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口碑收视新剧《棋士》:一部颠覆性表演与人性深度探索的黑色寓言
时隔多年,王宝强重返电视剧的悬疑题材作品《棋士》震撼开播!自3月25日开播以来,迅速成为2025年最受瞩目的现象级剧集。这部由王宝强监制并领衔主演的犯罪悬疑剧,以其独特的"围棋犯罪"设定、电影级别的制作质感和王宝强颠覆性的表演,在央视电视剧频道和其他视频平台播出后,首播收视率即破1%,网络热度突破22000,稳居悬疑剧热度榜首。
《棋士》 剧照
不同于传统国产剧的叙事套路,《棋士》讲述了一个天才围棋教师在命运裹挟下步步沉沦的黑色寓言,通过王宝强饰演的崔业这一"被动黑化"的反派主角,深刻探讨了人性在极端压力下的复杂变化与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存困境。本文将全面解析《棋士》的叙事结构、人物塑造、表演艺术及社会隐喻,揭示这部口碑爆款剧集如何通过"五张脸"的表演艺术完成对国产剧类型的突破与超越。
《棋士》 剧照
从"窝囊废"到"犯罪棋手"的黑色蜕变,《棋士》的故事始于一场荒诞的银行劫案,却延伸为一个关于人性异化的现代寓言。王宝强饰演的崔业是一名郁郁不得志的围棋教师,尽管棋艺高超,却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在学校被校长张英杰欺压,辛苦获得的全省业余围棋大赛冠军奖金和奖杯被强行收归校有;在家中遭妻子嫌弃,夫妻关系破裂正在办理离婚;甚至连亲生儿子也崇拜当警察的大伯崔伟(陈明昊饰),而对窝囊到连买个肯德基都凑不足钱的父亲充满鄙夷。这种全方位的生存挫败感在崔业为凑儿子手术费而参与富商王红羽(李乃文饰)的"假输棋局"时达到顶点,也为后续的银行劫案埋下了伏笔。
李乃文和王宝强
剧集通过精妙的情节设计,让崔业的"黑化"过程呈现出令人信服的渐进性。当崔业在信用社取钱时意外遭遇抢劫并被劫为人质,他最初只是出于求生本能,利用自己的记忆力和围棋策略帮助劫匪逃脱。这一过程中,崔业展现出与平日窝囊形象截然不同的冷静与智慧,他分析信用社曾是饭店的布局,指出传菜口能通三楼,设计"留一个弃子"吸引警方注意,让其他劫匪利用时间差逃脱。然而,当崔业发现辛苦抢来的"赃款"竟是一堆银行练功券时,黑色幽默下的绝望感推动他进一步滑向犯罪深渊。从协助绑架银行职员秦晓铭,到设计谋杀并伪装现场,再到掌握富商洗钱证据进行勒索,崔业的犯罪行为呈现出清晰的升级轨迹,每一步都既有外部压力驱使,又有内在性格因素的推动。
《棋士》 剧照
《棋士》的叙事创新在于打破了国产剧"非黑即白"的角色塑造传统。崔业并非天生的恶人,而是一个被残酷现实逼入绝境的普通人,他的犯罪过程充满了道德挣扎与自我说服。剧集通过围棋"落子无悔"的隐喻,将崔业的每一步堕落都表现为一种无法回头的命运抉择,正如他在剧中台词所说:"有时候,输了才是赢"。这种将棋道思维与犯罪逻辑相结合的叙事方式,使《棋士》超越了简单的警匪对抗框架,成为一部探讨人性边界与生存哲学的深度作品。
《棋士》 剧照
"五张脸"的表演艺术:王宝强从喜剧演员到复杂反派的蜕变,王宝强在《棋士》中的表演被观众和评论家普遍誉为"教科书级别",甚至有媒体惊叹:"仅用5张脸,王宝强就演出了电影演员和电视剧的巨大差距"。这"五张脸"不仅代表了崔业角色性格的不同面向,更展现了王宝强作为演员的惊人可塑性和表演深度。
《棋士》 剧照
第一张脸是"怂"。剧集开场,王宝强完美诠释了一个被生活压迫的中年男人形象——佝偻的脊背、下垂的眼神、窘迫的苦笑,连站立时都不由自主地缩着脖子,双手不知该放在何处。在给儿子买快餐的场景中,刚刚获得围棋冠军的崔业站在快餐店红男绿女中间,与周围花花绿绿的世界格格不入,那头苦相与宣扬快乐的快时尚氛围形成尖锐对比。王宝强没有将这种"怂"表现为简单的卖惨,而是设计为一种中年男人无意识的生存状态,双眼无神、六神无主,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精准呈现了当代社会中部分男性的精神困境。
第二张脸是"暗刺"。王宝强通过微妙的表情变化,揭示出崔业懦弱表面下隐藏的愤怒与不甘。在银行取钱时因操作员效率低下而情绪失控,虽然没有爆发,但他拽着信封甩手就走的动作暴露了脾气;面对差点撞上自己的经理轿车,他虽然低头认怂,却眉头紧锁,用眼角瞥人,直到经理走远仍死死注视。这种压抑的愤怒成为后来崔业黑化的心理基础,正如观众所评论:"别让我逮到机会,有朝一日我肯定会报复你!"
第三张脸是"变脸"。当崔业遭遇儿子骨折、卖酒被坑、学生捣蛋、幻灯片烧毁等一系列打击时,他的愤怒达到顶点却无处发泄,只能面对镜中的自己狠狠吐一口唾沫。这场戏中,王宝强通过眼神从沉静到痛恨的细微变化,将角色自我厌恶和被生活压迫的无力感刻画得入木三分。随后在与富商下棋故意认输换取学费的场景中,崔业"奴颜婢膝"的表情背后是深深的自尊伤害,为后续的犯罪行为提供了心理动机。
第四张脸是"凶相"。当崔业决定杀害被绑架的银行柜员时,王宝强的表演发生了质的转变——虽然表情依然是怂,但底色完全变了,神情淡漠中透出一缕若隐若现的杀气。这场戏被许多观众评为前两集最精彩的一幕,王宝强通过面部肌肉的微妙控制和眼神变化,展现了角色做出重大决定时的心理挣扎,让观众清晰感受到一个普通人跨过道德界限的惊心动魄。
第五张脸是"享受"。第二集结尾,崔业用围棋思维精心设计"李代桃僵"计划,将柜员之死嫁祸给劫匪后,王宝强的表演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平静满足。他不再迷茫、卑微、犹豫,而是带着欣赏的目光观察自己的"杰作",望着被自己耍得团团转的哥哥,脸上浮现出犯罪带来的成就感。这一表情暗示了崔业将彻底沦为反派的精神转折,也展示了王宝强对复杂角色心理的深刻把握。
从"傻根"到"崔业",王宝强完成了从喜剧演员到严肃表演艺术家的蜕变。他刻意收敛了以往标志性的方言和滑稽动作,转而以"慢节奏"表演强化角色的隐忍特质,用低沉缓慢的语调呈现"钝感"下的暗流涌动。这种表演风格的转变不仅证明了王宝强出色的角色驾驭能力,更为国产剧贡献了一个极为罕见的高智商反派塑造范本。
电影级质感与现实主义美学的完美结合
《棋士》的成功不仅源于王宝强的颠覆性表演和精彩剧本,其电影级别的制作水准也是重要因素。作为腾讯"X剧场"2025年的开篇之作,该剧在画面质感、灯光运用和服化道设计上都达到了国产剧的顶尖水平。剧集将时间背景设置在21世纪初的南方城市,通过潮湿阴郁的色调、粗粒胶片质感的画面,成功营造出那个"监控不发达、刑侦手段相对落后"年代的独特氛围。这种现实主义美学风格与黑色幽默的叙事基调相得益彰,使《棋士》呈现出对标《绝命毒师》的正邪交锋质感。
导演房远曾担任王宝强电影《八角笼中》的编剧,此次二度合作保证了作品风格的一致性;监制韩三平(代表作《让子弹飞》《无名之辈》)为剧集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尽管只有12集体量,但《棋士》在制作上毫不妥协,每集60分钟左右的时长相当于一部短片电影,叙事节奏紧凑,信息密度高。这种"短而精"的剧集模式,代表了当前国产剧向精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趋势。
演员阵容方面,《棋士》摒弃了流量明星,集结了王宝强、陈明昊、李乃文、王智等一众实力派演员。陈明昊饰演的警察哥哥崔伟,将《三大队》和《漫长的季节》中的匪气融入刑警角色,刚柔并济的表演与王宝强形成精彩对峙;李乃文饰演的阴险富商王红羽、王智饰演的隐忍妻子高淑华,都为剧集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这些资深演员的集体发力,使《棋士》的每一场对手戏都充满戏剧张力,为观众提供了高水准的表演盛宴。
社会隐喻与人性探索:围棋思维下的生存困境, 《 棋士》超越了一般犯罪悬疑剧的类型局限,通过围棋这一核心隐喻,对当代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和人性异化进行了深刻探讨。剧名"棋士"不仅指代崔业的职业身份,更象征着人在社会博弈中的处境——每个人都是命运棋局中的棋子,而崔业的悲剧在于,他将围棋的谋略思维错误地应用到了犯罪活动中。
剧中反复出现的"有时候,输了才是赢"这句台词,浓缩了崔业的人生哲学和生存策略。在正常社会规则中屡屡受挫的他,发现在犯罪世界里,自己下棋练就的思维能力反而成了优势。这种"才能错位"的现象,折射出社会资源配置不公和人才评价体系的缺陷。崔业的黑化过程,某种程度上是对"寒门难出贵子"这一社会现实的极端反抗,正如他在剧中感叹:"在人的社会里,狼和羊都是要吃钱的"。
剧集通过崔业与哥哥崔伟的兄弟对立,探讨了情与法、个人与制度的复杂关系。作为警察的崔伟代表着社会规范和法治精神,而堕落的崔业则象征着规则失效下的个人反抗。两人在学校办公室的一场戏尤为精彩——崔业正与同伙争执时,突然遭遇前来调查的崔伟,情急之下假装切磋棋艺的淡然棋友,成功骗过了哥哥。这场戏通过围棋对弈的表面平静,暗喻了兄弟间即将展开的生死博弈,也揭示了亲情与职责的两难抉择。
《棋士》对人性的探索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好坏二分法上。崔业在犯罪过程中多次表现出良知的挣扎——他本可以饿死被绑架的银行柜员,却在拖了近一周后突然良心发现救人;他精心设计谋杀计划,却因一条电脑算命的"赛博劝阻"而放弃。这些细节体现了人性中善与恶的永恒拉锯,暗示即使在最黑暗的选择中,人类仍然保有道德觉醒的可能。
口碑与争议:一部突破国产剧边界的实验之作,《棋士》开播后,观众评价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支持者盛赞其"以棋喻人生"的设定新颖,王宝强的表演"颠覆认知",认为这是"2025年最值得追的国产剧"。许多观众被剧中"生活流"的细腻描写和黑色幽默所吸引,称赞"王宝强又押对宝了"。专业剧评人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棋士》"对标《绝命毒师》的正邪交锋,抽丝剥茧的叙事迷局已初具雏形"。
然而,批评者则指出剧情存在若干漏洞,如崔业协助劫匪的动机不够充分,制造车祸顺利逃生的情节过于牵强等。部分观众认为崔业从"天才棋手"到"天才罪犯"的转变缺乏足够铺垫,角色形象在某些段落显得单薄。还有评论指出,《棋士》节奏偏慢,存在内地电视剧惯常的"大量无关紧要的描写与铺垫"问题,作为悬疑剧不够紧凑。
这些争议恰恰反映了《棋士》作为一部突破国产剧常规的实验之作所面临的挑战。与传统警匪剧不同,《棋士》更关注人物心理的渐变过程而非破案本身;与典型反派角色不同,崔业的犯罪动机源于生存压力而非纯粹的恶;与大多数商业剧不同,《棋士》敢于让主角彻底黑化而不提供救赎。这种叙事勇气虽然带来了一些情节合理性的质疑,却也使剧集获得了更为深刻的人性探索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棋士》目前仅播出少量集数,许多观众认为尚不足以断定全剧质量。随着剧情发展,前期的一些逻辑漏洞可能会得到合理解释,角色的行为动机也可能更加清晰。正如一位评论者所说:"《棋士》并非传统气质的悬疑剧,而是偏重于生活流,注重市井烟火气与黑色荒诞幽默的结合",对其评价应当放在更为宽广的叙事实验框架中进行。
国产剧类型突破的重要里程碑
王宝强主演的《棋士》代表了国产剧在叙事深度和制作水准上的一次重要突破。通过一个天才棋手堕落为犯罪策划师的故事,剧集成功探讨了人性在极端压力下的复杂变化,揭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存困境。王宝强"五张脸"的表演艺术,将崔业从懦弱到凶残的心理转变刻画得丝丝入扣,完成了从喜剧演员到严肃表演艺术家的华丽转身。
《棋士》的电影级制作质感、现实主义美学风格和强大的演员阵容,共同构成了一部兼具商业价值和艺术深度的精品剧集。尽管存在节奏和逻辑上的争议,但其在角色塑造和人性探索上的大胆尝试,已经为国产剧开辟了新的可能性。正如剧中围棋所象征的,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棋士》这部作品也将在国产剧发展史上留下自己独特的印记。
随着剧情的深入展开,崔业与哥哥崔伟的正邪对决将更加白热化,王宝强能否保持表演的高水准,剧集能否解决前期暴露的叙事问题,都将决定《棋士》最终的艺术高度。但无论如何,这部作品已经证明了王宝强作为演员和监制的非凡眼光,也为观众提供了一次关于人性、社会和命运的深刻思考机会。在国产剧日益同质化的今天,《棋士》的出现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激励着更多创作者突破边界,探索影视艺术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