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朱镕基发表演讲,坦言:至少从这3个方面,我比江同志差得远
1988年的时候,上海市的副书记朱镕基被请去参加了上海市第九届人大第一次会议。
朱镕基会来这里,是因为他正作为上海市市长的备选人。按照规矩,他得来个15分钟的“拉票讲话”。
对于即将到来的讲话,朱镕基并不是一点准备都没有。但是,他所准备的讲话内容不仅超出了预定时间,还意外地让自己陷入了被动的境地。
这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呢?
【一、朱镕基的“简历”】
演讲还没正式拉开帷幕,朱镕基开门见山地说:“我呢,得自个儿先把情况说明白了,不然等会儿有人问起来,我还得再回答一遍,那样就显得尴尬了。”
朱镕基说到做到,他的那些演讲,把早年经历都给抖搂出来了。
朱镕基,他是湖南长沙人士,出生于1928年10月。
朱镕基小时候过得挺平顺,基本上就在老家那边晃悠。一直到1947年他完成了学业,考上了清华大学,这才离开了熟悉的老家。
对朱镕基来说,离开老家真是件新奇事,这也标志着他踏上了新的人生旅程。
1948年冬天,朱镕基加入了青年联盟,这让他的思想有了很大进步。有了青年联盟这段经历,第二年,朱镕基就申请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朱镕基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后,他的想法又有了新的飞跃,给日后的成就铺好了路。
1951年那会儿,朱镕基从清华大学完成了学业,然后就去了东北人民政府,干上了生产计划室的二把手,也就是副主任。
朱镕基这人,讲究的是啥位置干啥活儿。所以,自打他当上副主任以后,就把大部分心思都扑在了工作上。
朱镕基的努力没白费,东北人民政府没了后,他升了官,被调到国家计委去了。
一开始,朱镕基因为过往的经历,并没被立马委以重任,而是一步步地往前走。照这个样子继续发展,朱镕基的未来肯定非常光明。但没想到,事情突然有了变化。
1957年,那时候正流行“畅所欲言”,朱镕基因为一次不当的发言,被人扣上了“右派”的帽子,连工作都丢了,还被开除了党籍。但朱镕基心里头一点不懊悔,他觉得自己那会儿说的话没啥错。
从那以后,朱镕基的生活就变得不太顺遂了。
工作出了岔子后,朱镕基被卷进了“文化大革命”的大风波里,结果就被安排去农场干了五年的活儿。
突如其来的灾难并没有让朱镕基改变为民众着想的心。由于农场离老百姓更近,朱镕基就趁这个机会,亲自下田干活,这样一来,他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
1975年,社会慢慢安稳下来后,朱镕基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但没想到,因为一些特别的情况,他被调到了石化部。跟以前的工作比起来,石化部对他来说完全是个新地盘。不过,朱镕基可没被吓倒,他毅然决然地接受了这个新挑战。他带着一群学徒,从零开始,一点点学习,一点点进步,最终让大家都学到了真本事。
虽然朱镕基原本没打算这样,但这些年来他经历了不少坎坷,也因此收获了很多来自基层的宝贵经验。
1978年那会儿,朱镕基接过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室主任的担子。他踏入了这个新角色,立马就开始在新的位置上大展身手。
朱镕基在工作中不断积攒经验,毕竟,好运从来不会眷顾那些毫无准备的人。
1980年,朱镕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他的党员身份和工作职位都重新恢复了。从那以后,朱镕基的事业有了明显的好转,工作上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朱镕基一路晋升,这才有了他作为候选人上台讲话的机会。但按他平时的讲话风格,应该不会拖堂才对,那中间到底是咋回事呢?
【二、自我评价】
在那次大会上,朱镕基谈到了对自己的看法,他实话实说:“要说当上海市长,我觉得自己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至少在三个方面,我跟江同志比起来,那真是差远了。”
以前的大会上,很少有人敢这样讲,因为这容易让自己处于下风。但正是他这番与众不同的讲话,才有了“超时发言”这事儿。
朱镕基为啥演讲讲超时,原因大家都知道了。那他提到的还差得远的“三条”具体是指啥呢?说白了,就是那三个方面:一是经验不够,二是性格问题,三是决策能力还得提升。
说到经验这事儿,朱镕基觉得自己这块儿有点儿欠缺。虽然他干过不少职位,但对他来说,那些都算是上头机关里的经验。再瞧瞧基层工作,朱镕基确实也沾过边儿,可跟当过上海市长的江泽民同志比起来,那就没那么厚实了。
江同志曾经当过厂长,特别懂老百姓的心思,所以在处理事情时,他总是能更多地替老百姓着想,对大家更有好处。
另外,他们俩的人生轨迹不一样,所以积累的经验重点也就不一样。拿朱镕基来说吧,他更多的是在中央积累的经验,而江同志呢,则是在地方上积累的经验比较多。
而且啊,江同志对待工作的认真劲儿,那真是比咱们自己还拼。听说为了搞定基层那些事儿,江同志的头发都急白了好多。朱镕基之前就有所耳闻,觉得江同志真的是个工作狂人。
朱镕基曾坦言,在经验层面,他与江同志相比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那么,就性格方面而言,他又为何感到自愧不如呢?
说起性格,朱镕基觉得自己有点儿心急,做事总想快点看到结果,缺少那种当领导该有的沉稳。反观江同志,他性格上就老练多了,不光能从别人的错误里学到东西,还特别注重修炼自己的品行。
现在,“还差得老远”的事实已经摆在大家面前,就差决策问题上那点事儿了。那么,到底差在哪儿呢?
在决策层面,朱镕基曾坦言江同志相较于自己更能贴近实际状况。
朱镕基强调,他的决策往往倾向于创新性的实施路径,但在实际操作和细节把控上,他自认难以做到尽善尽美。相比之下,江同志则显得尤为突出,他具备将宏观决策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深入至细微环节的能力。
【三、朱镕基的表现】
根据朱镕基的自我剖析,他觉得自己与江同志相比存在明显差距。然而,这种自我评价似乎过于自谦了。
朱镕基因为说话谦虚,赢得了大家更多的好感。虽然他演讲的时间有点超出了预定,但大家反而更加喜欢他了,而朱镕基也用实际行动回报了大家的喜爱。
大会一完事儿,朱镕基就接过了上海市长的担子。当上上海市长以后,朱镕基干了不少让人竖大拇指的好事儿。
说起朱镕基当上市长那会儿,他可能觉得自己没啥大不了的,但在上海老百姓眼里,他可就是个铁打的人物,地位稳稳当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