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网约车困局:1.5万司机退场,运力过剩引发行业雪崩

推荐 04-27 阅读:24 评论:0

重庆市2025年第一季度网约车监管数据披露,行业警报全面拉响。

中心城区11.8万辆持证网约车中,日均实际运营车辆仅4.39万辆,超六成车辆沦为"电子路障"。

日均总订单量58.7万单,折算每辆出勤车日接13.4单,创近三年新低。运力规模较2023年翻倍后,司机日均流水跌至311.8元,扣除平台抽成与充电成本,时薪勉强触及重庆最低工资标准线。

行业供需失衡持续恶化。一季度1900辆网约车退出运营,相当于每天21辆车"逃离"赛道。

与之形成尖锐矛盾的是同期新增9796名持证驾驶员,部分新司机受"月入过万"宣传诱导贷款购车,最终发现日均需工作12小时方能勉强保本。

退车纠纷量同比激增217%,租赁公司车辆空置率突破25%。

平台混战加剧行业失序。83家运营平台中,头部企业垄断七成订单,尾部30家平台日均单量不足千次。

为争夺市场份额,部分平台将抽成比例压低至15%,导致司机空驶里程占比攀升至38%,派单半径从500米扩至3公里。

恶性竞争下,司机接单成本不降反升,形成"越跑越亏"的怪圈。

充电资源挤兑凸显系统性危机。不同时段电价差达0.73元/度,催生凌晨抢桩的畸形生态。

部分司机为节省成本跨省充电,单次耗时增加40分钟,运营效率持续走低。

监控数据显示,主城区充电站滞留车辆中32%连续三日未挪动,七成充电车位被网约车长期占据,民用充电需求遭严重挤压。

行业监管数据揭示深层矛盾:当运力规模突破临界点,11.8万辆持证车辆中实际运力需求不足四成。

这场由资本推动的运力扩张,最终演变为11万司机争夺58万订单的生存游戏。转型阵痛中,如何平衡市场生态,已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必答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