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起美开征港口费!针对中国船舶,航运业要变天?
4月17号啊,美国突然宣布要对中国相关的货运船收一种新的港口费,说是要重振他们早就没落的造船业,还想遏制中国在海运制造这块的主导地位。这政策看着好像是为了“国家安全”和“经济独立”,其实呢,就是明晃晃的贸易保护主义,还带着地缘政治打压中国的意思,这就是又一块假面具给撕掉了,典型的“经济铁幕”。
港口费的新政策一出来,特朗普政府就说这是为了对付“中国对美国供应链的威胁”,还说这能给美国本土造船业打个强心针。可只要稍微懂点全球产业链的人都知道,这完全是搞错了方向。
一个一年才造五条船的国家,还想靠收税追上一年能造一千七百条船的对手,这不是自己骗自己吗?要么就是在用经济战来掩饰自己产业落后的事实。
这根本不是什么正常的贸易政策调整,而是被政治驱动的经济武器化。新规定是这样的:只要是中国人建的或者经营的船,进美国港口就得按吨位交一大笔港口费,最多一次能到180万美元,而且还会每年涨,三年内涨幅能超过六成。更离谱的是,如果船主在美国订造船只,就能免掉这笔费用。这简直就是明目张张地用“保护主义+敲诈”的方式,完全不掩饰它想用政策控制市场的心思。
必须得说,美国这么干对全球贸易秩序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林剑发言人在讲话中提到,这种做法不仅会让全球航运成本飙升,把国际供应链搞得一团糟,还会反过来伤害美国自己的经济——港口费最后都会转嫁到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头上,等于是在变相收税。根据业内人士的估算,单是进口成本这一块,每年就可能增加300亿美元,通胀的压力又要狠狠砸向美国本土了,普通消费者又要为那些政客的短视行为买单。
总之,这个政策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而不是解决问题。
不过,说起来挺讽刺的,美国在二战后可是全球造船业的老大,现在连最基本的造船能力都快撑不住了,还得靠设“关税陷阱”和搞“政策歧视”来维持表面的强势。拜登政府去年就启动了301条款调查,想给新政策造个声势,结果特朗普那边又添把火,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推行“经济霸权”。这说明美国对中国制造有多焦虑啊,简直到了疯魔的地步。
本来美国是自由市场的榜样,现在却变成了破坏市场规则的主谋,它的全球领导地位也因此越来越不受信任,在这种折腾下垮得更快了。
当然,美国这么干确实会在短时间内对中国航运企业造成一定的成本压力,特别是那些经常跑中美航线的大公司。但全球供应链可不是美国一家能说了算的。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多开辟航线、利用中转港分散风险,还可以加强和其他国家的合作,比如和东盟、拉美、非洲这些新兴市场的港口和航运合作,这样就能避开美国那套“制裁陷阱”。如果美国以为多收点港口费就能动摇中国主导的产业链优势,那它就是在用20世纪的老办法对付21世纪的新对手,肯定行不通。
美国逼全球“站队”的新套路所谓的“美国建造的船只可以豁免”,这简直暴露了他们政策背后那搞笑的逻辑:你要是有钱,就能躲过制裁。这根本不是什么产业发展的策略,简直就是对自由贸易明目张胆地“明码标价”。问题是啊,现在美国自己的造船能力都弱得不行,谁来下订单?谁来造船?谁又会去买呢?除非美国的海运公司愿意为了政治任务掏钱,不然这个港口税就只能是美国政府画的大饼,根本没法兑现。
在美国的国际舞台上,它那一套做法现在越来越不受欢迎了。之前美国还打着“公平贸易”的旗号去围堵中国的高科技产业,现在连海运都不放过,甚至想给港口的吊机都加关税。这不是在解决供应链问题,而是在建新的路障呢。在全球紧密相连、产业链环环相扣的今天,想用这些人为障碍去打压对手,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
美国这么干,在国内已经闹得四分五裂了。虽然钢铁和航天行业的工会觉得挺高兴,但做衣服鞋子、搞零售物流这些依赖国际供应链的行业可不乐意了。毕竟对很多靠进口过日子的美国家庭来说,这关税可不是用来对付别人的武器,而是直接扎进自己钱包里的尖刀。
如果说以前的“科技战”是在高端领域跟中国划界限,那现在的“港口税战”就是全面发动经济战争,把战火烧到了最基本的全球运输通道上。这种零和游戏的背后,其实是美国对自己产业空心化的焦虑藏不住,也是它在全球霸权地位动摇后的一次疯狂反击。但最终,这种做法只会让自己损失更多,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