多块,它上市后,就开始下跌,然后一路跌到30块附近。它没有价值吗?它不好吗?
还有一段时间,茅台的价格是200块的时候,那段时间大盘一直涨,但,茅台却从200元跌到170块,很多人气急败坏。你看?大盘都涨了,板块也在涨,白酒股也在涨,为啥茅台就不涨?
早在多年前,我买了一只有色金属的股票,那天整个板块大涨,大盘也在涨,我买的那只是整个板块里,唯一的一只绿色的,我盯着盘面看了一天,晚上睡不好,我觉得自己运气太差了,就算是蒙一只,也不至于蒙到这么差的股票。
这只股票,大盘涨它不涨,板块涨,它也不涨,如果明天大盘回调,它肯定会跌的更狠,或者明天板块回调,它也会回调的更狠。第二天开盘后,我第一时间挂单卖出来,9点30分时,我精准的清仓了。
当天它涨停,第二天继续涨停,第三天又涨停。这三天大盘没有涨,板块也没有涨。唯独我一个人盯着这只股票思绪万千。
如果你对一只股票有着强烈的看法,或者有着强烈的预期,不要因为大盘回调,就轻易的割肉。或者因为板块在涨,它没有涨,就轻易的去放弃。请记住这一句话:大盘最终会涨上去,大部分个股也会涨,因为纵然经济不好,但在通货膨胀的加持下,在长期的货币贬值的背景下,只要是基本面不太差的公司,都会有所表现。一个很不恰当的案例,比如说,房产,现在房子在掉价,也许未来两年还在掉价,但10年以后,房价依然是上涨的。因为一切都在涨价。
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每天有很多时间可以利用,如果天天用来盯着股价看,那么这个时间浪费的太可惜了。我以前就是特别喜欢盯盘,而且,好像这个还具有成瘾性。一会不盯着,就难受。现在也在慢慢克服这个问题。看报表搜集资料四小时,复盘一小时,思考总结一小时。六个小时,基本上解决了所有的事情。很多东西都在细节里。必须一点一滴的弄清楚,才能看的更准确。
比如说,一家汽车公司,它的业绩连续翻倍,但股价并没有实现上涨。从表面上来看,有业绩,但没有现金流?那么,一个重要的问题来了,是业绩重要,还是现金流重要?
那首先要看它有没有经营风险,如果有经营风险,那么,当然是现金流重要。如果没有经营风险,那么当然是利润更重要。可能有的投资者会说,那既有现金流又有净利润,岂不是更好吗?
你说的没有错。但如果一家公司现金流充沛,而且业绩连续翻番,订单量爆满,你觉得它现在应该是多少倍的市盈率合适?恐怕估值于少也得60倍以上的市盈率,问题是这么高的市盈率买入还划算吗?
正因为它有一些问题点,所以才会以20倍左右的市盈率存在。
这些现象的存在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以后会不会改善,那就得对这家公司进行详细的分析,比如说,它有6个亿的利润,但是账户上没有现金。它的现金去了哪里?要抽丝剥茧的进行分析。分析后发现它增加了2个亿的存货,增加了4个亿的应收款。
增加了存货?是不是因为存货不好卖了,或者滞销了造成的存货的增加?那就要看存货的周转率的变化,我们发现,它增加存货后,存货的周转率反而变的更高效了,周转天数变的更短了,说明这家公司这样的决策是正确的。因为它的销售量变的大了,需求量在增加。自然的多增加库存是应该的,这符合常理。
增加了4个亿的应收款,这也不是一个小事情,是不是它的行业话语权变低了,试图加大赊销来占领市场。我们看它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变化,发现周转的更快了,这说明它的产品很畅销,回款力度也在加强,但规模扩张的更厉害。而且它的应付账款也在相应的增加,而且增长的幅度更大。这说明这家公司对上游供应商更强势了,增加了采购原材料的赊销力度。
我们再分析它的应收账款的账龄, 发现超过95%以上的应收账款是一年以内的,超过一年以上的应收款项极少。这说明它回款的力度很强。坏账率极低。我们再看它的固定资产的情况,发现最近一年时间,固定资长增长了接近一倍,主要的固定资产是厂房与机器设备。这说明它在扩大产能。
那么,接下来就可以给这家公司画像。它的坏账率极低,应收款占比大,但回款率极高。这说明它的下游客户,极有可能是行业内的大型新能源汽车公司,而且对该公司进行了大量的采购。因为别人是大公司,需求量极大。所以,话语权较为强势。对该公司进行了大量的赊销,但人家是大公司,绝不会拖欠款项,它只是账单期较长而已。
这从应收款项极大,并且基本上都在一年以内支付的情况来看,确实是这样。我们从它的固定资产增长情况来看,它的固定资产近一年增长了接近一倍,说明该公司的订单量太多,急着扩充规模。
总体来看,今年的业绩是有保障的。
如果产能继续扩张,需求量或者采购量进行加大,规模效应出来后,单件的成本价会更低,那么,净利润率也会提高,那么未来的业绩会继续翻倍的增长。行业的话语权会变的强势,现金流也会变好。
如果只是单纯的瞄一眼,这公司现金流不好,不能买,那么,这个股市将没有什么票可以做的。茅台不可能在下个月跌到30块的股价让你去买进。反过来讲,假如茅台真的出现大问题时,然后股价大跌,你也不一定敢买。就像ST华微,刚刚暴雷的时候,股价跌到一个极低的位置。如果你能分析出来它的合理性,那就是一个极佳的买点。后面涨上来了,再说这些,就没有意义。
同样的道理,就像巴菲特在1989年买的富国银行,1988年,美国的房地产崩盘,而当时的富国银行有大量的房地产贷款。恐慌的散户,疯狂的抛售,导致股价大跌。巴菲特反复分析后,这认为这家公司纵然把这些烂账全部抹平后,也不至于净利润出现亏损。如果债务全部计提后,明年就又是一家干净的公司。而且业绩会持续上涨。所以,它炒在了一个大底附近。
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一家公司,什么都好,哪方面都优秀,可能现在的估值至少也是80倍或者100倍的市盈率,问题是,如此高估的情况下,买进后,还划算吗?值得吗?
反过来讲,假如一家公司,短时间内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你分析后,发现这些问题只是一些表象,并不影响未来的发展。那么当下的问题点,正是造成它估值低估的一个重要原因。等一段时间后,或者一年以后,一切都明朗了,那个时候,它的估值可能是50倍市盈率或者80倍市盈率。等一切都明朗后,再买入,还划算吗?
股市就是这么拧巴,正是因为这样,才会导致有些股票被错杀,找出来这样的股票,然后买进它,拿着它,等水落石出后,卖出它。就可以了。不要因为今天大跌,它也跌了就认为它不好,发现它的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正所谓有句股谚:买在分歧,卖在一致。
这也就是说明了为啥炒股的人总是亏?因为你看好的,大家也都看好,既然大家都看好了,那自然就有着丰富的泡沫。你每天在各种泡沫之间,来回的穿梭,能不亏吗?
同样的道理,有些股票,它三天五天或者一个月没有涨,这本身就是正常的,从分歧到一致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巴菲特买的华盛顿邮报,翻了上百倍。买入的时候,是因为凯瑟琳坚持报道“水门事件”。它在与国会打官司,很多广告商认为它不会赢,纷纷撤出与华盛顿邮报的合作。
但由于凯瑟琳坚持说真话,最终赢得了这场官司。在这场官司的旋涡中,一家价值五个亿的公司,跌到只剩下8000多万的市值。
巴菲特正是在它跌到不足一个亿的市值时,大规模的买入。买入后,官司还在打,股价还在跌。但一年后,它赢得了这场官司,并且获利了媒体业的最高奖项——普利策奖。反过来,这家公司后面成为市民最值得信任的媒体,
巴菲特买入后,后面几个月仍然在持续下跌之中,并且连广告商都开始撤退了。大家都认为这家公司要“黄”了。老巴看到了未来,并且看到了当下的低估。所以,就买了,就这么简单。
网友评论
-
2025-04-03 19:41:48
加油[点赞],华微最近不错[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