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很不甘心,向中国喊话不到24小时后,美国总统果然又变卦了
文|六月
编辑|六月
前言2025年4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闻秘书莱维特发表言论,声称:“中国应当与我们签署协议,而非我们去寻求他们。
他还表示:“中国虽为大国,但并无特别之处”,“美国消费者资源对于全球而言极具吸引力”,“我愿意签署协议,但应由中方主动提议”。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述表态发布的前一天,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发言中称,美方“期待与中方达成一项符合未来方向、构建新型合作框架的重大贸易协议”。

这类“唱双簧”式的对外沟通方式,实则反映出美国内部在中美贸易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
究竟是特朗普出于竞选考量而故意释放强硬信号,试图通过施压获取更大谈判筹码,还是他早已决意将经济摩擦推向更深层次?
面对美方反复无常的态度,中国是再一次“妥协让步”,还是强硬到底?

特朗普喊话中国的那一刻,似乎又回到了2018年中美贸易战刚打响的时期。
口气大、态度硬、带着一股子不可一世的气势,说到底还是想把“谈判桌”摆在自己家门口。
但滑稽的是,就在一天前,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还在公开媒体前摆出一副愿意坐下来谈的姿态。

“我们需要一项与以往不同的协议,关税不是长久之计”,这是贝森特的原话。
可话音未落,特朗普就甩来一巴掌:“中国想谈得他们求我才行!”
这样的操作,如果放在商业谈判桌上,勉强还能解释为“施压”策略。

但在国际关系和全球贸易的大局中,这种朝令夕改、完全不讲信用的行为,说白了就是失了格局。
外交不是脱口秀,经济也不是赌场,美国这套“好警察坏警察”的双簧戏码,中国早就看穿了。
事实就是这么直白,中方已经不止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协议刚签,美方飞机还没落地,特朗普就反悔”,而这一次,中国不会再上当了。

在近日美方再次释放有关“希望重启中美贸易谈判”的信号后,中方态度明确且坚定——不感兴趣。
尽管美国财政部长表达了改善贸易关系的积极意愿,但美国总统特朗普随后却高调释放强硬言论,形成明显反差。
这种“软硬兼施”的做法,中方早已看得十分透彻。

此次,中方选择不再参与这场表演,而是以实际行动表达清晰立场。
不接受没有诚意的谈判,也不愿被卷入政治化、工具化的博弈陷阱,这并非简单的“冷处理”,而是体现出中方战略上的主动调整。
中方已经深刻认识到,美方所谓的“贸易谈判”,更多是以维护其自身利益为核心,甚至试图通过谈判机制施加不对等压力。

这种模式本质上与上世纪美方对日本实施的“广场协议”如出一辙。
其目的包括压低他国货币、干预资本流动、引导外资回流,进而强化美元主导地位,转嫁国内结构性问题。
显然,中国不会重蹈覆辙,历史经验早已说明,盲目妥协和被动让步,只会为本国经济发展埋下更大隐患。

事实上,过去几年中美之间的信任基础已遭到严重破坏,而这种破坏的始作俑者,正是美方自身。
多项已签署协议未能得到切实履行,关键承诺频繁被推翻。
美方对规则的轻视、对承诺的反复,使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所谓“美国优先”,往往意味着可以随时牺牲他国利益甚至破坏全球经济稳定。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并未选择消极应对,而是积极推动多边合作框架,加快以人民币为主导的跨境结算机制建设,深化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
同时,在科技、自主制造等关键领域持续推进“去美化”布局,增强对外部冲击的抗风险能力。
可以说,中国已经不再将希望寄托于美方的政策回调,而是以更加自主、理性、务实的战略姿态,积极谋求构建更为平衡、公正、稳定的国际贸易秩序。

“你可以对中国加征关税,但你无法阻止美国普通家庭的生活成本持续攀升”,这并非中国方面的评论,而是出自多位美国本土知名经济学家对当前政策走向的理性判断。
当前,美国尚未从拜登政府时期通胀高企的阴影中彻底走出,消费者的负担依然沉重。
而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却计划重新启动关税战,并扩大征税范围,实属雪上加霜。

美国商务部近期传出消息,正研究对半导体制造所需的关键设备加征新一轮关税,这无异于在自身高科技产业发展路径上人为设置障碍。
众所周知,美国本土制造业本就面临成本高、效率低等结构性问题,加征关税只会进一步抬升终端产品价格。
以智能手机为例,一旦加税政策落地,美产手机售价或将呈倍数增长。

这种情况下,美国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本土优先”的政策买单,存在极大不确定性。
中国制造”以其高性价比保障了美国市场的价格稳定,是维持美国低通胀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旦中国产品大规模退出美国市场,美方不仅将面临消费品价格的普遍上升,还可能波及产业链上下游,引发连锁反应。

如果中方在应对措施中采取包括减持美债、调整美元资产结构、优化出口方向等策略,将会对全球金融体系、特别是美国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美联储面临的货币政策空间将进一步压缩,长期以来依赖中国资本稳定运行的美债市场也将面临巨大压力。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表面上是一种“强硬姿态”,但从根本上来看,是其在经济政策困境中试图寻找“替罪羊”的权宜之计。

必须指出的是,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美经济高度互依,试图推动“脱钩”,不仅不现实,更是对自身经济结构的一次严重误判。
若美国执意推进“脱钩”,最先承压的将是本国农业州、制造业重镇以及普通消费者。
可以说,世界的格局已经发生变化,美国不再是全球经济中的唯一核心,而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的关键支点,早已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特朗普的再次“变卦”,不仅暴露了他自身的焦躁不安,更反映出美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战略迷失,特朗普心里很清楚,关税这把刀,不是砍向别人,而是刺向自己。
中国不接招,也不再信什么“重启谈判”的谎言,而是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贸易体系和货币秩序。
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一套不断完善的工业体系,一群不愿再被霸凌的人民,中国早已不是可以随便敲诈的对象。

特朗普不是在和中国谈判,而是在和历史对抗,而历史从来都站在不妥协、不低头的人那一边。
你觉得这次中美还会坐回谈判桌,中国该不该理会特朗普的“喊话”?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你的看法就是最有力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