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楼的蓝玻璃窗,看着总让人有点不舒服?

教育 05-13 阅读:5 评论:0

你有没有注意过,在一些八九十年代建的小区或者单位宿舍楼,经常能看到那种泛着冷光的蓝玻璃窗?

有的是整块深蓝,有的是带点绿、偏灰的蓝,看起来怪怪的,不少人说“看到它就头皮发麻”,还有人表示“感觉像灵异片开头”……

为啥一个窗户,会让人产生这么复杂的情绪?

今天阿祖老师就陪大家唠唠这个话题,从生活、记忆、再到科学,一起拆解这扇蓝色的窗。

1、蓝玻璃窗,当年真的很“流行”

这种蓝玻璃,其实不是今天才突然冒出来的。

早在八九十年代,它就已经是“家装潮流”。

那时候的住宅楼、单位房,讲究的是实用耐用,什么设计感、采光美学,还不流行。

很多楼的窗户用的是铝合金边框配单层玻璃,而蓝色玻璃因为能遮阳、还能稍微挡点紫外线,又显得比透明玻璃“洋气”,一度成为“高端选择”。

甚至有的老写字楼、电梯间、医院、学校宿舍,连阳台和卫生间的窗子也都统一贴蓝玻璃膜,或者直接用整块蓝玻璃。

那时候谁家装上了,还真是会羡煞旁人的。

二、看着“怪怪的”,是心理还是生理反应?

说实话,这种蓝玻璃窗,放在现在确实有点“违和”。

不少人一看到它,就感觉脑袋一紧、心里发慌,

这是心理暗示?还是身体真的受影响了?

咱们来拆解一下:

颜色本身,就容易让人“情绪低落”

这种老蓝玻璃的颜色,不是清爽的天蓝,而是那种偏灰、偏绿的“钴蓝”。

在视觉上,它过滤掉大部分的暖色光,只留下冷色调,看上去沉闷、阴冷。

而且,光线一旦不好,比如阴天、傍晚,那层蓝光就像罩了一层“滤镜”,整个世界看上去都冷冰冰的。

就像你戴了副不合适的墨镜,看久了不头晕才怪。

科学上说,这种蓝光会刺激我们眼睛里的“黑视蛋白”。

这是第三类视觉感光蛋白,专门负责调节我们身体的生物钟和情绪状态。

它对蓝绿波段特别敏感,一旦蓝光过强,就会影响情绪、甚至诱发焦虑感。

有研究还发现,在蓝光照射下,实验小鼠会出现“焦虑行为”:缩在角落、减少活动。

是不是很像人在看着蓝玻璃时的那种“莫名不安”?

三、蓝玻璃到底是怎么“吓人”的?(物理小知识上线)

从物理角度看,蓝玻璃之所以让人感觉“不对劲”,跟它透过的光有关。

蓝玻璃一般是在玻璃原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比如钴、铜,它会选择性地吸收掉红光、绿光,只让蓝光透过。

再加上玻璃的折射、反射作用,尤其是老旧玻璃表面不平整,外面的景象看着就会扭曲、失真,仿佛罩了一层灰蓝色滤镜。

再配合上窗框通常是粗大的铝合金,外墙还贴着冷色调的小瓷砖,这一整套组合拳下来——就一个词:压抑!

四、为啥现在越来越少见这种玻璃了?

简单说,审美变了,技术也进步了。

现在的窗户主打“通透、隔音、保温”,主流是双层中空玻璃,颜色清透,采光好,谁还用那种阴沉沉的蓝玻璃呢?

有时候即便想复古,大家也更倾向用木窗、绿玻璃、花格子,显得温暖又亲切。

蓝玻璃逐渐淡出视野,成了一种“老年代感”的象征,也许它本身没问题,只是承载了太多时代的印记。

其实,蓝玻璃窗并没有做错什么,它只是那段特殊时期的一个缩影。

如果你也喜欢这种“生活 + 科学”的轻松内容,

欢迎关注“初中物理化学”,咱们下期继续聊聊那些看似平常的小东西,其实背后藏着不少科学门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