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布罗夫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插图,画家曾画过《静静的顿河》

娱乐 04-03 阅读:2 评论:0

列布罗夫

苏联解体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并没有终止它的出版,在2000年后,几乎是每一年都要出版新的版本。这部小说也被列入学校课外阅读读物。

这一点明显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俄罗斯的出版情况不同。苏联解体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度时期在俄罗斯图书市场上绝迹,最后一版是在2004年,之后长达15年,一直到了2019年后,它才重新在图书市场中再出江湖,当时,位于索契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显得非常高兴,特意报道了那一年也就2019年一下子有三个版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集束面世。

因为不断重版,因此,《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插图被不同的画家绘制,形成了与这部小说平行的花样繁多的插图世界。

2025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新版的插图,采用的是列布罗夫绘制的插图,可以看出,列布罗夫版的插图,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插图系列中,具有独特的历久弥新的价值。

2025年版插图

列布罗夫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插图,最早出版于1977年,我们看一下这个版本的插图:

列布罗夫版的插图,有它的特点。它的人物设计,参照了1972年版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我们可以注意一下,这套插图里的准尉留着使人的年龄偏老的胡子,而在之前的插图及小说的原文本里,并没有准尉留着胡子的设定。

列布罗夫是苏联的一位颇为知名的画家,他也曾经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绘制过插图,笔者曾经介绍过这位画家,可参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作者,为《静静的顿河》配图更为知名”一文。

列布罗夫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

列布罗夫俄文名:Юрий Петрович Ребров,中文译名:尤里·彼得罗维奇·列布罗夫。

我们看一下他的个人简历:

列布罗夫

1929年6月27日出生于托木斯克。194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阿拉木图中等专业戏剧艺术学校,并完成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一年级课程。1953年毕业于军事画家工作室(以M.B.格列科夫命名)。自1950年开始创作活动,主要从事架上绘画和书籍插画创作。

他为200多本苏联、俄罗斯及外国作家的书籍设计并绘制插图。他的作品充满崇高的公民意识与鲜明的形象。其中,为肖洛霍夫的小说《静静的顿河》创作的插图系列耗时十年(1960-1970),所有作品均获得作家本人高度评价,并被用于1966年长篇纪录片《M.肖洛霍夫》的拍摄。

1958年成为俄罗斯艺术家联盟成员,1975年获“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艺术家”称号,1964年加入苏联记者协会。自1961年起担任苏联陆军总政治部(《苏联军人》杂志)特约记者。

列布罗夫于2002年去世,享年73岁。

列布罗夫插图作品

列布罗夫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绘制的插图,出版于1957年,当时画家28岁,与后期作品更为纯熟的笔调相比,那个时期的作品还显得有一些生涩,但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众多系列插图中,列布罗夫这一套插图还是有着他的与众不同的特点,那就是列布罗夫绘制的插图,追求逼真,力求真实再现生活,而作者也有意在画面中体现动感,力求带给读者以捕捉最具代表性的生活场景的冲击力。

随着画家的不断历练,到了他绘制《静静的顿河》插图的1962年至1971年这一段时间,他用了近十年的努力,绘制了小说的三版插图,他的画风步入了纯熟期,小说插图追求全景式的宏大感,低视角的逼真感,近距离的撞击感,使得他创作的这一套《静静的顿河》再现了小说外冷内热的艺术精髓,得到了肖洛霍夫的肯定与赞誉。

《静静的顿河》插图

我们国内出版的《静静的顿河》插图,是由苏联画家韦雷斯基所绘,大致创作于1951、1952年,这一套插图,趋近于写真,画面视角中规中矩,人物也保持在画幅中的生存自洽,在冲击力上,与列布罗夫的近似宽银幕电影的画面质感有着天壤之别。

韦雷斯基版插图

因此,列布罗夫绘制的插图,有着它的独到之处,这也是在最新版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仍然被采用的原因。

下面,我们看一看列布罗夫其它一些作品插图。

下面,是1976年出版的《教师之家》的插图:

下面是1980年出版的《关键时刻》的插图:

其实,《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出版的时候,不断有新画家为小说绘制插图,列布罗夫版插图,从目前来看,是比较接近于电影版、具有真实感的一套插图,比目前我们中国译本里的那一套插图,更符合读者的想象,也比中国版中的那一套插图更具冲击力。

因此, 列布罗夫版插图对于我们理解小说中的内涵,更有辅助价值,值得我们对这一版插图,多给予一点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