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晚巅峰到家庭守护者,牟玄莆的隐退与重生
他是80年代家喻户晓的“春晚金嗓”,却在事业巅峰时突然消失;经历父母重病、中年丧父后,64岁的他重返舞台揭开尘封往事。牟玄莆——这位曾与索宝莉唱红《夫妻双双把家还》的东方歌舞团男高音,用半生时光书写了比歌声更跌宕的人生剧本。
1960年代,哈尔滨铁路局家属院里,总有个男孩趴在窗边听苏联广播。牟玄莆自幼痴迷音乐,父亲用半年工资买下二手小提琴,母亲每天清晨陪他步行三公里去老师家上课。初中时因在校园汇演中反串《红灯记》李铁梅走红,被声乐教授杨博亚收为关门弟子。
1978年考入黑龙江艺术学校,他独创的“冰面练声法”——在松花江上零下30度练气息控制,成为校园传奇。
1980年,牟玄莆以“能唱四个八度”的绝技考入东方歌舞团。为填补团内男高音空缺,他三个月啃下12首外语歌,在《拉兹之歌》中融入东北二人转甩腔,演出时惊动文化部领导。
1983年春晚总导演黄一鹤为创新节目形式,临时将他与索宝莉的《夫妻双双把家还》从备选调整为压轴,演出服都是临时借的铁路文工团戏装。节目播出后,央视收到二十麻袋观众来信,邮局专门为他开设“牟玄莆收”信箱。
1992年深圳体育馆演唱会现场,牟玄莆在演唱《乌苏里船歌》高音时突发眩晕,踉跄跌落两米舞台。送医确诊严重甲亢,左眼凸出无法闭合,医生警告“再唱可能失明”。
妻子徐琴撕毁所有演出合同,抵押房产带他遍访名医。最艰难时,这个曾叱咤欧亚舞台的歌唱家,只能躲在厨房对着抽油烟机低声练嗓。
2005年,母亲突发脑梗瘫痪,父亲隐瞒肺癌病情独自照料。牟玄莆每月辗转哈尔滨与北京,曾在火车上抱着氧气袋写遗嘱。
2012年父亲葬礼上,他跪唱《父亲》时喉部血管爆裂咳血,紧急送医抢救。为照顾瘫痪母亲,他学会注射、插胃管,甚至发明“音乐康复法”——用不同旋律刺激母亲神经反应。
2020年,64岁的牟玄莆在音乐剧《马兰花》中饰演老樵夫,刻意保留沙哑声线演绎角色沧桑。排练时他随身携带血糖仪,却拒绝节目组特殊照顾:“观众买票不是来看病号的。”
如今他担任中国煤矿文工团艺术总监,带领年轻演员深入矿井演出,抖音账号上教网友用气息控制延长生命,获赞超百万。
从聚光灯下的歌王到床前孝子,牟玄莆用半生诠释了“责任”的分量。当他在综艺中重唱《夫妻双双把家还》时,弹幕飘过“声音老了,但故事更浓了”——或许这正是岁月给艺术家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