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白头到老的夫妻,都有“止损力”
看过这样一句话:“即使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有1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想掐死对方的想法。”
确实如此,没有任何冲突的夫妻,基本是不存在的。
一段失败的婚姻,是冲突不断的结局;而成功的婚姻,总会有人去化解冲突。
正如心理学家亚科斯说的:“生命中90%的不幸,都是源于不肯及时止损。”
我们观察那些白头到老的夫妻,就会明白,拥有止损力,到底多重要。
01
不能止损,婚姻就是一场灾难。
明代作家冯梦龙,写了一个《一文钱小隙造奇冤》的故事。
在江西景德镇,有个叫丘乙大的人,在窑户家打工。
他下班回来,听到门口有人叫骂。
原来,是邻居孙大娘和妻子杨氏吵架,孙大娘气不打一处来,就骂道:“自己瞒着老公趁汉子,我不管你罢了,倒来谤别人......”
丘乙大听了,认定妻子有了第三者,一咬牙,就把妻子赶出去。
到了夜里,妻子坐在门口,越想越烦躁,索性拿了一根绳子,上吊自尽了。
第二天一大早,丘乙大觉得自己太过分了,就出门寻找妻子。发现妻子自尽了,痛不欲生。
事实上,孙大娘骂人,也纯粹是气话。就是当天,孙大娘的儿子和丘乙大的儿子,为一文钱打赌,闹起来了。两家的大人,互相护短。
诗曰:“相争只为一文钱,小隙谁知奇祸连!劝汝舍财兼忍气,一生无事得安然。”
这一文钱,都可以引发争斗,何况是其他的矛盾呢?
踢猫效应告诉我们,一家人,只要有人不愉快,就会传递坏情绪。大家都有坏情绪的时候,这日子就无法过了。
作家三毛说:“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
引发夫妻矛盾的因素,可以说每天都有。不去止损,那就是缘分殆尽了。
买房的时候,有人喜欢朝着南方的房子,有人喜欢朝着东面的房子;有人喜欢学校门口的,有人喜欢菜市场门口的。
买车的时候,有人要奢侈一把,有人要节俭一些;有人喜欢国产,有人喜欢合资;有人喜欢红色,有人喜欢白色。
育儿的过程中,妻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丈夫却嫌弃妻子管不好,导致孩子不听话,多番责怪。
孝老,丈夫每个月给父母五百,妻子给娘家三百。丈夫还认定,这娘家父母,有自家儿子管,不应该花冤枉钱;妻子认为,给娘家的,还太少了。
一碗菜,太甜了,丈夫很讨厌,认为妻子不爱自己,故意这样做;妻子认为自己辛苦了一个小时,却换来丈夫的嫌弃,太委屈了。
在经济学领域,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只鳄鱼咬住了人的脚,若是用手去拍打鳄鱼,那么鳄鱼顺势会咬住人的手和脚。这一幕,和夫妻争吵,太像了——动嘴累了,不会消停,是顺势就举起了巴掌。
夫妻可以是门当户对,但不会三观一模一样。任何一件事,都有有两种看法,导火索无处不在,放大了,就是火烧连营。
02
学会止损,夫妻关系有惊无险。
作家杨绛在《我们仨》中说:“无论什么关系,情分被消耗殆尽,缘分便走到了终点。”
反过来说,若要关系长久,那就把情分留住。
任何一种感情,无法一点消耗也没有,但是可以做到“低耗”生活。让感情,在生离死别的那一天,真正消耗殆尽。
具体来说,做到三点。
初入婚姻,一起“争气”。
记住这样一句话:“一个家庭,百分之八十的争吵,都源自没钱。”
新婚燕尔,确实是很开心的事情。但是柴米油盐的生活,会席卷而来。没有钱,开心就没有几天。
任何时候,争吵来了,就去干活。把所有争吵的力量,放在赚钱方面。
经济上不愁了,那么婚姻就算是有了根基。钱多了,婚姻也能高瞻远瞩。
中年夫妻,不离“不气”。
人到中年万事休。烦恼是接二连三的。
不管多富有的家庭,也会因为育儿,赡养父母,工作压力大,社交等,导致矛盾。
这时候,注意一点:“吵不分,闹不离,吵吵闹闹也要一起过。”在这样的态度之下,婚姻是吵不散的,吵架会变成彼此深度了解的一件事。
作家奥里森·马登说:“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让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
百分百掌控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尝试控制对方的情绪。这样就不会把矛盾扩大了。
通常来说,及时闭嘴,往后退一步,暂时离开家,去散散步,都会让情绪稳定。
老了以后,彼此“服气”。
进入老年,人的性格,会慢慢变得柔软。此刻,哪怕对方错了,你也习惯性认错。
在老伴面前,你示弱了,就是把爱传递给对方了。
想一下,你如棉花一样温暖,带着笑容,老伴是不好意思发火的,怜爱之情就有了。
往后的日子太少了,爱都不够,哪有时间互相恨呢?
03
婚姻,是男人一半,女人一半;烦恼一半,愉快一半;赢一半,输一半。
夫妻一路走来,还是“半寸心”,对方无法让你满意。
哪有什么万事如意,不过是退一步海阔天空,降低了一半标准而已。
相伴一生的夫妻,外人看来是天作地设的一对,只有自己知道,原来“不是冤家不聚头”。
夫妻收起锋芒,日子自然温润如玉。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