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美国和德国联手在伊特尔堡击败德国党卫军

历史 02-17 阅读:11 评论:0

在二战历史上,曾经有过一场规模不大但十分奇葩的战争。防守的一方是美国士兵和德国国防军的联合部队,进攻的一方则是一支德国党卫军。经过一场鏖战,美德联军最终击败德国党卫军,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众所周知,二战中的美军和德军是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敌人,是不可能联合作战成为战友的,而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才应该是战场上的战友,才应该并肩作战对付美军的。但历史就是这样充满着戏剧性,以至发生了化敌为友的奇葩剧情。

那么,为什么美军和德军会走到一起呢?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呢?

要说清楚这场奇怪的战争,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伊特尔堡。

阿尔卑斯山麓的伊特尔堡是一幢英式古堡,位于奥地利西部的伊特尔村附近,最初由曼内斯家族建立于12世纪晚期。

1341年,罗伯特・曼内斯为了抵抗苏格兰入侵,着手将这一古堡打造成一座坚固的防御性建筑。此后,曼内斯家族的子孙一直居住在这里。

到了15世纪初叶,这座城堡被战争彻底摧毁,随后遭到遗弃。虽然曾短暂重建,但仍然没能逃脱战争的摧残,第二度成为废墟。

到了19世纪后期,伊特尔堡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被改造成一个拥有数十个房间的豪华酒店,一度成为名噪一时的艺术沙龙举办地。包括著名作曲家李斯特,以及19世纪俄罗斯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等人,都曾在此下榻。

在这座城堡监狱中,主要关押着从欧洲抓获的一些高端犯人,包括一些政治领袖、军队将领等,甚至还有一些体育明星。党卫军给这些囚犯起了一个滑稽的名字——“尊贵囚犯”。

其中就有14位法国的重量级人物,如法国的两位总理,分别是爱德华・达拉第和保罗・雷诺,以及法军总司令甘末林和魏刚将军,还有戴高乐的姐姐和姐夫,以及法国工人领袖、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莱昂・儒奥。除此之外,“尊贵囚犯”中还有网球明星“巴斯克飞人”让・波罗特拉。

伊特尔堡监狱里的“尊贵囚犯”享有相当高的自由和人权,他们可以带着家属一起坐牢,甚至也可以带着秘书。当然了,他们的生活待遇也是其他集中营无法比拟的,不但衣食无忧,还可以享用高档红酒等待遇。偶尔还会得到一些零花钱。

阿道夫・希特勒‍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帝国崩溃已成必然。关押在伊特尔堡内的囚犯也人人自危,担心自己像其他纳粹集中营的犯人一样,成为狗急跳墙的党卫军看守的刀下鬼。

5月3日,美军已经推进到了距离伊特尔堡40公里左右的因斯布鲁克。这让城堡内的党卫军看守和囚犯们更加焦虑不安。党卫军知道大势已去,早晚都将成为美军的俘虏,而囚犯们则愈发地担忧是否能逃出生天,重获自由。

5月4日,城堡长官维默尔上尉决定,派出一位联络官,寻找周边的德国国防军,希望他们能提供帮助。这位联络官几经辗转,找到了国防军少校约瑟夫・冈格尔。

约瑟夫・冈格尔

与此同时,城堡内的党卫军看守们已经自乱阵脚,纷纷携家带口逃离。甚至包括派出联络官寻求帮助的维默尔上尉,也没有耐心等待联络官的返回,就带着老婆孩子跑路了。

于是,伊特尔堡实际上就完全落入了“尊贵囚犯”们的手里。但这些人依然不敢轻举妄动。他们知道,城堡周围还有一些负隅顽抗的德军,一旦离开城堡,很有可能再次羊入虎口,于是决定据守待援。

不过,伊特尔堡中的囚犯做梦也没想到,冈格尔会成为他们的救星,让他们的命运得到反转。

冈格尔审时度势,知道纳粹德国气数已尽,加上他素来与党卫军不和,决定临时倒戈,帮助伊特尔堡中的“尊贵囚犯”脱身。

于是,他派出联络官,找到了美军第12装甲师的李上尉。李上尉立即接受了冈格尔的投诚,并带上十几名部下和数辆谢尔曼坦克,联合冈格尔,一起营救伊特尔堡中的这些“尊贵囚犯”。

5月4日下午,在两辆谢尔曼坦克的开道下,一支奇葩的队伍到达了伊特尔堡,分别是14名美军士兵,以及左臂上绑着一块黑布的10名德国国防军士兵。他们没费一枪一弹,就被城堡内的“尊贵囚犯”们迎进了堡内,占据了伊特尔堡。

第二天,德国党卫军17装甲掷弹兵师得知伊特尔堡失守,带着近200名士兵赶到,对城堡发起了猛攻。

一场二战史上最奇葩的攻防战就这样打响了。

战斗开始初期,由于敌众我寡,联军并未获得多少优势,反而是进攻的党卫军稍占上风。谢尔曼坦克虽然具有较强的火力,但也被党卫军的高射炮击毁了几辆。

法国总理雷诺看到形势危急,不顾个人安危,操起一只冲锋枪准备扑向敌人。他被冈格尔及时救下,但冈格尔却被党卫军狙击手当场射杀了。

终于,联军等到了援军的到来,附近的美军第142步兵团及时赶到。城堡内的德军看到美军坦克出现的一刹那,激动得手舞足蹈,高兴地大声叫喊着:“美国坦克到了!”

最后,德国党卫军在美德两军的夹击下,溃败而去。伊特尔堡内的所有“尊贵囚犯”全部得救,这场史上最奇葩的战斗就这样戏剧性地结束了。

美军李上尉获得十字勋章,阵亡的冈格尔被安葬在沃格尔小镇,被奥地利人视为英雄,并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条街道。

网友评论