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最珍表文物竟藏着怎样的秘密?汉谟拉比法典与曾侯乙编钟上榜

旅游 04-22 阅读:155 评论:0

在人类璀璨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它们承载着古代文明的智慧与文化,成为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同领略世界十大最珍表文物的独特魅力。

汉穆拉比法典:世界首部完备法典

汉穆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于公元前 1776 年颁布的法律汇编,被认为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刻在一根高 2.25 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岩柱顶部周长 1.65 米,底部周长 1.9 米,内容由前言、主体、结论三部分构成,共计三千行。法典石碑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它不仅是古巴比伦社会的百科全书,还对后世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曾侯乙编钟:战国时期的音乐奇迹

曾侯乙编钟于 1978 年在湖北随州出土,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最为完整的编钟。整套编钟架长 748 厘米,高 265 厘米,共有六十五件编钟,重达 2567 公斤。其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全套钟齐备十二个半音,可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不仅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还为考古、音乐、历史等多个领域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是名副其实的稀世瑰宝。

其他珍稀文物图坦卡蒙黄金面具

出土于埃及帝王谷图坦卡蒙陵墓,由金箔制成,高 54 厘米、宽 39.3 厘米,重达 11 公斤,上面镶满了青金石、红宝石和彩色玻璃。面具上的鹰神和眼镜蛇神象征着埃及的统一,垂着的胡须则象征冥神奥西里斯,是古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之一,现收藏于开罗的埃及国家博物馆。

《蒙娜丽莎》

由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这幅画以高超的艺术技巧闻名于世,画中人物安详稳重,表情柔和,嘴角那一抹似有似无的微笑令人着迷,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商后母戊鼎

商后母戊鼎于 1939 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它高 133 厘米,重约 832.8 千克,腹内壁铸有 “后母戊” 三字,是商代后期青铜铸造的杰出代表,充分说明了当时青铜铸造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

舞王湿婆青铜像

创作于公元十一世纪,是印度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这尊青铜像将湿婆的舞姿刻画得栩栩如生,脚踏小人象征神力无边,铜像中的湿婆神有三只眼,表示可以洞悉过去、现在和未来,深刻展现了印度宗教舞蹈的独特魅力。

法贝热彩蛋

俄国珠宝工艺的杰出代表,宛如一颗颗璀璨的宝石。其制作工艺极为复杂,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品,展现了俄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罗塞塔石碑

1799 年在埃及被发现,高 1.14 米,宽 0.73 米,制作于公元前 196 年。石碑上刻有同一篇诏书的三种文本:古埃及象形文、埃及人民语和古希腊文,它的发现使得学者们首次能够解读古埃及文字,揭开了古埃及文明的神秘面纱,对整个埃及古代史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越王勾践剑

1965 年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的望山楚墓群中,全长 55.7 厘米,剑身修长,剑刃锋利,饰有精美图案,剑柄镶嵌宝石和金银装饰,显得华贵典雅。剑身上刻有八个错金鸟篆铭文 “越王鸠浅,自作用剑”,历经千年仍寒气逼人、锋利无比,见证了越王勾践的传奇经历和越国文化的辉煌。

这些珍贵文物不仅是各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我们应当珍惜并保护好这些珍贵文物,让它们的独特魅力得以传承和发扬。

PS: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