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银洞都成坑是什么?

推荐 03-13 阅读:1 评论:0

坤银洞位于寿山都成坑山,在琪源洞顶部,两者矿脉相连,现已相通,该洞由石农坤银(不同文献记载略有差异,有的称张坤银,有的称陈坤银,小菜也搞不清楚到底哪个姓氏才是最准确的)于民国时期开凿,故得名,其开采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初,但矿洞因资源枯竭或保护政策已停止开采,现存世量稀少,属都成坑三大名品之一。

它性微坚,质地介于琪源洞与元和洞之间,通透度较高但略逊于琪源洞,肌理中常含少量杂质,如砂丁或灰白色流纹,并以黄、红两色为主,兼有灰、白或杂色相间,其中红黄相间或纯色者品质最佳,偶见通透如玛瑙的“玛瑙红”品种,独特之处在于肌理中多呈条状布纹,俗称“月痕”,这是坤银洞都成坑石的重要鉴别特征。

小菜整理了几个杜陵常见洞石种的基本对比:

琪源洞:石质更晶莹温润,纯洁少砂,且多隐现萝卜纹,被视为都成坑之冠。

元和洞:石质脆硬,多杂色,含白色浑点,偶见玛瑙红纹理。

坤银洞:以红黄佳石著称,纹理独特(月痕),但纯度稍逊于琪源洞,产量更少。

坤银洞都成坑石凭借其独特的“月痕”纹理、红黄瑰丽的色彩及开采历史与矿脉特性共同塑造了其稀缺性,是寿山石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