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 年授衔奇事:本可冲元帅的张经武,缘何 “委身” 中将?
说起55年授衔,自然要说到张经武中将,授衔话题无非就授衔高低或者地方工作不参与授衔,但是张经武的中将军衔是最特殊。
张经武是湖南省株洲市酃县人(1993年改名“炎陵县”),早年就读于建国军官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湖北警卫军先后担任排长,连长,副营长等职,后因湖北警卫军在军阀混战中被唐生智收编,张经武回到建国军官学校担任建国军官学校学生第3大队大队长。
建国军官学校的全名是“南阳沪案后援建国军军官学校”,这是西北军第八方面军总司令樊钟秀在河南许昌仿照“黄埔军校”创建的军官学校,学生毕业后多被分配到西北军各部队担任基层军官,建国军官学校的在北方的影响力相当于南方的黄埔军校。
1930年4月,张经武在姚日蒸(建国军官学校军需)与管梓材(建国军官学校政治教官)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两年后(1932年)来到中央苏区,先后担任瑞金红军大学教员,政治营营长,教导团团长等职。
1934年,长征期间红军大学教导团扩编为教导师,张经武担任军委第二野战纵队参谋长兼教导师师长,后军委第二野战纵队改称陕甘支队第三纵队,张经武仍担任参谋长。
1936年8月,张经武以红军军事联络官的身份在华北各省展开活动,期间跟当时的西北军出身的地方实力派:宋哲元(控制河北),韩复榘(控制山东)等人进行会谈,达成协议并释放关押的的人员。
1938年1月,山东军阀韩复榘因弃守防线被枪毙,张经武奉命前往山东,随后在多方努力下,张经武在山东地区组建了八路军山东纵队(总指挥:张经武,政委:黎玉),山东纵队后改称八路军第一纵队,这是跟八路军三个师平级编制。
1939年11月,张经武前往延安参加中共七大,后因大会一再延期直至1945年,张经武留在延安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参谋长。
1946年1月,国共和谈期间,张经武调任军调处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配合参谋长罗瑞卿工作,后期返回西北担任西北军区参谋长
1950年6月,张经武调任军委武装部部长,同年9月转任军委办公厅主任,随后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促成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张经武将军不同时期影响授衔的资历,
红军时期:红军教导师师长(上将级别)
抗战时期: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元帅级别)
解放战争时期:西北军区参谋长(上将级别)
建国后:军委武装部部长(上将级别),军委办公厅主任(元帅级别)
张经武的资历与职务授衔上将是绝对没有任何争议的,但是作为驻藏代表要与阿沛・阿旺晋美(中将)及朵噶・彭措饶杰(中将)打交道,所以为了方便工作,张经武主动申请降衔为中将。
当然张经武被授衔中将也跟他没有直接指挥过军事作战有关,他的两次高配军事职务:山东纵队司令,军委办公厅主任均属于工作需要,当然关于他授衔讨论期间也有属于地方工作不参与授衔的提议,但最终还是因为工作需要所以挂上了中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