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向全球加关税,不到24小时,中欧达成重大共识,让特朗普靠边站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全球加征关税,此举堪比“向全世界宣战”。美国向全世界加征关税后不到24小时,中方和欧洲达成了重大共识,让特朗普直接靠边站!
据有关报道,中方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在4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欧双方将尽快同意启动有关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谈判,这一谈判将给中欧下一步的技术合作和经贸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期中方商务部的负责人和德国汽车巨头——奔驰汽车的董事长康林松举行了会谈。在会谈中,中方商务部负责人指出,中欧两国能达成有关电动汽车谈判的相关共识,对于接下来中方和欧盟的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实质性意义,希望欧洲方面能说到做到,尽快达成有关电动汽车的中欧谈判方案。
从中方和奔驰汽车一把手的会谈,再到特朗普向全球加征关税后中方同奔驰汽车一把手的会谈等相关事情不难发现,面对美国关税战的施压,欧洲国家已经逐渐的认识到美国对欧洲带来的巨大威胁,美国是不可能帮助欧洲国家真心实意的发展经济,会限制欧洲的发展,只有中方才愿意在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同欧洲所有国家开展平等互利的经济往来,为欧洲在华企业创造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这和美国对欧洲加征关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说实在的,欧洲国家能和中方做生意,这是欧洲国家的福分。
为何这么讲?欧洲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和德国等老牌的欧洲强国,在19世纪那是呼风唤雨的存在。但到了二战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直接控制了整个西欧地区。如果美苏在欧洲打开,西德和法国就成为核大战的污染区。
所以,在冷战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的六七十年代,一大批欧洲国家纷纷摆脱美国的控制,争取独立的外交、国防和内政。这里面最有代表性的国家就是法国。1964年,法国和中方建立外交关系。此后,法国爆炸氢弹又退出北约,保持了国防外交的绝对自主权。
中法建交犹如一声惊雷,给欧洲国家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后,欧洲国家很快掀起了和中方建交开展经贸合作的风暴。1970年,中方和意大利建交。1971年以后,一大批西欧国家,包括英国、西德、西班牙在内的欧洲老牌国家也都和中方建立外交关系。此后,中方和欧洲的交流合作全面升温,欧洲国家的汽车牌子,包括大众汽车、宝马汽车在内的名牌纷纷在八九十年代在华设厂,这就是后来人们耳熟能详的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华晨宝马等合资汽车品牌。欧洲的一系列名车走进了中方的千家万户。
不光是汽车领域,中方和欧洲在多个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其双方的交易额不断地上升。截止到2024年,中欧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接近8000亿美元,中方和欧洲已经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方对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的投资额度不断提升。
进入新世纪,欧洲国家的很多优秀领导人都主张保持和中方的合作,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德国的默克尔政府、法国的马克龙政府和英国的特雷莎梅政府,这三个老牌欧洲强国的政府都和美国刻意保持距离,反对美国对欧洲发起的贸易战。
拜登上台后,刻意联合欧洲对付中方,中欧关系出现一些波折,但仍然有43%的欧洲民众认为,中方和欧洲之间是好伙伴。欧洲国家表面上顺从美国,但内心深处却也不愿意和中方闹翻。
等到特朗普第二次上台以后,一改拜登对欧洲的“表面友好”,重新暴露出美国的獠牙本质。这个时候,英国的斯塔默政府、法国的马克龙政府乃至德国即将上台的默茨政府,又对美国保持了必要的警惕和疏远,和中方的关系因为美国对欧盟的贸易战而逐渐升温。尤其是德国当选总理默茨,对美国的态度非常强硬,还希望德国成为欧洲的领导者。
在对华态度上,默茨重视中方的广阔市场,并对中方表示,默茨高度重视中德关系,坚定的支持中德贸易往来,支持中德在各个方面深度合作,这等于用公开的表态对美国的关税大战说不。毕竟在整个的2024年,中德之间的贸易往来已经有接近2500亿欧元了。
即便亲美的英国斯塔默政府,也对中方保持了友好的态度。去年拜登在位的时候,斯塔默还对华放了一些错误言论。但今年特朗普上台,英国看清了美国的霸道主义面目,对中方的态度迅速变好。今年年初,中方外长王毅就和斯塔默首相见面了,中英在多个领域的合作也会全面开启。
至于法国,那就不用说了,马克龙的外交走得很艰难,但整体还是保持了相对独立的法兰西立场。2023年马克龙访华的时候就表示,法国和欧洲国家不应该参与到大国冲突中,这一言论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但马克龙还是坚持自己的立场。除了俄乌战争给乌军一些武器以外,法国在中法关系上不会听美国的摆布。
英法德对华态度决定了欧洲多数国家的对华态度,现在美国重启贸易战,欧洲国家下决心对美国展开反击,这个时候,中欧之间就新能源汽车达成谈判的共同认识,就为下一步的继续谈判和未来达成的最终共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特朗普为何被中欧搞得靠边站,那就得问美国自己了。特朗普再搞贸易战继续走下去,美国就会成为连欧洲都将其孤立的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