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给的特殊待遇,菲不当回事?仁爱礁协议被撕毁

军事 04-28 阅读:14 评论:0

据新华社报道,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菲律宾方面否认就今年3月4日仁爱礁运补行动征求中方许可且不承认中方对仁爱礁权利,中方敦促菲方珍视中方努力,遵信守诺。这一回应将仁爱礁问题再次推到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回溯历史,1999年,菲律宾以“军舰故障”为由,将“马德雷山”号登陆舰非法“坐滩”于仁爱礁。此后,菲律宾无视中方多次严正交涉,长期在仁爱礁维持非法存在,试图将其侵占行为“合法化”,严重侵犯了中国对仁爱礁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也违反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有关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行动的规定。

马科斯(资料图)

多年来,中方始终秉持和平解决争端的态度,积极推动与菲方的沟通对话。在杜特尔特政府时期,中菲双方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了一份非正式的“君子协定”。根据协定,菲律宾承诺不加固“坐滩”船只、不新建设施,补给行动需提前通报中国并接受检查;作为回应,中方允许菲方运送食品、水等生活必需品,以保障船上人员的基本生存。

这份协定充分体现了中方的大国担当与和平诚意,为稳定南海局势发挥了积极作用。在2024年7月,基于此前的良好沟通,中方与菲方进一步就运补人道主义生活物资达成临时性安排。此后,在中方海警部门的全程监管下,菲方顺利进行了七轮生活物资运补,每次运补均提前通报中方,并经现场确认运送的仅为人道主义生活物资。

然而,今年3月4日,菲律宾在完成对“马德雷山号”的运补后,突然发表声明,否认事先征求中方同意,也不承认接受中方检查,甚至公然宣称不承认中方对仁爱礁的任何权利。这一系列言行无疑是对之前达成的协议的公然撕毁,严重违背了中菲双方的约定,也辜负了中方为管控海上局势所做的积极努力。菲律宾的这一背信弃义之举,使得原本相对稳定的仁爱礁局势再度紧张升级。

马科斯(资料图)

菲律宾此番行径背后,有着复杂的内外因素。从外部看,近年来,美国等域外势力在南海地区频繁搅局,不断加强与菲律宾的军事合作,为菲律宾提供军事支持与错误信号,使其产生错误判断,以为有了外部势力撑腰便可肆意妄为。从内部看,菲律宾国内部分势力出于政治利益考量,企图通过在南海问题上制造事端,转移国内民众对其内政问题的关注,获取政治资本。

面对菲律宾的挑衅与毁约,中方的立场坚定且明确。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明确指出,中国对包括仁爱礁在内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一直要求菲方拖走在仁爱礁长期“坐滩”的军舰,这是解决仁爱礁问题的关键。在菲方拖走军舰之前,中方从人道主义出发,在菲方事先通报并经现场核查的前提下,允许其运补生活物资;但坚决反对菲方运送大量建材上舰,试图建设固定设施和永久哨所,一旦发现,必将依法依规予以拦阻。

在外交层面,中方通过外交渠道,向菲律宾严正交涉,阐明中方立场,同时向国际社会揭露菲律宾的错误行径,争取国际舆论支持。在海上执法方面,中国海警加大了在仁爱礁周边海域的巡航执法力度,依法拦截菲方的非法补给行动,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在军事层面,中方也展现出强大的实力与应对能力,山东舰航母编队在南海海域的常态化巡航,对菲律宾形成了有力的威慑。航母编队所具备的强大作战能力,充分彰显了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此外,2024年发布的《仁爱礁非法“坐滩”军舰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也为中方解决仁爱礁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报告显示,菲律宾军舰长期非法“坐滩”,对仁爱礁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礁坪和潟湖坡区域造礁石珊瑚覆盖面积大幅下降,附近存在大量珊瑚礁碎块和死亡珊瑚,礁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群结构失衡,海水中重金属、油类、活性磷酸盐含量明显高于历史记录,礁区还散布着各类人为弃置物。

马科斯(资料图)

报告明确指出,菲律宾军舰非法“坐滩”及其相关人类活动是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因素。这表明,菲律宾不仅在主权问题上侵犯中国权益,还对仁爱礁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中方要求菲方拖走军舰也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与紧迫性。

中方一直以最大的诚意和耐心,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仁爱礁问题,并给予了菲律宾诸多特殊待遇和机会。然而,菲律宾却无视中方的善意,肆意撕毁协议,不断制造事端。如今,摆在菲律宾面前的,是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执迷不悟,还是回归理性,尊重中方主权,遵守协议承诺,妥善解决仁爱礁问题,这是一个关乎地区和平稳定以及菲律宾自身利益的重大抉择。

而对于中方来说,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若菲律宾继续挑衅,中方必将采取进一步措施,拖走“坐滩”军舰或许只是时间问题,中方将切实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和地区的和平稳定秩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